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業從零起步到1600億元銷售收入、20億美元的出口額(2003年底數據),5年增長了7倍,這個后起之秀已經引起了世界同行的關注。追溯20多年的發展歷程,其中承接軟件外包是中國軟件業向國際化進軍的重要途徑。
從日本開始
中國承接軟件外包最先是從承接日本單子開始的。以大連這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為例,去年大連口岸軟件產品90%以上出口日本,大連有一半以上的軟件企業與日本有外包等業務合作;日本前十大軟件企業均落戶大連,其中NEC、松下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在大連建立了研發中心。大連已成為全國軟件出口日本最大的城市。
軟件外包是發達國家為了降低成本,專心研究新技術而轉移的一種產業。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承接外包又是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的一條必經之路。基于語言和地緣的優勢,承接日本軟件外包造就了大連軟件業的起飛,中國軟件業也得益于斯。
“承接外包工程將是中國軟件業今后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認為,承接外包工程對中國軟件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只有抓住這個機遇,中國軟件業才能適應全球IT業的發展,真正由低端向高端邁進,在應用軟件、基礎軟件和現代商務流程方面有突破,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能力。
世界著名戰略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在一份咨詢報告中說,目前全球范圍內已形成幾個較為集中的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中心,印度和愛爾蘭是兩大主要外包中心,中國外包的綜合實力雖然遜于印度和愛爾蘭,但中國以其特有的優勢,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外包中心。
向歐美拓展
但如果把承接外包的眼光僅僅盯在日本,就有坐井觀天的味道了。國際軟件外包市場上,一邊是歐美,一邊是日本,歐美的市場份額是日本的4倍。由于地緣和語言等優勢,中國承接得更多的是日本軟件外包。此外,憑借目前的能力,中國軟件業整體上還不能夠以強力進入歐美軟件外包市場。現實的做法是先做好日本軟件業的“后花園”,集聚能量,逐步擴展到歐美以及全球市場。
但與歐美市場相比,日本軟件外包明顯處于價值鏈的低端。目前國內軟件商承接的大多是日本的二包或者三包業務,主要涉及編碼和測試,對于公司的項目管理能力和技術能力的提高幫助有限。
在這種情況下,承接日本軟件外包,對于那些“翅膀已經長硬了”的中國軟件企業,助推作用似乎已經開始下降。歐美外包則以其高附加值、市場份額較大,變得更加具有誘惑力。
就在去年12月8日,東軟在全國軟件企業中首家成功地通過了由QAIIndia公司組織的CMMI(集成的能力成熟度模型)5級評估。
日本軟件企業大多數采用ISO9000體系,歐美企業大多采用CMM體系做質量改進和評估,因此,東軟通過CMMI5級評估,意味著領到了中國軟件進入歐美市場的新的通行證,被業界認為是一個重要突破。
東軟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運營總監盧朝霞認為,通過CMMI5級評估,提高了東軟的國內和國際競爭力,將有利于東軟的國際化。她說:“通過CMMI5級評估將使東軟加快國際化進程。由于采用了國際上嚴格的通用標準,東軟同歐美企業擁有了共同的語言。”
據了解,東軟為了打開歐美市場,還于去年在上海建立了面向歐美業務的外包分公司。2004年,東軟在日本和歐美兩大外包市場上均獲成功,外包合同額達到了3500萬美元,創了歷史新高。
信息產業部也一直在推動中國軟件企業進軍歐美市場,鼓勵企業通過CMM各級認證,并且在稅收政策上給予了一些傾斜。資料顯示,國內已經有157家企業通過了CMM2,有48家企業通過了CMM3,10家企業通過了CMM4,有6家企業通過了CMM5。一個向歐美市場進軍的勢頭已經形成。
國家對軟件產業擴大承接歐美外包能力也給予了更大的扶持。去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宣布實施“中國軟件歐美出口工程”(簡稱COSEP),表示將重點支持100家對歐美出口軟件的企業。隨著軟件外包企業的發展壯大,拓展歐美市場勢在必行。
開發兩步走
但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中國承接軟件外包仍將以日本單子為主。
有業界人士認為,中國承接軟件外包之路要分兩步走,開拓日本軟件外包作為第一步突破口,第二步是進軍美國和歐洲外包市場。
其實,無論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都不能作為中國軟件業發展的惟一通途。大連市市長夏德仁認為,現在大連是要先給別人“打工”,通過與國際大公司合作慢慢培養出一支隊伍,再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擁有自己的強大的品牌和優越的知識產權,不滿足于充當外國藍領工廠,才是今天中國軟件業做外包的根本所在。(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