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新生
004年12月31日,俄羅斯總理簽署文件,正式決定由俄羅斯國營石油運輸公司修建一條從俄羅斯的泰舍特到納霍德卡的石油運輸管道向亞太地區國家供應石油。俄羅斯的決定正式宣告中俄2001年簽署的兩國共同修建安加爾斯克至中國大慶石油管道的方案壽終正寢。
這是一個以政治為依托,以商業利益為基本追求目標的多方位的競爭結果。在這個競爭中,俄羅斯處于相對有利的地位,而中日之間的相互競爭,使得俄羅斯能夠獲得更多的商業利益。這種大國之間的較量充分反映了當今國際社會復雜的地緣政治關系和商業利益格局。
在商言商,是中國企業界擺脫傳統意識形態的桎梏,走向國際市場的前提和基礎。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政治、外交、經濟、軍事等各個要素都在不斷地融合,相互交織,共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僅僅看到經濟的重要性,而沒有通過政治的或者外交的手段積極促成商業合同,那么,發展政治、外交關系的意義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這次中俄之間的石油運輸管道談判,從一個側面說明,任何國家都在追求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在這個過程中間,傳統的商業關系和地緣政治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決定商業合同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國家的現實和未來經濟利益。在這一點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毫不隱諱地表達了出來。所以,在擺脫了長期困擾我們的意識形態紛爭之外,我們必須全方位地爭取實現中國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從這次中日俄之間關于石油管線的競爭過程中,可以明顯發現在東亞地區出現了新的大國關系。作為發展中的大國,中國的崛起對日本等國構成了一定的壓力。它們在充分利用現有的國際規則從中國市場上獲取本國利益的同時,也在千方百計地通過聯合抵制,阻撓中國在國際市場謀取更大的國家利益。
在這次的俄遠東石油管道走向問題上,中國的象棋輸給了日本的圍棋,“楚河漢界”不但沒有擋住日本的包圍,反而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失去了商業合同。
對于日本人來說,只要繞過中國,日本就有了與俄羅斯對等談判的籌碼,就可以利用自己的金元外交優勢,充分地實現國家利益。這種排斥競爭對手,占據市場主動的做法,在日本人看來是一種最大的勝利。但是,由于日俄之間的供需關系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在石油日益短缺的今天,日本人能否如愿以償人們還需拭目以待。
從中國方面來說,被排斥出局并不是什么值得高興的事情,雖然俄羅斯方面一再表示愿意通過各種途徑穩定對中國的石油供應,并且積極探索在能源領域的其他合作方式,但是,在管道運輸這種比較優勢明顯的商業談判中,中國確實是一無所獲。這種大國之間的利益紛爭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今后發展所面臨的國際壓力。
如果說謀求國家利益是亙古不變的國家長遠戰略,那么在實現國家利益的過程中,各國之間的相互妥協和相互競爭將會是一種常態。
每個國家都必須學會最大限度地利用國際規則,在實現本國現實利益的同時,為國家長遠發展創造一個相對有利的環境。
在中國的國際關系守則中,過分強調政治關系,而沒有考慮到中國經濟發展可能會對中國未來處理國際關系提出的更全面的要求。在這一點上,美國的國家關系學說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中日俄三國關于俄羅斯的遠東石油運輸管道的紛爭塵埃落定,三個國家都面臨著新的問題。作為其中的一方,中國在鞏固自己傳統的能源采購渠道的同時,肯定會積極尋找更多的能源供應渠道,并且優化本國的能源結構,最大限度地滿足中國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這次商業上的談判,是一個很好的啟示,我們可以從中學到許多深層次的東西。(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