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100多家全球消費電子制造企業的老總齊聚上海,參加了由國美電器主辦的“國美戰略全球合作高峰會”,參加企業之多、規模之大史無前例。筆者認為,這個峰會不應看成是國美對電子制造業的集中示好,而是表達了電子制造業最殷切的期盼:像國美這樣的現代連鎖企業應該快快成長起來。
把電子制造業看成是一個單一的產業是偏頗的,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產業應該包含制造
與流通的產業生態系統,而不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沒有產業生態系統的發展,產業的組成部分是不會有大發展的。中國電子產業的發展因為連鎖流通業發展的滯后而顯現出的矛盾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通常來說,企業的規模在達到100億元或者是200億元的時候往往便會出現停止不前的狀況。目前,中國的電子制造業便已進入了這樣的滯漲狀態。巨量呆滯資金已深深傷害了中國的電子制造業,如2004年度中國空調的庫存資金占用將近300億元,巨大的庫存侵蝕著制造業的肌體,讓整個行業處在銷量與利潤不同步的過程中,也使整個行業處在裹足不前的窘境之中。很多輿論把原因歸結為企業管理上出現了問題,筆者認為,企業外在流通環境不成熟是最為關鍵的原因。
中國電子制造業是從短缺時代發展起來的,市場短缺的慣性使企業不用考慮定單的準確,但是當產業競爭充分,利潤下降的時候,企業發現對市場需求預測的誤差越來越大,表現在企業運營中的產成品庫存加大。一般來說,在中國市場上企業的規模達到100億元到200億元的時候,會去應對將近30000個規模極小的分銷主體,如果每個分銷商的銷量預測誤差很小的話,30000個分銷企業的誤差所形成的產成品庫存足以把企業置于死地。
大規模制造需要大的流通規模去對應消化,但是由眾多“螞蟻”組成的分銷通路在制造分銷規模的時候也制造了庫存麻煩,產品利潤的降低已經讓企業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去對分銷誤差庫存做補救,這種粗糙的制造業與流通的對接讓制造企業的運行狀態看起來是在使用方形的車輪,企業每走一步都非常吃力,但是,企業邁出的任何一步都將給整個車體帶來劇烈震蕩,嚴重者足以把企業震蕩而死。
這種制造與流通的對接矛盾加劇了整個制造產業鏈的矛盾,也使制造鏈條處在寬幅震蕩過程中,表現在金融系統領域就是整個資金供應體系處在相互掣肘當中,資金在多處沉淀,使用效率不高或者干脆就是呆帳、死帳增多,對整個產業經濟環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我們在全球500強的排行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現代流通連鎖企業迅速崛起,這是符合全球產業發展規律的,過剩的市場環境需要有嚴格的分銷體系去調控。我們也看到,西方經濟運行的曲線并不像以前一樣大起大落,而是出現了相對的平滑,即使是經濟增速緩慢也是這樣,經濟運行的震蕩幅度大大減小,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背后的現代連鎖流通企業。大的現代連鎖企業實際上成了經濟運行的樞紐,準確的需求定單從這里產生,然后被快速傳遞到后面的制造業中,一段時間之后,又會被準確地以產品的形態及時地傳導到流通企業中并最終傳達到用戶手中,整個需求滿足的過程被準確地管理控制起來,而制造業的產成品庫存僅僅是技術面的,從需求到流通,到制造再到配套,整個產業鏈的運行幾乎沒有大的震蕩,而這個鏈條背后資金鏈條的信用狀況良好,資金的使用效率非常高,制造、流通與消費處在一個正向的螺旋上升的良性優化中,這個健康的循環過程使產業的發展速度加快,因此,我們看到了發達國家的制造業與流通業在全球對應發展的趨勢。
而從目前中國電子流通產業的發展狀況看,現代連鎖流通業發展的滯后已經影響到中國電子制造的發展。從國內市場環境看,分銷商需要的庫存擴張政策已成了制造企業成長的致命傷。如果沒有足夠的庫存,會在旺季因捕捉不到足夠的市場而受傷,而為了對旺季市場準備足夠的“干糧”形成的難以消化的庫存,已經將企業拖進了高庫存的“燙傷區”,企業發展要受大傷害,不發展也受大傷害。從國外看,中國的企業剛剛進入OEM時期,不準確的外來定單也使企業進入無所適從的運營狀態。
因此,對中國的電子制造企業來說,不是管理出了問題,而是流通環境出了問題,靠單一企業強化自己的庫存管理是徒勞的,你可以管理好一個企業,但是沒有辦法管理好環境,因此,管理層的當務之急是從政策設計上盡快培育現代大連鎖業態,通過連鎖業態將分散的舊有渠道剔除或者是整合使用,盡快讓大規模的連鎖流通與大規模的制造科學地銜接起來,促進制造企業的良性發展,進而促進整個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因此,我們期盼有更多的國美出現,也盼望更多的國美長大。(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