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行業專題--石油業 > 正文
 

花旗欲接管仁川煉廠 中化國際韓收購受挫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7日 18:09 中國經營報

  作者:袁田恬

  中化集團去年底幾近成功的收購韓國仁川煉油廠的計劃,近日遭到仁川煉油廠的最大債權人——花旗銀行海外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花旗”)的反對。這一收購計劃受挫不僅使中化拓展海外的夢想暫時擱淺,也為中國各大油企并不理想的海外并購再潑一瓢冷水,其背后的深意值得揣摩。

  花旗欲接管仁川煉廠

  中化國際(證券代碼:600500)曾在去年底發布公告,聲明國務院已原則同意公司控股股東——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斥資5.6億美元,在韓國獨資收購仁川煉油公司(以下簡稱“仁川煉廠”)。在此之前,中化集團已經在2004年6月和韓國方面簽署了一份排他性的諒解備忘錄。一旦收購最終完成,中化集團將擁有一座年煉油能力達1400萬噸的大型煉油廠,從而擴大原油加工能力,以鞏固其國內五大石油、石化、化工公司之一的地位。

  然而在收購似乎已塵埃落定之時,韓國方面突然變卦,表示仁川煉廠的中小債權人不滿意中化集團的開價,要求將原來的收購價格抬高。在今年1月31日仁川大法院召開的債權人表決大會上,由于仁川煉廠最大的債權人花旗的反對,中化集團收購仁川煉廠的項目未獲通過。

  據悉,花旗開出7.7億美元(約合7800億韓元)收購仁川煉廠的價格,比中化集團的5.6億美元(約合6800億韓元)高出2.2億美元!叭绻谢瘓F按照花旗的價格收購,損失會很大。”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他認為仁川煉廠已經瀕臨破產3年多,總資產大約是8.9億美元(約合9833億韓元),當初中化集團能夠以幾乎一半的價格收購也是因為當時仁川煉廠的開工率僅為30%左右,債權人急于將煉廠售出。而隨著國際價近期的持續上漲,包括花旗在內的債權人認為即使中化集團不收購仁川煉廠,也會有其他石油公司表示收購意向。

  記者從中化集團得到的消息顯示,在韓國方面提出提價時,中化集團曾經考慮將原先的收購價格抬高到6.6億美元,但是花旗提出的7.7億美元比中化集團的最高心理價位還要高出1.1億美元,這已不是中化集團所能承受的范圍了。不過中化集團的發言人張先生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只是還沒有決定是否將收購項目進行下去,并不是外界所傳的放棄收購。”而按照韓國法律,仁川煉廠項目將按程序進行新一輪招標,屆時如果沒有高出花旗的出資價格,仁川煉廠最終將被花旗收購。而花旗一旦收購成功,就會將仁川煉廠委托BP殼牌或其他公司托管!坝捎谥爸谢瘓F和韓國方面簽訂的是備忘錄,因此花旗的插手導致中化集團收購失敗并不存在違約的說法!表n國天然氣公司國際項目部助理經理崔珍起告訴記者。

  中化的石油帝國之夢

  中化國際副總經理潘躍新去年11月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中化集團此次收購海外煉油廠的目的在于完善自身的產業鏈,而中化國際也將從中受益。

  “即使沒有仁川煉廠,我們認定的方向不會變,也許會繞一下,但是最終還是會走海外收購的道路!敝谢瘒H一管理人員告訴記者,收購失敗可能歸結于韓國市場的限制,但不會給中化國際帶來影響。在去年11月中化國際發布利好消息后,中化國際的股價并沒有出現很明顯的上揚,基本上在9.7~9.9元之間徘徊,從2004年12月3日起跟隨大盤下跌,在今年1月20日又跟隨大盤小幅上揚。從股價來看,正如中化國際的那位管理人員所說,收購仁川煉廠成功與否和中化國際關系不大。但事實上,如果收購成功,中化集團計劃整合仁川煉廠的化工品生產業務,以中化國際作為仁川煉廠的芳烴產品分銷中心,并將其化工產品商權逐步轉移到中化國際。獲得這塊稀缺性的上游原料分銷權后,公司化工品營銷業務乃至下游精細化工品生產都將獲得巨大支持。

  在此之前,中化集團想要在國內建造或并購相等規模的煉油廠幾乎不可能,因此只能借助海外投資來發展。由于韓國在上世紀70年代建造了大量規模龐大的煉油廠,而目前又無法進口到相應數量的石油,因此韓國國內煉油能力過剩,大部分煉油廠的開工率為50%~60%。與此相比,中國國內煉油廠的開工率已經達到了120%,而且中石油和中石化掌握了80%以上的煉油能力。在此情況下,以5.6億美元的價格購買到1400萬噸規模的煉油廠,可以從成品中賺取20%的附加值,對中化來說是一項看得到收益的投資。

  不平坦的油企海外收購之路

  看著原本已經到手的鴨子飛走,中化集團只能繼續尋找新的海外合作伙伴。而這次收購失敗也是中化集團兩年內遭受到的第二次失敗。2003年10月,泰國國家石油公司曾許諾向中化集團轉讓泰國最大、利潤最高的石油精煉廠35%的股份。但最終泰國方面沒有履行諾言,中化集團則將目光從泰國轉向韓國。

  “海外收購是中國企業擴大自身規模所能使用的最快的方法。但是,在目前石油價格一路走高的情況下,以合理價格收購一家石油企業幾乎不可能。”劍橋能源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Scott Roberts分析認為,像這樣金額巨大的收購必須要有完善的政策法規做保障,并對現實情況有充分認知。否則,即使收購成功,企業也無法從中獲利。

  盡管海外并構熱潮給中國能源企業帶來的似乎更多的是創傷,然而在國家石油安全戰略的大背景下,在“石油焦慮”的逼迫下,中國石油企業在全情投入海外并購的時候,更多考慮的可能不是“贏利”而是“成功”。

  預計2005年中國石油進口量將達到45%~50%,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副部長馮飛認為,目前我國的石油安全問題面臨很大的挑戰,其中包括石油價格波動和可能出現的短期供應中斷。而讓中國能源企業在國外尋找油源無疑可以降低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這也是國家一直鼓勵能源企業“走出去”的最重要的原因。同時安邦分析師認為,目前一些政治因素正成為石油并購成功與否的要素,比如國際關系問題等,對中國油企拓展海外市場產生了一定影響。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