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合作銀行暫不成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6日 13:57 時代信報 | ||||||||
信報記者 李星辰 農村合作銀行暫不成立 2004年12月29日,重慶農村信用聯社理事長袁明杰在他的辦公室里明確告訴記者,由于農信社改革方案有部分調整,原計劃在2004年年底成立15家農村合作銀行的計劃被迫擱淺
而在3個月前,在同一辦公室,袁明杰親口向記者表示,重慶已經完成了成立農村合作銀行的準備,隨著重慶農信社改革的深入,將有涪陵、黔江、萬州等15家區縣農村信用聯社,達到重慶市金融領導小組辦公室制訂的關于成立農村合作銀行的相關門檻。當時關于農信社成立合作銀行的方案也已經獲得了有關方面的認可。 如果這個計劃得以執行,將改變重慶的金融格局,但當時一業內人士也指出,這些合作銀行在金融市場的競爭力相當有限。 一加五方案待批 可能正是這個原因,聯社方面否定了近期在重慶各區縣建立15家農村合作銀行的方案,“目前新的‘一加五’方案已經報到銀監局待批,一旦銀監局批準就可以報請市政府批準執行。”市信用聯社專門負責此事的官員告訴記者,走完整個過程約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 所謂一加五方案,就是主城區成立一家合作銀行,其它五個區縣率先成立合作銀行,“但尚在報批的過程之中,不便向媒體透露更多的細節。可以肯定的是,該方案將在2005年上半年進入具體的實施階段。” “方案的調整,實際上是結合了全國農信社改革的實際,主要為了增強新成立的農村合作銀行的市場競爭力,” 袁明杰對記者說,調整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對成立農業合作銀行的門檻比以前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改革一年頂三年 重慶市農村信用聯社的改革試點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2004年12月29日,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改革兩年來重慶農信社發生了明顯變化。 2003年,經國務院批準,重慶作為全國首批8個省市之一,率先開展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按照總體方案穩步推進,實現了改革的預期目標,走在全國改革試點工作的前列。 目前,各區縣聯社、信用社完成了統一法人的法定程序和法律手續,清產核資工作已全面結束,并按規定處置了歷年積累;增資擴股計劃全面完成(全市農信社股金余額12.48億元,完成計劃的125%,比改革前實際增加近9億元),驗資工作結束。同時,各地按規定程序選舉產生了社員代表和理、監事會成員,35個聯社先后召開了社員代表大會及理、監事會,聘任了經營班子。其中,有37個區縣(市)聯社的增資擴股及降低不良貸款計劃,得到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重慶銀監局的批準。 當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逐步收縮在農村的戰線后,農村信用社成了惟一聯系農民、農村的金融紐帶。這也給農信社的發展帶來了契機。到目前為止,實際新擴股金17.32萬戶,金額增至13億元。2004年一年內,重慶農村信用聯社的存款增加了100億,存款余額達534億元,貸款也增加了75億元,實現利潤5億元,消化歷史包袱2億元,這些成績相當于過去三年的總和。 “如果保持這樣的發展速度,在未來3-5年內,重慶農村信用聯社有可能成為我市最大的零售銀行,”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一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農村市場頻頻出手 “我們不妨在農村的知識青年中通過民主推選出一批信貸服務員來為農民服務,因為這些人比信用社更了解農民的需要和他們的信用。同時還可以在各鄉鎮成立農貸協會,這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為三農服務,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其他金融機構介入農村金融市場競爭時先占據優勢,”農民出身的袁明杰表示,他對農村金融市場的需要非常了解,同時他認為農村金融市場的潛力巨大。 當記者到重慶市信用聯社采訪時,正趕上袁明杰和他的班子成員在討論2005年信用聯社針對農村金融市場的重大決策。 據了解,農村是信用聯社的市場重心,而農業及其產業化是其工作的重點。 農信社提供的一份重慶市政府給國務院的報告稱,農信社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增強“三農”服務功能,要求農村信用社在資金投向上以優質、特色、生態農業為主,以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為主。 “事實上,我們也的確是這樣在做,袁明杰告訴記者,服務“三農”是信用聯社的一個專項考核目標,從資金流向來看,主城區、郊區、一般農業縣、貧困農業縣,用于農業的貸款分別達到10%、30%、60%、80%,首先保證“三農”的資金,余下的資金用于解決縣域金融真空,完善農業產業鏈條的延伸,有的農業縣為解決農貸人員不足已經對外招聘農貸服務員,下一步信用社準備在村一級建立農業信貸服務機構。 記者調查發現,農村信用社2004年在農村金融市場頻頻出手。從三月份開始,重慶市農村信用社貼資金500多萬元,向農民發信用卡160多萬張,用于發放重慶市財政直補農民的退耕還林等資金13億元。而截止2004年3月底,我市農村信用社已經建立信用村1269個,信用鄉鎮33個。而就貸款余額而言,2003年末,重慶農村信用聯社農業貸款余額達154.3億元,為全市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的93%。 進軍城市也有優勢 市農信聯社副主任白先生向媒體透露,農信社改制后,遲早將打入城市。實際上,農信社已經完成了進軍主城區的跑馬圈地,所有的棋子都已經布好。2004年9月,重慶農村信用聯社與市商業銀行實現柜面通。同年,信用聯社實現了與上海信用聯社的柜面通。重慶市農村信用聯社的一負責人透露,重慶信用社將用5年的時間再造一個農村信用合作社,使其存款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成為全市最大的零售銀行。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重慶農信聯社作為全國最大的市級農信聯社,下轄39個縣級聯社,767個信用社。它共有2300多個營業網點,遍布全市各大角落,這是市內任何一家商業銀行都無法比擬的優勢資源。 同時,作為合作金融制的農村信用社,其機制十分靈活。在滿足了對“三農”的金融服務后,充裕的資金完全可以投向其他行業,如房地產、電信等,與商業銀行爭奪高端客戶。而在今年,將更進一步調整貸款結構。據市農信聯社一負責人稱,在今年全市農村信用社100多億的流動資金中,50%的將用于支持“黃金客戶”,如貸給電信、煙草、啤酒企業、高速公路建設,甚至電站的建設。為與商業銀行競爭,農信社目前也推出了針對城市居民的如住房按揭、房屋裝修等消費貸款。 個案 巫山:農民身份轉換的縮影 信報記者 李星辰 王君珺 1月1日一大早,巫山農民老王趕到白市驛農展中心,當天,來自長三角、珠三角及重慶等地的市內外200多家企業要在這次農展會上招工,老王專程來想見識一下,看有沒有機會找個工作。 在這次展會上,招工單位與重慶22萬農村勞動力簽定了就業合同,他們中大多數都接受了重慶“百萬農民大轉移” 的轉崗培訓。 老王之前在巫山小三峽的游船上打工,他和另外一名老鄉穿著民族服飾,既當導游又是舵手。 老王告訴記者,在巫山旅游行業的從業人員中,農民占了其中的90%。在巫山,由于土地資源有限,像他這樣平時無地可種的農民很多。以前整天游手好閑,結果氣得媳婦也回了娘家。自己也知道混日子不是辦法,可就是找不著事情做。老王說,幸好自己碰上了勞務轉移的好時辰,政府幫助村里解決他們這樣的剩余勞動力。現在不僅僅是他,連媳婦和妹妹,也都在巫山的旅游行當里工作呢。 說起轉崗培訓,老王非常得意。他說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干這一行,自己是被選上的。做這個工作,除了對形象有一定要求,還要能說會唱。提到培訓他一臉嚴肅,“看起來我們是在給游客隨便說笑話,事實上到哪兒該講什么,該扔什么和下面風景有關的包袱,哪里該唱歌了……都是安排好的。我們這服務可是專業的,從服裝到行為舉止都是有標準的。我們絕不會像有的景區那樣伸手向游客討小費,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我們跑一趟就有15塊呢!”說到這里他滿足地笑了,眼角頓時浮現出深深的紋路。 記者在巫山采訪時,縣領導都無一例外為巫山旅游業高素質的農民隊伍感到驕傲。巫山縣縣長石詩龍說,重慶從1999年開始實行的“百萬農民大轉移”工程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農民數量,而巫山把本地富裕勞動力轉換到了旅游產業中。現在巫山旅游日接待能力達8000人以上,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以上。旅游業早已成為巫山經濟的重要支柱,而經過轉崗培訓后的農民成為了推動旅游經濟的生力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