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2月13日電(記者 鄭天虹)既可接受所有市民采購物品,又可為困難民眾提供服務的“慈善超市”將于今年5月在廣州市海珠區開業。
這種被稱為“上海模式”的慈善超市是由廣州海珠區民政局和中山大學義工協會聯合組建的,它也是廣州首家走市場化道路的慈善超市。
上海是中國最早辦慈善超市的城市,其慈善超市也有收銀臺,有現金交易,不同的是既有高價商品,也有低價商品。經濟有困難的市民可以到此購得超低價生活必需品,獻愛心的顧客也可進超市購買高價商品,并以此作為一種捐助方式。
慈善超市,在中國是指面向低保戶和低收入家庭低價銷售或免費發放社會捐贈物品的救助點。按照民政部門最初的設想,慈善超市是依托市、區的社會常年接收捐贈站,集中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捐款捐物,以超市形式向社會展示,并按捐贈人的意愿為社會困難家庭提供無償幫助。但實際上,各常年接收捐贈站接收的市民捐贈物資大部分為舊衣服,基本上沒有可以進超市的貨品。
在廣州其他各區都已經有慈善超市,主要有單獨建立慈善超市和在正規超市設立慈善專柜兩種模式。但是在以往的模式之下,一方面是慈善超市不停地給予,一方面超市本身沒有變現的功能。在成立之初募捐所得的物品,不能支撐超市的持久經營。慈善超市負責人擔心,沒有市場化的經營,廣州慈善超市只是一種變相的發放捐贈品的方式。
據中山大學FIRE義工組織負責人羅穎藝介紹,新的慈善超市將對所有普通市民開放,商品以人民幣定價,當地的困難群眾可以憑購物券領取物品。慈善超市將具備把商品變成資金的功能。超市向廣大市民敞開出售各種新品物資、服裝和日用品,所有人都能購買店內任何商品,特困群體可以在超市獲得用助困券形式不定期發放的助困物品,獻愛心的市民也可以通過選購高價商品間接捐贈,超市收入所得全部劃入慈善助困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