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委先后進行普查 擔保業整頓風暴將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2日 14:09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巫燕玲,石海平 2004年歲末,國家發改委一紙通知——《關于協助對全國擔保機構基本情況進行調查的函》(下簡稱《通知》)發至全國各省市。《通知》表示,為落實國務院領導對擔保市場的重要批示,全面調查了解擔保市場情況,決定對全國擔保機構基本情況進行調查。
而在此之前,財政部委托一家中介機構剛剛進行了一次擔保業大調查。接二連三的普查似乎讓擔保業嗅到了整頓前夜風暴的味道。 整頓風暴前夜 記者就此咨詢負責此項調查的國家發改委融資擔保處,有關負責人以調查將于3月結束、最后結果還有待觀察為由,沒有正面回應。而發改委一位內部人士則稱,目前擔保業情況非常混亂,確實到了該整頓的時候。這次調查后不排除出臺新政策的可能。 事實上,在擔保業中,一直存在國家將進行行業整頓、嚴格市場準入的心理預期。不少擔保公司匆匆“降生”以期掌握牌照資源就是例證。 “我覺得這可能是國家要對擔保業進行整頓的信號之一。2005年擔保業的日子可能更難過了,國家相關監管部委應該會有所動作。”牟成鋼曾是全國首家民營擔保公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現任深圳安信巨融擔保公司總經理。 而在廣東,擔保行業的狀況已經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近日,由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民間投融資問題研究課題組做的《關于廣東信用擔保機構的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已經完成。此次共調查了廣東省56家擔保機構、116家金融機構和121家中小企業。 經營難以為繼 央行廣州分行的調查顯示,擔保業的整體經營不容樂觀。 在經營效益方面,56家信用擔保機構中2003年出現虧損的信用擔保機構為8家,虧損面為14.3%。而廣東省信用擔保協會秘書長張德本告訴記者,廣東省大多數擔保公司都在盈虧邊緣徘徊,“只有三五家經營狀況比較好”。 擔保公司經營狀況的好壞很大程度依賴于銀行。而調查顯示,2004年1~6月,商業銀行發放的由信用擔保機構擔保的企業貸款只占廣東全省貸款增加額的9.4%。 即使能開展業務,擔保公司的盈利空間也很有限。這次調查顯示,擔保機構平均擔保放大倍數僅為1.36倍,遠低于相關規定允許的5~8倍。擔保放大倍數直接影響擔保機構的收入,目前這種擔保規模,大部分機構難以為繼。 而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限的放開更被認為是擔保業的大限來臨。牟說,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報批需要時間,“2005年擔保業可能還有的做,但是2006年就很難說了”。 擔保業之“罪” 在擔保業務舉步維艱的情況下,為了滿足股東收益要求,擔保公司種種違規行為不斷。 “現在深圳大大小小估計有超過100家擔保公司,但真正從事擔保貸款業務的不過十幾家。”牟告訴記者。 調查顯示,擔保機構既從事擔保業務又從事投資業務的比例高達33.9%,而擔保收入僅占2003年信用擔保機構總收入的49.1%,不足一半,擔保業務實際上成了一些擔保機構的“副業”。 調查發現,有的擔保機構以各種方式進入資本市場,有的甚至直接發放貸款。如一家向某商業銀行申請擔保合作的擔保機構,將60%的注冊資金委托給一家地方性投資公司做委托理財。 有些擔保機構注冊成立后,抽離或者挪用資本金;有些擔保機構資本構成中現金資產偏少,其他固定資產偏多。如某市一家信用擔保機構在其1億元人民幣的注冊資金中,有將近90%的注冊資金是一幢空置了數年的大廈折價而來的。信用擔保機構資本金不實或結構不合理,嚴重削弱了其實際擔保能力,使銀行貸款潛伏巨大風險。 有些擔保公司甚至玩“空手道”:在給A企業擔保的貸款中扣出一定比例資金,作為為該企業提供擔保的風險保證金;然后在為B企業擔保時,又用這筆資金作為自身向銀行擔保的風險保證金,擔保機構自身資金則另作它用。這一來一去實際都是銀行資金,一旦經營不善,最終風險將全部落在銀行頭上。 誰為風險善后? 由于擔保對象都是金融機構不愿貸款的信用等級較低的中小企業,擔保業面臨的潛在風險其實更高。 雖然目前廣東擔保機構代償還較少,代償率比較低,但有48家、85.7%的擔保機構是2003年才開始開展業務的。經驗數據顯示,擔保機構成立第三年后——對廣東省85.7%的擔保機構而言就是今年——其累計代償率將進入增長期。業內人士稱,如果一個注冊資本1億元的擔保公司一年內出現10%的貸款未償還率,這個企業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而種種違規行為更加劇了這種風險。系統風險一旦引爆,誰為擔保業買單? “當然只有銀行。”廣州一位股份制銀行公司業務部經理坦言,“最后有可能又要政府兜底”。 這位銀行業人士的擔心并非沒有道理。按照財政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風險管理暫行辦法》,擔保機構應按照擔保費用的50%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按不超過當年年末責任余額1%比例及稅后利潤的一定比例提取風險準備金。但事實上,由于目前擔保業處于一種“多頭監管”狀態,財政部、發改委、人民銀行、建設部、農業部、勞動部都有權管理擔保機構,風險監管基本處于真空。這次調查顯示,有相當部分擔保機構沒有按照規定提取或者足額提取各項準備金。 前述廣東民間投融資問題研究課題組因此認為,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建立擔保行業的監管體系。 相關報道:危機處理專家執掌金融穩定局 央行金融穩定局是最近兩年才設立的部門,但是作為央行的兩大職能之一 ——金融穩定的維護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日前剛剛宣布的由張新出任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這一要職,在不少人看來,頗有黑馬之意。 謝平執掌匯金公司權杖后,卸任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一職在多數人的預料之中;更讓人們關注的是,誰能接任謝平。人們在猜測中等待,甚至總結出就任這一職務必備的四個條件:識宏觀,會監管,有資望,懂洋務。 用這四條標準考察張新其人會發現,張新其實很適合擔綱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之職。 張新1992年夏天從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研究生畢業后,進入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商學院攻讀金融學(Finance)博士;1996年畢業后曾首選教書,但終未成行;后轉而投身華爾街,先后就職于華爾街投資銀行LECG/美林集團和對沖基金(Caxton Corporation,從事投資策略和風險分析、基金管理以及期貨債券交易。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張新受聘于世界銀行,專門從事危機國家金融救急管理,同時為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改革和重建提供技術援助。就在這個階段,張新開始正式接觸金融穩定方面的工作。期間曾任韓國、巴西、泰國、秘魯、哥倫比亞等國的債務處理和證券市場重建項目經理,工作內容覆蓋債券一級市場自營商體系的建立、 二級證券市場流動性提高、機構投資者的建立和完善、國際熱錢的風險管理、稅收制度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信息技術和證券市場全球化對新興市場的影響、銀行和企業的重建與證券市場建設的互動等。 三年后張新回國,進入中國證監會擔任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對我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進行了大量基礎性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參與制定了一系列法規、政策和措施。隨后在周小川入主央行的次年也進入央行,任金融穩定局副局長一職。 張新的良好知識背景和研究水平,以及他在國際金融組織的金融危機處置工作經歷,加上在國內多個監管部門從事監管及研究工作的歷練,對他執掌金融穩定局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從這個意義來說,張新不是黑馬而是白馬。 不過對張新來說,此時執掌金融穩定局并不輕松,大量的制度建設工作在等著他來做:存款保險條例的制訂、交叉性金融工具如何監管、金融風險處置方法選擇、哪些指標對于預測金融危機更有效等等,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經過大量研究才可能提出最優或次優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