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艾琳 發自上海
“目前我國醫療價格構成體系上存在著嚴重的扭曲現象。”在21日舉行的首屆“中歐醫院管理峰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李劍閣副主任指出了我國醫療體制改革過程中存在的這一問題。而國務院法制辦教科文衛法制司宋瑞霖副司長表示,改變這一不合理局面的一個出路,便是積極鼓勵社會資金的進入,實行管辦分離。
據國家衛生服務研究系列報告上一個月的數據顯示,我國城市65歲以上老人所占的比例已經從1998年12.7%上升到14.2%,而按國際通行標準,65歲老人超過人口總數7%就已經構成老齡化。李劍閣告訴記者,進入老齡社會后,醫療費用支出的上漲就成為不可避免的問題。而未來20年內,我國醫療費用還會出現猛漲的狀況。
然而,我國的醫療費用架構相當不合理。有數據顯示,我國衛生總費用構成中,個人支出從1982年的21.6%上升到58.3%,而政府支出卻從38.9%下降到15.2%。有些醫院所獲得的政府補貼僅僅夠支付水電費,其余部分必須靠診療費用和藥品收入來彌補。而由于國家對于診療費用管制十分嚴,因此醫院方面僅剩下“以藥養醫”一條出路。正因如此,宋瑞霖指出,我國13億人口有80%的藥品來自醫院,公民普遍覺得醫療費用上漲是醫院在賺錢,而診療費用低使得醫生的工作又得不到肯定。由此帶來的醫療體制改革問題相當嚴重。
宋瑞霖副司長表示,要改變目前的醫療體制改革中的現狀,需要長久的時間,但鼓勵民間資本的進入卻可以作為醫改的一個出路。政府是個決定性的參與者,卻并不是行業唯一的投資者。因此,可以保留一部分公立醫院滿足公民最基本的醫療保障的基礎上,用一部分的資金來購買服務,也就是鼓勵開辦營利性的醫療機構來滿足特定人群的特殊醫療服務。政府對于這部分的營利機構,可以給予稅收、用地、用人方面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醫院還應該從產權制度上進行調整,做到管辦分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