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中國企業家》2005 > 正文
 

經歷三年內部整合拒絕冒進 青島啤酒卷土重來(2)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4日 15:36 《中國企業家》

  拒絕冒進

  如果說在彭作義時代,青啤依賴“模糊感覺”獲取規模膨脹,現在金志國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更精準地丈量這種“感覺”。三年來,在戰略、營銷、財務、管理、信息化、流程等方面,金志國固執地推進著這種重構式變革。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是,青啤開始大面積引入
外部智囊,來引導、主持內部變革。三年中青啤重新制定了148項新制度,有70項流程經過了重新設計,新建了24個標準流程。

  在這些看起來“務虛”的變化推動下,青啤正發生令業界驚異的變化。

  首先是口味的一致性:50間工廠完全相同的口味。借助于AB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青啤已經學會如何將不同區域的原料和水,釀造成口味一致的啤酒。

  與“水下地震”同時到來的是青啤每年在產能上的增長。從2001年到2004年青啤從原有生產體系上獲得的產能增長每年約40萬噸,而贏利則由2001年的1億增至2004年前三季度的2.87億。

  這場水下地震獲得了投資人的認可。三年來,青啤A股價格從5-6元漲至10-11元,香港H股由3元上漲至7-8元。2001年到2002年,青啤的流通股由散戶迅速轉移到了機構投資者手中,對此金志國流露出稍許得意。

  45歲的金志國,正試圖將青啤引入一個理性而穩健的時代,他說他的目的是“在青啤內部建立一個平臺,所有一切在平臺上有序運轉”、“我在不在都沒有關系,這個時鐘自動運轉,我只不過上上弦。”同時,金志國避免任何風險性過強的收購。當比利時的英特布魯啤酒通過收購美洲飲料,一躍成為全球最大啤酒商,由此帶來業界專業還是多元的爭論時,金志國態度堅定,“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走專業化道路!

  對于青啤全面國際化所需時間,這個拒絕冒進的企業家回答說:“10年!彼忉屨f,青啤的國際化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在已經完全國際化的國內市場獲勝,第二步則是外向型拓展。第一步是整個發力的重心,國際化的最終目的是“地產地銷”,但對目前已經建立的貿易方式亦不會放松。

  2004年12月底金志國前往臺灣,考察青啤在當地工廠的建設及市場狀況。前期的貿易方式已經使青啤在臺灣打敗所有外資品牌,成為當地“臺灣啤酒”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在金志國的計劃中,正在試驗中的“臺灣模式”,未來會成為青啤海外擴張的模版。青啤也會嘗試在海外尋找為其定牌生產的企業,但金對此態度謹慎,“不能簡單學,畢竟我們對外部的市場認識有限!

  在很多人看來金志國沒有彭作義身上縱橫捭闔的霸氣,金志國曾笑言,在青啤危急關頭越過頭上的數級領導擔任總裁,使他不得不收斂了個性。有意思的是,這兩個青啤一把手,先后都采取了完全與市場風向相逆的經營策略。當多數企業對產業整合完全陌生時,彭作義以卓越的遠見提前完成了青啤的歷史性擴張;而這兩年華潤和燕京繼青啤后大手筆擴張時期,金志國卻態度堅決地放下并購,著手全盤整合。這也使他充滿了爭議性,畢竟“收購目標已十分有限了”,這是準備擴張的青啤首先面對的現實局面。與彭作義時代對小而弱的企業兼并不同,金志國稱:“不放棄收購,但只有十萬噸以上、副省級以上的大廠才會進入我的視野。” 有幾家在彭作義時代收購、現仍持續虧損的工廠已經進入退出程序。

  當收購標準放窄,目標越來越少時,擴張的重頭戲放在了“自建工廠提升產能”上。金志國說,“現在自建廠的門檻越來越低,相對并購存在的諸多隱性成本來講,選擇自建廠將成為潮流!苯鹬緡恢M言,早在2001年青啤就預見并實踐了這一趨勢,過去三年青啤的產能提升也得益于此。究竟這是青啤的先見之明還是眼下的無奈之舉,有待時間證明。

  現在青啤還需重新審視另一個挑戰者——華潤啤酒。由于華潤在啤酒產業上下游已有相當強勢的產業整合,未來必然給任何只具有單一優勢的企業帶來極大的考驗。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青島啤酒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聚焦2005年春運
中國女將征戰百年澳網
關注2005考研
萬眾矚目央視春節晚會
第12屆中歌榜揭曉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慈禧曾孫口述實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