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行業專題--能源行業 > 正文
 

水電煤氣今年價格補漲壓力大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1日 12:08 深圳特區報

  專家分析,公用事業和服務價格可能成為今年物價“火車頭”

  水電煤氣今年價格“補漲”壓力大

  去年的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而據專家分析,今年公用事業和服務價格可能成為價格上漲新的“火車頭”,各地相關價格的調整迫在眉睫,水、電、煤氣
、醫療、公交等項目可能首當其沖!幷

  【據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記者令偉家)2004年底,讓老百姓揪心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經過近一年的振蕩搖擺后,最終因其“發動機”糧價的回落而趨于平穩。

  人們尚未從米面油、肉蛋奶降價的喜悅中回過神來。權威部門最近宣稱,物價上漲的壓力仍未根本緩解,今年CPI增速將會放緩,但難以明顯降低。

  糧價既已“熄火”,誰將成為牽引今年物價上漲的“火車頭”?

  公用事業和服務價格“解凍”

  始于2003年底的糧價上漲,以及部分行業的投資過熱,使抑制通脹成為2004年經濟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既要給糧價的合理回歸騰出空間,又要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在發展改革委的嚴令禁止下,先后有26個省份暫停出臺政府提價項目。在這些被“凍結”的項目中,主要包括服務價格和公用事業價格。

  但煤、電、油、運的持續漲價,使被“凍結”的公用事業和服務產品價格進一步扭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盛霖認為,公用事業和服務價格積累了不少矛盾,漲價壓力較大。

  2004年4550億公斤的糧食大豐收,使得糧價漲幅逐漸回落,其物價“發動機”的作用也逐漸喪失。這給公用事業和服務產品價格的矯正回歸,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人民銀行研究局最新的研究報告認為,決定今年物價上漲的壓力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水、電、燃料調價的壓力較大。許多地區本應出臺對水、電、燃料的價格調整政策被當前通脹壓力延后,一旦國內通脹壓力稍有緩解,這些地方就會進行調價。二是目前許多地方的公共服務品價格定價較低,存在較大的上漲空間,城市交通、醫療服務費、旅游景點門票等存在調價壓力。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認為,牽引今年CPI的“火車頭”,將由去年的食品價格讓位于公用事業和服務類價格,其“補漲行情”將會成為今年物價指數新的上漲壓力。

  據了解,隨著糧價漲幅趨緩,自去年底以來,已有多個城市表示,將在今年提高水、電、煤氣等的價格。據透露,北京市正在醞釀對公交地鐵票價、醫療費、液化氣價格、取暖費、水價等進行調高。據李盛霖介紹,今年國家將適度疏導公用事業價格。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將周密制定改革方案,把握出臺時機和節奏,精心組織實施。

  “政策性漲價”應量力而行

  糧價漲幅趨緩,對長期因上游漲價而扭曲的公用事業和服務產品,進行價格矯正騰出了一定空間。但面對各地“雄心勃勃”的提價方案,有關人士呼吁,矯枉不宜過正,政策性調價要按各地實際水平量力而行。

  李盛霖表示,各地出臺公用事業價格改革方案,必須把握好時機和節奏,妥善處理好價格改革與群眾承受能力的關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些專家認為,公共服務型產品價格的解凍是個價格回歸的過程,在延續去年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方面,中央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回歸到市場化,仍然會是一個綜合調控過程。

  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顯示,自1997年以來,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連續七年明顯低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居民對通貨膨脹的承受能力十分有限。特別對于低收入居民,其收入增長更是明顯慢于居民收入的平均增長速度,有些困難居民的絕對收入甚至呈下降態勢。因而,關聯度極大的公用事業和服務產品價格上漲,將對這些低收入階層的影響巨大。

  -相關觀點

  糧價滯后效應尚有余威

  權威部門的統計顯示,2004年CPI上漲因素中,絕大部分來自能源和以糧食為龍頭的食品價格上漲。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專家預計,目前能源、糧食等初級產品價格已開始回落,但受其滯后效應的影響,今年下游產品價格將出現一定幅度的“水漲船高”,物價指數下降速度將比較緩慢。

  作者:記者令偉家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