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北京地球村:草根NGO生長之困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6日 13:38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于南 北京報道

  2004年末,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社會公益獎候選人廖曉義最終落選。

  作為北京地球村環境文化中心主任,著名的民間環保人士,九年的時間,廖曉義和她的“地球村”,從垃圾分類到適度能源消費,逐步走入公眾視野。九年的磨礪,也讓她對草
根NGO在中國的生存和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人才之困

  “地球村”的辦公場所,在京城北四環往北的某住宅小區,這是房地產開發商免費提供的一套公寓。三居室的空間內,十幾個年輕人正在各自忙碌。

  北京姑娘宋汐,去年大學畢業來到“地球村”。

  她告訴記者,上中學時受化學老師影響,開始接觸環保,大學讀了環保專業,當過環保志愿者。她很慶幸自己的選擇,“我熱愛我的工作,希望能一直做下去。”

  和宋汐一樣,北京大學生態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陳梅,加入“地球村”也是出于對環保事業的熱情。不同的是,現在她已經離開。

  原因很簡單,她覺得自己幾個月以來每天的工作只是處理些事務性的瑣事,加上收入也不高,她最終決定去考博。

  在地球村,像陳梅這樣進來又離開的人很多。“地球村”行政主管栗力告訴記者,現在有15個工作人員,工作時間超過兩年人的只有4、5個,人員流動很大。

  “走的原因很多,有些人是為了增加得到國外大學獎學金的可能性,到這里來從事一些公益活動;還有些人就是大學畢業后找不到工作,臨時到這里干活,一有合適的機會就離開。”

  栗力也承認,“地球村”能給的薪水有限,只有真正有公益心的人才能堅持。她介紹說,這么多年離開“地球村”的人中,沒有一個再選擇NGO就業。

  對于其他同事的離去,宋汐很理解,她說,北京生活成本太高,而“地球村”月薪只有1300元。“要是我家在外地,要租房子,當初可能就不會來這工作了。”

  堅持者還在堅持,但對于國內的草根NGO,人才越來越難留住,連合作伙伴國際NGO組織,也開始加入人才爭奪的行列。

  對此,廖曉義十分擔憂:“稍微優秀一些的人才都被像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之類的國際NGO挖走了。他們給的薪水比我們多5倍甚至10倍,我們沒法競爭。”

  清華大學NGO研究所副所長鄧國勝認為,從國外的情況看,NGO組織人員流動頻繁其實很正常。“NGO自身也要調整心態適應這種情況,不能苛求別人忽視物質利益,應該盡一切可能維護他們的應得利益。”

  鄧國勝介紹,我國現行立法關于NGO組織成員的內容基本為空白,只是在《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中簡單規定“社會團體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但除了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之外,專職工作人員的其他權利義務是否適用《勞動法》的規定?還有人數眾多的志愿人員的權利義務如何?

  只有維護個人的合法權利,個人的積極性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整個NGO才可能穩定而富有成效地運作和發展。

  栗力向記者表示,經過努力,“地球村”已經為員工在北京市朝陽區社會保障部門參加了“三險一金”的社會保障,這對“地球村”今后吸引人才或許會有所幫助。

  “關鍵是要給人才一個發展的空間。”鄧國勝說。根據他們的調查,目前國內很多NGO組織內部管理混亂,存在家長式管理和個人英雄主義現象。員工為NGO組織的領導者打工,領導并不會想到他們未來的發展。雖然不少員工有很好的信念,但因為看不到發展空間而不得不選擇離開。”

  事實上,國內NGO都在努力從精英色彩比較重的初創時期,轉入一種制度性、組織性的運作方式。另一家著名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已經成功招聘了一位年輕的總干事,逐步取代73歲的創始人梁從誡的日常管理工作。

  廖曉義也對記者說,“2005年,要創造沒有廖曉義的‘地球村’。”她決定從日常管理中抽身出來,到幕后去做其他事情。而行政主管栗力,正是廖曉義認為靠緣分等到的后繼者。

  經費之痛

  根據鄧國勝的調查,缺錢和缺人,是國內NGO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

  廖曉義也承認,缺錢是制約“地球村”往前走的重要原因。“這已經成了惡性循環了。”

  據介紹,“地球村”的經費來源主要靠國外的基金會支持。通常是做好項目策劃,然后向福特基金會、美國能源基金會等組織申請經費援助,這部分占了所有經費來源的90%左右,除此之外,只有零星的一些企業捐助。

  與國外的NGO不同,像“地球村”這樣的草根NGO少有由政府購買服務的機會。同時由于“地球村”沒有公募的資格和權利,只有靠著誠信去找企業和個人進行私募。

  深受經費之困的廖曉義決定,從2005年開始,她要把精力集中到另一個新的領域。

  “‘地球村’要發展,不能僅僅靠捐助,要建立自我生血的造血機制。我們要發展自己的企業,搞第三部門經濟。”

  廖曉義告訴記者,她準備做一個掙錢的項目,掙了錢就拿來做基金會,來滾動發展。“‘地球村’一定要有自己的基金會,不光支持自己的組織,還有其他的本土草根NGO。”

  “現在我們還在摸索階段,明年這個時候歡迎你再來采訪,那時候我們一定會有起色。”廖曉義對她選擇的道路堅信不疑。

  實際上,這種非營利組織開展盈利性活動的情況,是一個全球范圍內的普遍趨勢。記者從民政部了解到,民政部早在2002年的一份文件中提到:興辦經濟實體、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取得收入,是非營利組織活動費用的重要補充渠道。

  鄧國勝認為,雖然目前也有質疑某些NGO利用身份從事營利活動,掙錢不交稅,但開展盈利性活動是實現NGO自強自立很好的手段。

  稅收之惑

  2004年4月,“地球村”以“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的名稱在北京市延慶縣民政局登記注冊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拿到了NGO的合法身份。

  根據我國相關立法,未獲得民政部門認可的合法身份的非政府組織,亦即草根NGO,無權享受稅收方面的各種優惠。因此,在此之前,“地球村”也和大多數草根NGO一樣在工商部門登記,每年需向稅務機關說明,自己是從事公益事業的非營利性組織,從而申請免交營業稅。

  然而,國家在企業的公益捐贈方面的稅收減免優惠,“地球村”卻無法享受。栗力說,他們去向企業募捐時,企業會問能不能免稅,當得知不能時,企業往往就不肯捐贈。

  根據我國相關稅法,企業或個人以其財產對公益事業捐贈,捐贈額在一定限度內可用于扣除捐贈人的應納稅所得額。在所得稅方面,納稅人用于公益、救濟性的捐贈,企業和個人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二條規定,有資格接受減免稅捐贈的社會團體,包括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基金會、宋慶齡基金會等8家。從1999年到2003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又先后認可了另外15家社會團體的減免稅受贈資格,使可開具減免稅憑證的社會團體數量超過了20家。

  但相比全國數以萬計的公益性草根NGO組織,有資格受贈稅收減免捐贈的組織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現在稅務總局采取的這種“列名單”的方式,直接導致大量類似“地球村”的NGO組織不能享受法律規定的減免稅受贈權利。

  事實上,按照我國1999年6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地球村”能擁有上述所言的減免稅受贈資格。該法第三條規定的公益事業的界定中,第三項就是環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第二十四條和第二十五條分別規定:公司和其他企業、個人依照本法的規定捐贈財產用于公益事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方面的優惠。

  鄧國勝認為,問題的核心在于我國沒有統一的針對非營利組織的稅收方面的法律,大多是依靠各個行政部門的規章來調整,散見于各類法律、法規、規章之中,立法的層次性不高。

  “同時,法律規定的政策沒有得到落實。”鄧國勝說,“目前企業公益捐贈的減免稅在程序上還存在問題,每次都要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向相應的稅務部門申請減免稅。這對于以所收稅款多少為政績的稅務部門來說,自然是不太愿意,于是經常是能拖就拖,盡量不給你辦,當然就更不會去積極宣傳這些稅收政策。”

  鄧國勝認為,中國正處于公民社會意識高漲、NGO大發展的時期,隨著社會改革的深入,NGO的數量將急劇增加,并將作為政府與市場的補充力量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而稅收作為一種間接貨幣政策,對于NGO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制度激勵。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NGO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聚焦2005年春運
中國女將征戰百年澳網
關注2005考研
萬眾矚目央視春節晚會
第12屆中歌榜揭曉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慈禧曾孫口述實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