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投資打了水漂 河南生鮮超市曇花一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4日 01:53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牛衛國 白潔 見習記者 全四清 河南首家農改超門店“康家樂生鮮超市”開業剛剛半年便被迫關閉,300多萬元投資也摧枯拉朽。一個政府捧場、經營者看好、消費者歡迎的項目為何會是這樣的結局?一場刻意進行的資源整合、市場規范難道在河南“不服水土”?是政府支持不力還是經營者管理不善?抑或是對市場的定位偏差?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曾經風光一時 曇花一現的康家樂超市,位于鄭州市汽車客運南站附近的隴海路集貿市場內,2003年11月底開業,開業當天,市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名流紛紛前來登門祝賀。2000多平方米的空間內,上百種新鮮的蔬菜整齊地擺在貨架上,人流如織。開業后的一段時間里,只要康家樂超市大門一開,人們就爭相沖進店里,半個小時不到,擺得滿滿的各種果蔬就被搶購一空。 但令人遺憾的是,這種“繁榮”景象并沒有維持多久,隨著顧客的日漸稀疏,半年后,康家樂超市被迫關門,一向財大氣粗的康家樂超市的東家康家樂公司為節省財務開支,也不得不將辦公室從原來的高級寫字樓搬到了民宅內。與此同時,因為房屋租賃金問題,康家樂公司與集貿市場的管理單位東城鄉隴海村打起了官司,至今尚無結果。 為了驗證“響應號召”的說法,記者找到了2003年6月鄭州市出臺的《鄭州市商品交易市場建設發展綱要》。該《綱要》指出,在未來10年內,鄭州市將規劃建設12個商品交易商務園區和30個超市化農貿市場。作為首家響應農改超的康家樂公司,當初在投身這項“運動”時曾信心百倍,門頭上標明的連鎖001也彰顯其志。 康家樂生鮮超市在響應政府號召的同時也看到了巨大的商機:農改超是將原來的集貿市場進行超市改造,既不同于以小商小販為經營主體的集貿市場,也不同于超市、大賣場,而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一種經營模式。由于主要以經營生鮮產品為主,專業化程度較高,從而回避了一些傳統以經營副食品、小百貨為主的超市競爭對手。這在理想主義者看來,不賺錢才怪呢! 康家樂生鮮超市確實“風光”了一陣子。“這里的菜跟早市的一樣新鮮,而且更便宜。”這是當時人們的一致感受。“我們打的就是生鮮牌,靠的就是低價優勢。”當時,康家樂超市這樣對外宣稱。而且農改超有著與超市、大賣場相似的寬敞整潔的環境,明碼標價,同時又開在居民的家門口,給居民以極大的便利。 物流出現“瓶頸” 業內人士分析,作為大型物流型企業,康家樂超市一開始就未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蔬菜生產、供應基地。 該超市內的蔬菜大多從市區其他的批發市場那里購進,而進場賣肉賣魚的則大多是個體老板;為推行家庭配送,該公司專門設計了保鮮箱,但在后來,此項業務并沒有開展起來;作為另一項主要業務內容,針對企事業單位的蔬菜配送,也隨著質量、價格、效率不斷出現問題,其經營狀況也每況愈下;康家樂超市花200多萬元安裝了ERP軟件系統,但由于真正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系統沒 有建立起來,使用率越來越低;人員招收了近百名,后來,隨著生意的日漸蕭條,大多無所事事;而且由于只開了一家超市,采購、配送、管理等規模優勢始終沒有真正發揮出來,日常管理的支出費用巨大。“那里的菜后來不新鮮,爛的多,還不如外面菜農的。”一位大媽回憶說,“人多的時候交錢還要排隊,不方便,所以我就在外面買了。” 政策缺乏延續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想經營農改超。”康家樂公司董事長尚世安如是說,“我們是第一個響應政府號召投資農改超的,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政策延續,這樣我們就有競爭的優勢。”顯然,在尚世安的眼里,康家樂超市失敗的原因在于政府沒有給予相關的配套政策,“比如超市外面的小菜農,你得給我清理。”但這太難了,隴海路集貿市場2.1萬多平方米,是康家樂超市的10倍,有200多家商戶以及數不清的流動菜農。政府有關部門顯然對此無能為力。 “他們也需要經營,也需要生存,你能趕誰走?”集貿市場旁邊的工商所一位工作人員稱,“再說,搞不好,這些人還會鬧事。” 無獨有偶,在康家樂超市開業之后,位于鄭州市黃河路上的集貿市場也進行了類似的農改超改造,但據記者調查得知,其目前也處于慘淡經營之中,原因與康家樂類似。看來,河南的生鮮超市建設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