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我國實行更嚴格的土地管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0日 10:27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胡正榮 發自深圳 連續幾年成為中央一號文件核心內容的“三農問題”,歲末年初又受到非比尋常的關注和期待。而如何實行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在學術界和政府部門引起很大的爭論。近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土地收購儲備制度本身存在的問題和今年土地政策的變化情況等話題,對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進行了專訪。
《第一財經日報》:您如何看待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土地的管理利用情況,這些情況對經濟結構的調整有怎樣的影響? 贠小蘇:包含廣州在內的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在經濟、社會、政策、生態四大文明建設中,一直走在前列。而越是經濟發達地區,土地的宏觀調控和管理利用保護,在全局的地位就越突出。現在全國沿海發達地區660個縣,農民人均土地已低于聯合國公認的0.85畝的警戒線,有的縣已出現建設沒有土地的情況了。再這樣發展下去,很快就會出現建設用地失衡的狀態。 我認為廣東等發展快的地區,經濟結構將面臨二次升級的問題,即由原來的一般加工業向高科技發展。在改革開放初期成長起來的一般制造業、加工業就得調整,企業自身要逐步向高科技發展。利用土地、金融或宏觀調控等其他扶持發展的政策,促進每個企業每個經濟區域實行二次調整。將來中國將形成這樣一個工業布局:高科技產業集中在東部,一般加工業向中西部轉移,否則哪來的地呀! 《第一財經日報》: 據國土資源部2004年上半年統計,到2003年底,全國共有1700多家土地收購儲備機構,累計收購總面積超過230萬畝,收購土地總費用為1965億元。請您談談下一步土地收購儲備工作的主要問題。 贠小蘇: 鑒于土地收購儲備制度在部分已推行的地區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工作就必須在全國全面推行土地收購儲備制度。凡是沒有建立的,要在市縣為重點建立相應的工作機構,特別是各級政府和財政系統應在制度和資金上給予一定支持,并組織專人在還沒有開展此項工作的中西部地區,作一次深入調查,在總結此次會議和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一個全國性的做好土地收購儲備工作的指導性工作意見。土地收購儲備整理出讓最根本的應放在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上,收購儲備不能搞壟斷經營。只能走而且必須走市場培植資源為主、行政手段為輔之路。因此,下一步工作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如何使收購儲備整理出讓全過程規范化,使每個環節和運行的全過程都能依法依規來執行,而不是人為地隨意執行。 其次,政府行為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功能界定在什么樣的范圍和程度上一定要明確。 再者就是收購儲備要研究市場體制,通過研究市場體制的建設,明確中國土地市場的發展方向趨勢,明確它的基本原則要求,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收購儲備工作任務的落實。要把前進的方向搞清楚,否則往往發揮不好宏觀調控重要手段的作用。 當然,此外還涉及實際操作的人的觀念問題、素質問題,大家要在探索中學習,不斷改善提高。 《第一財經日報》:您認為今年的土地管理政策將有怎樣的變化? 贠小蘇: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文件規定的內容,近來都要落實體現。它的落實體現與2004年相比較,就有了新的變化。從概念上講基本的一條是實行更加嚴格的土地管理。從垂直管理到督察都將實行嚴格管理的措施。垂直管理,就是省級以下基層土地部門的用地審批權和領導干部的人事權都由地方黨委管理為主,改為由上級國土部門管理為主。而且今年馬上要派總督,給各省派專員,監督各級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門,實行嚴格的土地管理保護。此外,在今年上半年落實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有償使用土地、競爭性工業用地實行招拍掛的基礎上,把非經營性用地出讓的公開化,形成貫徹落實的意見,提交部里和國務院共同研究。總理對國土資源部的基本要求是一定要首先保護好耕地,這是關系全局的大事。插圖/劉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