頂級品牌紛紛缺席莎莎上海蹣跚起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8日 03:21 每日經濟新聞 | |||||||||
王怡泓 屠明星 NBD上海報道 3月26日,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及行政總裁郭少明,親赴香港莎莎上海店開業儀式,莎莎標志性的粉紅色從香港復制到了上海———讓人失望的是,香港莎莎店中眾多的高檔品牌卻沒有被“復制”過來。
蘭蔻、SK-Ⅱ、碧歐泉等一線品牌集體“缺席”。莎莎上海店精致的裝潢下,產品線頗有幾分神似同處淮海中路上不遠處的“屈臣氏”:玉蘭油、美寶蓮、露得清等大眾化妝品牌卻占據著不少的柜臺。而這些品牌的共同之處就是全部由內地生產,無須支付關稅、衛生檢疫由品牌廠商完成。 “由于開店時間倉促,目前尚在和各大品牌的代理商洽談之中,將會逐步將這些品牌引入上海莎莎店中。”對此,郭少明如是解釋。比如SK-Ⅱ,郭少明稱目前還沒有談好,引入店中“尚需要時日”。 但是,“倉促”之說顯然有些“牽強”———早在2003年9月,莎莎就著手籌備內地首店事宜,并開始為其造勢。種種跡象表明,上海莎莎同這些品牌之間的合作并不理想。 “應該說,同各大品牌在銷售價格、品牌推廣方式,以及是否設立專柜等問題上的分歧,是目前這些品牌未向上海莎莎供貨的主要原因。”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這似乎證實了此前業內的一個判斷———莎莎進入內地市場的最大障礙是產品線。 一位知名化妝品品牌的市場經理告訴記者,內地的化妝品市場的主要供貨商仍然是各大品牌自己的分公司或代理商,在之前幾年內地尚無化妝品零售店的情況下,百貨公司的專柜是他們的首選,這有利于各大品牌維系自身的形象同時控制產品的價格。“試想一下,歐萊雅旗下蘭蔻品牌在百貨公司專柜的月銷售額達到100多萬的情況下,歐萊雅會樂于看到蘭蔻在莎莎店中大打折扣嗎?” “關稅的附加、衛生檢疫所需的時間讓莎莎從歐洲代理商處進貨頓時失去了優勢。”業內人士指出,在無法獲得價格優勢的情況下,缺少與大品牌的合作成了莎莎進入內地后最大的弱勢。“莎莎在香港的進貨渠道本就不來自于這些大品牌的分公司或代理商,又如何能將合作延伸至內地?” 據悉,內地化妝品進口所需要支付的進口關稅、消費稅約為產品價格的30%,其中每一種產品引入還需花費一年的時間以通過衛生檢疫,并支付2萬人民幣的檢疫費用,而香港認可歐洲的衛生檢疫標準。 “現在所出現的莎莎,并不會是最終在內地定型的莎莎,我們會逐步引入一線化妝品牌。”3月26日,郭少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他透露,今年年內還將在上海開出兩家店,總投資達3000萬元人民幣。 不過,這個談判的“艱巨”,現在看來是不言而喻的。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香港旅游業的發達和零關稅政策的結合造就了莎莎在香港的成功,內地化妝品進口的客觀條件,讓莎莎在香港的輝煌成為了“無法復制的成功”。 業內認為,香港化妝品低價的主要貢獻來自于香港“自由貿易港”的身份,化妝品進口是零關稅的。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香港的兩種化妝品銷售渠道———百貨公司專柜和化妝品零售店,在價格上相差無多。前者的進貨渠道來自于品牌在當地的分公司,后者則來自于歐洲的代理商。 兩種銷售模式并存的格局也同樣在歐洲市場得以體現:全球奢侈品零售巨頭LVMH集團下化妝品零售商絲芙蘭中國區總經理林國忠表示,成熟的化妝品市場,如歐洲,這兩類銷售模式平分天下,各占有50%的市場份額。 同時,郭少明承認,莎莎在香港的銷售業績中,有約40%來自于游客。“香港每年旅游業的淡與旺直接影響著莎莎的銷量,當年SARS期間,莎莎銷售業績中來自于游客的量就跌到了25%。” 莎莎挖角上海屈臣氏高層 昨日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原上海屈臣氏營運部負責人Steven,已轉投香港莎莎任上海店高層。據介紹,Steven是香港人,在上海屈臣氏服務多年。 但記者了解到,至少在去年7月1日之前,Steven就從屈臣氏離職。種種跡象表明,可能早在今年之前,Steven就加盟了莎莎。 而3月26日,莎莎上海店試營業當天,店中銷售的產品也頗和屈臣氏店內有幾分神似。如玉蘭油、美寶蓮、露得清等大眾品牌,在莎莎店中竟占據著較好的銷售位置。 相反,一些本該出現在莎莎店中的一線化妝品牌卻并無蹤跡。這無疑讓人懷疑莎莎欲在滬復制屈臣氏的經營模式。 同時,莎莎另派了2位香港店長和4位美容顧問,參與管理上海莎莎的工作。對此,郭少明表示這僅是暫時的,之后會完全交由本土管理層負責,但希望能將莎莎的文化融入到上海店中。王怡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