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產業遭遇硅原料瓶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8日 02:41 每日經濟新聞 | |||||||||
開發新能源,國內企業亟待夯實產業鏈 朱寧 NBD上海報道 中國發展環保的太陽能產業正遭遇硅原料的進口瓶頸。
中國正迎來太陽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據統計,2004年以來,我國先后有11個省份拉閘限電,而西南地區、東南沿海及其他地區成品油和電煤頻頻告急。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日前也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注重能源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在能源緊張和環保要求的雙重作用下,清潔能源特別是太陽能的開發和利用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國內多家上市公司背景的企業日前都介入了這一領域,如天威保變(600550)旗下的英利能源有限公司和風帆股份(600482)都先后宣布投資該領域。 但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卻正遭遇上游關鍵原材料晶體硅全球缺貨的困擾,國海證券能源研究員范紅宇介紹,生產1MW的太陽能電池組件需要17噸左右的硅原料,而全球硅原料已由35美元/噸猛漲到了60美元/噸。 由于全球能源緊張,最近4年來,全球光伏發電組件年均增長率達到了30%的水平,到目前為止世界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已超過了1000兆瓦。全世界對新能源的高度重視,讓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硅原料的供需極不平衡,嚴重供不應求。 另一方面,眾多太陽能終端企業并不具備生產關鍵中間件晶體硅的能力,由于將原料硅提煉成晶體硅再切割成太陽能電池所需要的硅晶片需要巨額投資,目前全球僅有德國BPSO-LAR、德國Qcell、日本SHARP、英利新能源四家有能力生產。 但前三家都是外國大企業,中國企業要向這些壟斷企業要貨代價高昂,大通證券分析師董政介紹說,晶硅片電池的成本過高,國際市場價格通常在3.5-4美元/Wp之間,遠高于常規能源。 中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生產商保定英利能源有限公司,雖然在2005年初投資約2000萬美元興建自己的晶體硅生產切割線,但目前僅能滿足自己對晶體硅硅片的需求,遠未能提供給國內其他太陽能光伏發電企業。 看來,國內企業要在政府提倡的新能源領域發揮,還要先花大力氣在前端打好基本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