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18億美元投資中國海上最大油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9日 10:41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種昂 濟南報道 在中國石油巨人們為了國家戰略目標而參與國際石油資源競爭的同時,外資石油巨頭也正積極地參與中國國內的油田開發。列世界500強第七位的美國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ips)日前宣布,公司準備斥資18億美元,開發位于中國渤海灣的蓬萊19-3油田二期項目。據悉,該項目正在報請國家有關部門審批。
被稱為“海上大慶”的蓬萊油田是繼大慶油田之后中國發現的第二大整裝油田,幾乎占渤海現有石油產量的一半。根據中美雙方簽署的產品分成合同,中海油占有51%的權益。 據《海灣每日新聞》2004年12月25日報道,勘探隊經過初步勘探作業后認為中國渤海灣盆地可能擁有205億噸的石油儲量。迄今為止,該盆地90億噸的石油儲量已得到證實,其余115億噸石油儲量仍需進一步勘探確認。截至目前,中國石油地質資源儲量約為1041億噸,而該盆地的石油儲量已經接近全國石油資源總量的五分之一。 康菲增資“海上大慶” 蓬萊19-3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距山東省龍口海岸以北80公里,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達6億噸之多。由于礦藏位于海域水深20米左右,石油埋藏在900米至1400米之間,具有埋藏淺、豐度厚、儲量大、易開發的優點,具有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如果說蓬萊19-3油田一期工程只是試探性進行開發的話,明年開工的二期工程開發將全面鋪開。如今,一期工程的最大原油產量有望達到每天兩萬桶,而二期工程完工后,油田產量將會達到每天14-16萬桶。”對于蓬萊19-3油田二期工程的前景,美國康菲石油中國公司公關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已經批準投資18億美元與中海油聯合開發蓬萊19-3油田二期項目。但該項目的最終獲批還將取決于國家有關部門對油田二期總體開發方案的核準。” 中海油投資關系部經理肖宗偉告訴記者,1994年12月美國康菲公司與中海油簽訂合同,取得了對位于渤海灣的11/05區塊進行勘探作業的授權。1999年5月,康菲公司成功地發現了目前中國海上最大的油田——蓬萊19-3油田,開發區主構造可采儲量為5億桶,周邊地區約為3億桶。蓬萊油田的一期工程已于2002年12月投產,一期主要是為二期計劃提供原油技術數據和其他參數。 據中海油渤海公司副總工程師吉延章介紹,2003年6月,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在該油田東側2英里處開鉆蓬萊19-9-1勘探井,結果發現了31米厚度的凈油氣層,該發現及其周邊結構也被列入了蓬萊油田二期的開發項目。預計二期工程項目總投資愈30億美元。二期工程保持與一期工程的相同權益分配比例,即中海油占51%,康菲占49%。 企業利益和國家戰略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的一位專家向記者表示,近些年以大慶油田為代表的許多陸地大油田的產量一直在下滑,同時中國經濟以接近9-10%的年增長率高速發展。2003年,中國首次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石油消費國。以目前中國每天進口200萬桶原油計算,如果國際油價每桶上漲5美元,那么中國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萬美元。這促使中國近年加大了對海洋油氣資源的開發。蓬萊油田全面投產后,產量如能穩定在每天14-16萬桶,不僅將大幅縮小與中石油、中石化在開采量方面的差距,還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潛在的石油危機,有效緩解我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 對于蓬萊油田的價值,中海油總裁周守為曾這樣評價:“我們很樂于看到蓬萊19-3油田開始產油。這個中國最大的海上油田將為增加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的現金流及收入做出貢獻。”。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與美國康菲公司合作,中海油雖然節省了前期勘探成本,獲得了國際能源巨頭先進的管理與技術,但代價卻是作為戰略性物資的石油資源的外流——49%的開發權益使幾乎一半的渤海灣蓬萊19-3油田原油歸美方所有。 中海油一位熟知此項目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1994年中海油與外資簽署的協議規定,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完全承擔油田前期的勘探費用,承擔勘探風險,發現有商業開采價值的油氣田后,美國康菲石油公司與中海油公司共同投資合作開發,中方獲51%的權益,由外方承擔日常開發和生產作業。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則按合同約定,從開采的石油中回收其投資和費用。 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美國公司進行石油領域的風險投資在我國為數不少,這是基于舊有的石油格局產生的。此前海洋油田的開采權歸屬中海油,由于海油的勘探極具風險,開采成本比陸地石油高出3-5倍,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向外國石油公司出售特許權成為中國開采海油的重要手段。蓬萊19-3油田授權于美國康菲公司是在1994年,當時中國原油基本可以自給,石油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并不突出。但如今,石油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約占20%。由于陸上老油田產量開始走下坡路,中國今后20年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累計需求總量至少是目前儲量的25倍,其中石油需求缺口超過60億噸。由于一些油田的開采權已經給了海外的大公司,不能不信守合約。這使得我國一方面出現了幾大石油公司遠涉重洋,到國外勘探開采石油;另一方面,我國國內的優質石油資源卻大量外流。 “中海油與中石化、中石油之間的競爭加劇了這種現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石油研究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國內幾大石油公司忙于跑馬圈地,卻對所圈得的油田占而不探。以蓬萊19-3油田為例,中海油與美國康菲公司合作既能保證油田的開發,又能省去諸多開支,何樂而不為?而這種現象也絕非只是中海油一家。” 從中海油與外資簽署的協議可以看出,當蓬萊油田進入高產期時,中海油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既保證油田的開發,又省卻諸多開支。這樣的安排短期內最大限度地保證了中海油的經濟利益。 其實,中海油作為企業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無可非議,但石油是中國的戰略性物資,事涉國家能源和經濟安全,需要平衡和協調企業利益和國家戰略。但問題是,這件事該由誰來主導? 被放棄的和被爭奪的 據了解,國土資源部在對2003年國內石油天然氣(含煤層氣)勘查開采進行年檢時發現,最低勘查投入不足成為首要問題。在提交的875個勘查年檢項目中,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項目有395個,占實際參檢勘查項目的45%;而沒有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項目竟然高達480個,占實際參檢勘查項目的55%。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正是由于國內有大量石油礦區占而不探,給了國外石油巨頭長驅直入的機會。隨著一些國際能源巨頭紛紛涉足具有開發潛力的中國能源市場,我國大型油田開采者的行列中越來越多出現了外資的身影。在渤海海域8座已生產油氣田和10座在開發油氣田中,共有6座是中海油分別與雪佛龍-德士古、菲利普斯、康菲、科麥奇等國際石油公司合作開采的,約占整個渤海油氣田總數的33%。其中,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就是第一批被允許對中國海洋石油資源進行開發的公司。為了取得“海上大慶”的開采權,美國康菲早在十年之前就投巨資參與蓬萊油田的勘探開發。 “現在來看,我們放棄勘探的渤海諸油田,正是勘探成功率較高、開采難度較低的優質油田。而我國石油公司到國外爭取到的油田無論是勘探開采的難度與成本都遠高于此。”采訪中一位業內研究人士指出,渤海油田的勘探成功率已連續6年保持在五成以上,遠高于35%的世界水平。勘探的結果表明油田質地非常優良,一年多時間內發現的石油儲量相當于7個1億噸以上儲量的油田。 據報道,受最近一段時間勘探成果的鼓舞,17家海外公司正在渤海灣狹小的地帶內抓緊進行新一輪的勘探。其中不少是美國公司。與外資積極參與中國渤海灣石油資源開發相對應的是,作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的美國其國內油田卻全部封閉,只開采外國的石油。“隨著汽車等與能源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石油需求增長量將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長量的1/3。長此以往,我國的石油供應前景堪憂。”采訪中一位老石油專家這樣說。 作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從1993年起就已成為一個石油凈進口國,從那時起,中國國內的石油供應已遠遠不能跟上日益增加的需求。目前,中國依靠石油進口來滿足本國國內三分之一的原油需求。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中國石油消耗量2003年為2.523億噸,2004年達到3.08億噸。 然而據有關專家分析目前中國石油系統內部原油的綜合儲備天數仍然只有約為21天。 一位石油研究人士認為,由于受我國舊有的石油格局影響,國內幾大石油公司各自為戰,國內油礦的開采基本處于“寧與外資合作,卻不與國內同業聯合”的局面。2004年7月,國務院做出原油勘探“內部相互開放”的決策(打破國內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的海陸分界線,允許中石油、中石化“下海”、中海油登陸)。業界普遍認為,這應該與國內55%勘查項目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有關。打破探勘界限使三大石油公司之間的競爭加劇。有學者指出,由于石油是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稀缺資源,我國應在打破石油勘探開發的海陸界線后,進一步建立內部合作開采的相關機制。 鏈接 百度一下“石油市場”,相關網頁187000篇。據專家預測,到2010年,我國的石油消費量將達到3.2億噸,而石油產量只能達到1.8億噸,石油自給率將進一步下降到56%至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