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浙商造飛機:準生證待批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3日 18:36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劉 華

  浙江報道

  3月3日,目前唯一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的民用飛機生產項目在徐州正式開工。

  該項目是江蘇航宇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簡稱航宇公司)直升機生產項目,總投資額高達8億美元。

  黃鋒的飛機夢

  航宇公司由杭州振宇實業有限公司(簡稱杭州振宇)與美國全制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全制航空)合資設立,中方控股51%。主要生產小型直升機、固定翼機、支線機等五種機型。

  據杭州振宇老板黃鋒介紹,這個總投資8億美元、占地3000畝的工廠項目,將分三期實施。第一期投資6000萬美元,以美國FH1100制造有限公司的直升機產品為原型機,在我國開展改進改型并經論證后,生產航宇001B和001D型直升機。第二期預計投資2.4億美元,生產小型固定翼機,計劃2年內開工。第三期投資5億美元,生產支線機。

  按照黃鋒的設想,一期工程建設期為12個月,可形成年產800架小型直升機的產能,預計每架銷售500萬元,年銷售額可達40億元人民幣。據稱,直升機生產項目40%的產品將出口海外,目前已有數十家單位計劃訂購。

  2002年底,黃鋒獲悉美國全制航空正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當即決定介入飛機制造行業。2004年4月,他向金華市申報的“輕型直升飛機制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了浙江省發改委審批,但因“受政策、能源、資源等因素的影響”而作罷。

  2004年6月,徐州經濟開發區赴浙招商,得知這個項目后表示出極大的熱情。雙方幾經接觸,2004年8月底美國全制航空公司總裁勞倫.斯溫森與徐州開發區簽訂投資協議。今年2月6日,該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隨后,中美合資航宇公司正式掛牌。

  根據合資框架,美方要求中方提供資金和生產場地,并期望能夠利用中方各種渠道開展有關工作,使合資公司能夠盡快獲取直升飛機“準生證”,迅速打入中國國內市場。美方則提供投產初期的主要技術解決方案,并負責主要零件的海外采購。

  黃鋒原是一名心理醫生,他在金華投資8000萬元興建了一家精神專科醫院,還在衢州興辦了一所中學。

  政策瓶頸

  直升飛機制造是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附加值高、產業鏈長、帶動性強的基地型高新技術項目。民航部門預測顯示,今后10年間,我國民用直升飛機需求量接近2000架,其中輕型直升機占30%;到2020年,這一數據將增加到近1萬架,市場總規模近7000億美元。

  但是,直升飛機制造也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收效慢的行業。在黃鋒之前,就已有民資進入這個行業:北京科源輕型飛機實業有限公司(建于1993年),上海雛鷹科技有限公司(建于2000年),還有就是浙江湖州的泰翔公司(建于2001年)和寧波貝斯特航空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創建于2002年)。

  民資們雖然嗅到了中國飛機產業顫動的方向,但至今尚無盈利的記錄。湖州泰翔公司總投資2998萬美元,由于沒有適航證,目前其生產線開工不足。該公司董事長求辛熔估計,每架微型直升飛機的價格在60萬到200萬元之間,目前內銷利潤率約為30%,至少得賣掉500多架飛機,才可能收回成本。

  一位民航專家也稱“5年內別想把錢賺回來”。

  黃鋒也不是第一家尋求外資支持的民企老板。2003年,中美合資上海西科斯基飛機有限公司掛牌,主要生產活塞式直升機和渦軸式直升機,該公司已銷售7架直升機。

  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董念清表示,即使一切順利,創辦一家飛機制造公司所需三證——適航證、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至少需要兩到三年才能全部辦齊,而且,每架飛機在投產前,都必須通過民航部門認證,核準適航后才可裝機銷售。

  另悉,目前在中國民航總局排隊候證的民營企業已有許多,由于獲批時間尚未明朗,合資外銷幾乎成了所有等待牌照的民營直升飛機企業的權宜之計。

  事實上,民用直升飛機在實現“想飛就飛”的夢想之前,還有許多問題待解。

  2003年5月1日起,我國《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正式實施,首次明確了“個人”可以作為使用空域的主體向空管部門提出申請飛行;可以一次申請劃設臨時空域長期固定使用,最長使用期限為一年。但要真正實現私人駕駛飛機,還必須滿足三個條件。首先,需要飛機適航許可證;其次,飛行員必須經過嚴格培訓,取得有關部門核發的飛行駕照;第三,需要提前向空管部門申請飛行空域和飛行計劃,批準后方可實施飛行活動。

  此外,我國的“私人飛機”在需要相關公共支持時又常常遭遇尷尬的局面——有關低空空域尚未開放,而空中交通管理法規、運行體制的不完善,民用直升機配套的空勤、地勤設施、直升飛機專業技術人員嚴重匱乏,這些都導致了專業直升飛機維護體系暫時無法形成。

  有關人士也指出,目前我國民用直升機95%以上是從國外進口的,剩下不足5%還是引進國外技術聯合生產的。我國對直升飛機生產、研發的技術籌備還沒有形成一定規模,技術消化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盲目進口和上線組裝,無益于技術的良性循環。

  這或許正是民航部門審批態度謹慎的理由。目前,僅有哈飛股份、昌河飛機工業公司等寥寥數家國企取得合法的市場準入手續。

  而據了解,由于手續煩瑣,目前少數擁有私人飛機的企業主和個人往往委托飛行俱樂部、航空培訓公司和通用航空公司代為申請,飛行成本較高,而且私人飛機只能在有限的民航航路上申請飛行。

  “這些制約了市場的發展,也使民營資本進入遭遇障礙。”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設計專家金南征認為,搞飛機并不是一個靠投資就能解決的事情。因此,目前的現實距批量生產、廣泛商用的前景還非常遠。

  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董念清也表示,政策制約尤其是空域開放程度的限制和復雜的審批手續,是民資進入該行業的最大風險。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