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背后的煤電博弈還要持續多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7日 13:39 人民網 | ||||||||
新華社記者 丁文杰 蘇曉洲 秦大軍 夜幕降臨,一些居民小區漆黑一片,人們于是點燃蠟燭照明。社區干部見狀,只好拿著電喇叭沿街高呼,提示小心防火、防止煤氣中毒。這種老電影里才能看到的鏡頭,現在卻成了描述湖南長沙拉閘限電問題的一個典型場景。
“電荒”,近年來成了中國公眾頗為熟悉的一個詞。在諸多導致“電荒”的原因中,電、煤行業之爭最受關注。 去年以來,中國電廠存煤不足的消息不斷傳來。以湖南省為例,年前有近10臺總裝機容量超過130萬千瓦的機組因缺煤而停機。“‘煤荒’已成為當前克服電荒的‘攔路虎’,”湖南省電力公司總經理李維建說,“湖南8大火電廠隨時都有發生大面積缺煤停機的危險。” 但是,國資委就去年前三季度煤炭行業國有重點企業經營狀況發布的報告卻顯示,煤炭企業存煤量繼續保持上升勢頭。這邊廂是庫存告急,那邊廂是存煤待沽,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湖南省經委官員歐陽維的回答是:“并非電煤供應不足,關鍵是價格問題。” 煤炭行業雖說早就被中國確定為競爭性行業,但至今尚存“市場煤”與“計劃煤”的兩種價格。原國家電力公司和電力企業前幾年在煤炭寬松時,大量減少國家訂貨計劃,只按一定比例(約70%)訂貨,缺額部分通過市場采購補齊。 而現在,煤炭市場回暖,價格漲了,電力企業原本自主采購的那部分煤炭,因不愿接受已變化的價格,所以就出現了較大缺額空間。這里又涉及另一關鍵事實:中國的電價仍然是政府定價。 眼下,受供不應求和運力瓶頸等因素影響,中國煤炭市場價格呈節節攀升之勢。在本月10日結束的本年度全國煤炭產運需銜接會上,一位煤炭企業負責人甚至用“坐在‘家’里就能把煤全賣出去了”,來形容煤炭俏銷。隨行就市的煤炭價格一路走高,計劃內電煤價格與市場煤價差也跟著越來越大。去年,中國計劃內電煤價格與市場價格每噸相差30至100元。 噸價相差至少30元,對于年電煤消耗總量已近10億噸的發電企業,即使扣去一定份額的計劃煤來計算,也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負擔。于是,在與電力企業的交易中,煤炭行業提出按市場價格交易;但電力企業卻認為自己仍在計劃控制之下,煤價漲了電價卻不能隨行就市,要求仍然供應低于市場煤價的“計劃煤”。兩種價格的矛盾,使得“煤電之爭”更加白熱化。 煤、電都是事關千家萬戶、各行各業的基礎行業,二者價格稍有風吹草動,都會對下游行業造成迭次增加的成本壓力。因此,在“計劃電”與“市場煤”之間,中國的政府部門一直扮演著協調的角色。 在業界強烈呼吁下,國務院最近正式批準了有關部門提交的煤電價格聯動總體方案。該方案將煤電價格“捆綁”到一起,電力企業首先要消化30%的煤價上漲因素,在此基礎上,上網電價隨煤炭價格變化而調整。出臺“煤電聯動”政策的初衷在照顧和平衡兩方利益,但在現實中,這項政策似未能收到預期效果。在本月10日延期結束的“全國重點煤炭產運需銜接會”上,在中國電力供應上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和中電投集團,“計劃內”電煤訂貨均未超過三分之一;“全煤會”合同訂煤總量甚至未完成計劃目標的一半。 占中國電力“半壁江山”的火電廠抱怨無煤可燒,而煤炭行業卻指責電廠不愿按市場價買煤。在這個奇怪現象背后,實際上是中國煤、電行業市場化與非市場化的一場較量。有專家建言,應注意運用價格杠桿及調節需求的措施,以便加快電力市場達致供求平衡。加強電力價格體系改革使之更能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尤為必要。要讓電力跟上煤炭市場化的改革進程,加大電力體制改革,打破壟斷,實現市場化改革。 針對只有煤電兩家參與的博弈,有人從體制更新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解決思路。《了望》周刊文章指出,要在體制上堅決打破國有經濟對電力供應市場的獨家壟斷,鼓勵非公有制經濟投資辦電,降低非公有制經濟投資電力的準入成本,努力形成電力行業多元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格局。政府主管部門也表態要堅持煤電市場改革化的方向。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歐新黔近日在秦皇島指出,今后任何政府部門將不再直接干預煤、電雙方企業的市場交易行為,只實施總量調控。而電煤價格應以市場為主導,實行自主交易,并鼓勵煤、電雙方在充分協商的情況下,簽訂中長期合同,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煤炭市場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