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煤氣比價生死關縱向一體化求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4日 03:11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田毅馬曉華發自北京 價格高低是個問題,而結構更是個問題。在認為天然氣價格過高的時候,也有人提出了工業用天然氣價格高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民用電價過低 冷熱電聯產
1月份,北京市市長王岐山曾說,北京使用天然氣供暖是一種對寶貴資源的浪費行為,目的在于環保要求。 為了環保目的,北京的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北京是世界上唯一依然采用最原始、最不節能和最不經濟的技術來利用天然氣的超大型城市。主要依靠鍋爐直接燃燒價格高昂的天然氣進行采暖。”業內資深人士韓曉平對記者這樣說,“由于采用這種低層次的利用技術,致使北京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冬季高峰與夏季低谷差異巨大,企事業單位和居民的能源代價居于高位,供氣公司效益低下,不僅削弱了城市的競爭能力,也使北京在今后區域資源競爭中處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一位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2003年采暖,北京市鍋爐直接燃燒天然氣11.8億立方米。如果將這些天然氣用來發電,可增加30億千瓦時(單獨發電)或50億千瓦時(熱電聯產)。而且,發電后產生的余熱可以用來采暖。這樣,發電收入可增加12億~20億元。 同是能源,面對北京冬季的氣荒和夏季的電荒,電和氣有沒有一種最佳結合點,使能源結構重整而效率最高?業內人士提出,冷熱電聯產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方案。 簡單地說,熱電聯產就是把高級能源天然氣燃燒后,利用產生的高溫氣流發電,而利用排出的高溫廢氣回收余熱后供居民取暖。再加上用直燃式空調制冷,熱電聯產也稱“冷熱電三聯產”。 國家電網公司顧問,原電力部總工程師周小謙教授介紹,一般發電最高效率為40%,最低20%,小鍋爐供熱效率也就是60%,而冷熱電聯產達80%。“丹麥基本上都做冷熱電聯產,單位能源利用效率很高。”周小謙教授說,“能源是分級別的,高級能源就發電,低級的供熱,這樣利用效率就高。” 按照清華大學葉大均教授等人計算,依2000年當年供熱價格,冷熱電聯產的綜合收入為鍋爐直接燃燒天然氣的219%。然而煤改氣的成本一般都比較高,財政和企業壓力不小。 2000以來,北京市在幾次重要報告中也都提出了加快發展冷熱電聯產,并為此屢次開會研究具體方案。2004年8月14日,在各方積極配合下,北京燃氣集團生產指揮調度中心大樓冷熱電聯產供系統調試成功,開始穩定地為大樓提供電能和空調制冷。 一位專家測算,如果給“冷熱電三聯產”補貼6個億,則可以節省94個億的電力投資。不過,據知情人士講,雖然各方用心良苦,可推進冷熱電三聯產還是比較難。電煤氣比價生死關 2001年冬,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張抗教授來到北京市新街口一個單位,突然發現樓道里竟堆著煤。 “你怎么還用煤啊!這可是新街口啊!” 問題還在價格上。而這一次的價格不單是天然氣的價格,而是煤、電、氣的價格比。 如果要充分利用高級能源,冷熱電三聯產中發電一環就不可或缺。但有人也提出,管道天然氣來保障調峰電廠,存在電廠和居民在晚上5~8點搶峰問題,技術上不可取。所以目前國際上主要鼓勵天然氣冷熱電聯產,這一技術可以有效平抑電力和燃氣峰谷變化。 但是,一個基本事實是,在中國煤炭豐富,價格相對低廉的情況下,以煤發電比以天然氣發電成本低得多。2000年中國消耗的257億立方米天然氣中,發電部分只占4%(見圖表1)。 同樣維持一個鍋爐,燒煤最合算,一年不到3萬元,而燒天然氣要7萬元。 天然氣對煤的價格劣勢阻礙發電廠和工業用戶簽訂長期用氣合同。“沒有這個穩定的長期用戶,單靠居民一日三餐和供暖使用,缺氣風險就難以避免。所以,要么大力發展燃氣電廠及工業用戶,要么就得承擔這樣的缺氣風險。”張抗教授認為。 北京石油學會秘書長朱孝先認為,發展燃氣電廠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扶持。“我們作過經濟評估,不用政府直接補貼,就用經濟政策,比如稅收等優惠就可以。否則現在天然氣發電怎么能競爭得過煤炭呢?” 一位電力工業老專家回憶說,前幾年,在陜京管線還沒修成的時候,電力部門想占領這一市場,當時的宣傳是“先入(市場)為主”。當時也認為煤炭污染嚴重,所以大力宣傳“電氣化”。但是到現在,已經發現電不堪重負,系統化考慮有所欠缺。 “就像你吃飯一樣,土豆便宜,但是你不能天天吃土豆,也要嘗試吃點其他的東西。單一能源利用風險也很大,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扶持,不要把燃煤電廠跟燃氣電廠放到一個平臺上去比較。”國際能源署中國合作部主任、現為BP中國投資公司副總裁的陳新華也這樣認為。 國家電網公司顧問,原電力部總工程師周小謙教授則認為,現在供熱基本上還不是商品化,每個用戶不論是否使用都得交錢,“照供不議”,而如果供熱作為商品,就可以用多少熱交多少錢,不用就不交。另外多用少用,用戶可以控制。此外,不同質量的天然氣熱量不同,其計量也比電和水復雜得多,這也要解決。 “允許多余的電上網,必須保證電網系統安全,加那么多小系統當然要考慮大系統的安全。這個應該可以做到。要公平競爭,誰也不應該保護。”周小謙教授說。 “如果市場放開,電力部門也可以投資去搞或管理維護啊。總體說電價的上漲比其他物價上漲小得多,因為涉及面大,政府很慎重。”一位地方電網公司的負責人這樣說。 價格高低是個問題,而結構更是個問題。在認為天然氣價格過高的時候,也有人提出了工業用天然氣價格高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民用電價過低。 “中國要走市場經濟,電價必須市場化,否則能源也不可能合理應用。天然氣是民用價格過低,而應該優惠的工業用戶價格高沒人用。直到現在也沒解決。現在電價是民用不漲,工業漲,很多企業叫苦。其實居民的價格補貼可以用另外的方式。”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秘書長、學術委員會主任朱成章教授這樣說。 電力體制和天然氣體制就是這樣交織在了一起。天然氣價值鏈條的終端之一發電用戶,也是電力鏈條上的初始部分之一,而兩者的價格在比價和結構上區別又是那么大,又掌握在不同機構那里,縱向一體化道路比想象的要艱難。“系統的事情系統辦” 2000年前后,一次在廊坊召開的天然氣研討會上,原國家計委劉仲鹽局長寫了一篇文章:《天然氣利用何其難也!》。他說,沒想到天然氣的利用有那么難,合理用氣是非常大的系統工程。 “這就是上下游縱向一體化的問題,是個很現代化的系統工程,不但牽扯到上游和下游的關系,更有運輸問題。母系統中有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又是一個獨立運營的單位,不但有自己的核算,而且應該有不同的公司來管理。”張抗教授對記者說。 而天然氣又是能源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能源又是國民經濟的一個子系統。 “這不僅僅是北京的問題,也是全國的問題。不僅僅是天然氣的問題,也是能源使用的問題。不僅僅是合同問題,更是體制問題,是基本生產要素價格是否以市場為合理基礎的問題,也是改革中各種利益分配的問題。”張抗教授說,“系統的事情系統對待,復雜的問題復雜解決。但是天然氣必須一體化。”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建議,陜京二線建成后,北京的供氣可以緩解很多,不過隨后市場需求將又快速增長,之后三到五年可能又會出現問題,因此應該有長遠打算。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局長徐錠明今年1月16日透露,年內我國將會公布一系列能源規劃和法規。而北京也在加緊完善長遠研究工作。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中石油去年12月到現在開了至少三次會,研究怎樣加快天然氣發展。會議決定增加20億元的勘探費用,包括加快陜西、新疆、四川和大慶等地的勘探。“過去我們一年只找氣1500億~2000億探明儲量,今年必須找3000億。能源問題是戰略問題,必須長遠考慮要有預見性。” 1861年,英國作家狄更斯在《燈的神奇》中寫到:“第一條燃氣管道鋪設成功,已經呈現出很大的經濟價值,并且看到這種價值延伸的前景展現出光輝的未來。” 現在和將來,中國能從這條光輝大道上得到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