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3月18日專電受鋼鐵產業鏈價格傳導機制和國內汽車價格重心下移的雙重影響,專家認為2005年汽車行業利潤率總體水平仍將繼續下滑。
根據對2004年的統計,包括上汽、一汽、北汽和長安汽車集團在內的13家汽車行業國有重點企業2004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225.8億元,同比增長了1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76.2億元,同比增長了8.6%。與收入的增長相比,13家企業去年的利潤出現下降,降幅高達1
5.5%,僅為253.6億元。與此同時,上述企業的產成品庫存高達166.5億元,同比增長了34.6%。
但是汽車企業2005年將面臨更大的壓力。由于寶鋼被動地接受了71.5%的2005年鐵礦石價格上漲幅度,隨后寶鋼宣布調高其2005年第二季度主要鋼材品種的價格。
業內資深人士賈新光表示,絕大多數的汽車生產企業同鋼鐵生產企業間,都有相應的價格轉嫁機制。合同期內,因原材料漲價而引發的價格浮動,一般會在發生價格浮動后的幾個月內才向汽車生產企業傳導。據悉,到目前為止,國內鋼鐵企業同汽車生產廠商的新一輪鋼材價格談判尚未展開。
資料顯示,汽車所涉及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包括鋼鐵、有色金屬、塑料、橡膠、玻璃、粘結劑、密封膠、涂料、紡織品和油品等等,其中按重量計,鋼板占到50%,各類鑄鐵件占到20%至30%,鋁、銅等有色金屬等占到3%至5%,工程塑料占到10%至15%,輪胎、密封件等橡膠件占到5%左右,玻璃占到5%左右,紡織品等其他占到1%至2%。
由此可以看出鋼材和生鐵等是汽車業最為主要的原材料。因此2005年國際鐵礦石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將直接導致國內鋼材價格的上揚,最終將進一步加大國內汽車制造企業的成本壓力。
業內專家估計,2005年汽車用鋼材價格的漲幅將在10%至15%之間,較之2004年略有提高。問題是一般行業中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那么下游最終產品的價格理應也要適度上漲,比如目前有數據表明,韓國汽車和船舶已經漲價。可是目前中國汽車產品卻面臨著另外的困局——就是一方面產能利用率未能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已經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各類車型價格重心只能下移,進一步擠壓汽車業的盈利空間,所以2005年鐵礦石導致的鋼材漲價必然使汽車業的利潤水平繼續下降。(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