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爪哇國里的一次大地震催生出了一股強大破壞力的海浪,這種波高可達數十米的“水墻”,在印度洋上一路肆虐、所向披靡,并以十幾萬人生命的“要價”換取全世界的人在腦海深處烙上“海嘯”這個詞。
可能人類天性中就有近水的沖動,而海更是以其蔚藍的面孔和博大寬厚贏得人類特殊的青睞,同時,人類還極力把這種對海的依戀融進生活和產品之中。在這方面,房地產開發
商自然也不例外。
如果說,海,遠航著人們無限的希望;房,就是歸航的心靈停泊的港灣。古今中外,誰人不想以擁有一套海邊別墅而自居或自勵。既然海寄托了世人如此多的期望和遐想,又給了開發商和策劃人無窮的想像和題材,把大海與住宅結合在一起的海景房自然到處受人追捧。
因此,伴隨著房地產開發的熱潮,我們到處可以看到親水、親海樓盤的種子也撒滿四海五湖。從近海、濱海、觀海樓盤到臨海、親海住宅,從距海岸線500米、200米到100米、零距離,開發商、消費者探海的沖動、與“海的女兒”為伴的熱情都快把海水點燃。在綿延近17公里的三亞灣一線海景,在舟山群島的朱家尖海灘,在青島、大連、廈門、北海的黃金海邊,無一不被海景房“瓜分”完畢。為圖水景,武漢的開發商將“外灘花園”建到了長江防洪堤內,讓兩億元的資金打了水漂;為謀“海利”,有些沿海地產商試圖填海圍涂,讓海景公寓成為一堵抵御風浪的“海上長城”。
但,海是天使的化身,也是魔鬼的道衣。這次海嘯就是人類對大海平靜溫柔背后猙獰之作的一次痛苦體驗。此次海嘯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損失,既是天災,也可以說是人禍。曾在印尼和泰國旅居數年的環境專家麥克尼利就此認為,人類在沿海大量修蓋房屋以及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是這次災害的“罪魁禍首”。“還因為人類占用了本不應占用的地方。”
此次海嘯與我國擦肩而過,雖然洪濤過后的慘相也讓國人印象深刻,但僥幸的頑疾也會讓不少人產生麻痹。的確,歷史上,我國鮮遭海嘯的襲擊,而且即使大洋中有海嘯,由日本列島、我國臺灣島、菲律賓等所組成的島鏈也會把海嘯的風浪減小大半。但我們別忘了,印度洋上的此次海嘯在該地區也是罕見之物,僥幸也正是這十幾個受災國都忽視建立預警系統而不得不呑下如此巨大苦果的重要原因;同時,我們也別忘了,日本、我國臺灣、菲律賓本身就處在地震活躍區域,這里的地質狀況足以讓我們保持警惕。
據說,在海嘯來臨時,海浪的殺傷力并不強,而且第一波海浪還會帶來不少魚,并把魚留在了岸上。而當人們紛擁前去撿這些上蒼所“賜”海嘯魚的時候,殊不知,第二波海浪很快就會變成海嘯來到。此時,正埋頭撿魚的人反而最終葬身魚腹。
如果我們的住宅不注意親海步伐、并與之保持合理距離,而是盲目下海、隨意趕海的話,也許若干年后,當我們已把這次海嘯忘到了爪哇國的時候,當我們還在慶幸搶灘得到了一線海景房這條“魚”的時候,不知又會從哪冒出一股海嘯轉而向我們撲來……但愿這只是一個關于海嘯的童話,可房子這條“魚”畢竟至少要讓你在海邊“撿”上七十年時間,這期間什么都有可能發生,所以我們最好還是悠著點兒。
(文/翁醉 杭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