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百貨苦渡生死劫 第三輪擴張逆境而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6日 02:22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田愛麗 發自廣州 點睛、舞獅、踩青、派利是,喧天鑼鼓敲響,10點38分,開張納客。在沉寂了一年之后,這套帶有濃重廣東習俗卻略顯繁瑣的百貨業開店儀式又開始在廣州頻頻上演。“演員”有來自國企的廣百百貨、友誼商店、天河城百貨,有來自民營的摩登百貨、盛世中華、新光百貨,還有來自北京的華聯。當中國零售業大門全部敞開外資超市洶涌而入,當本土大賣場
“廣州陷阱” 應該不會忘記,2003年10月10日,隸屬于馬來西亞金獅集團旗下的百盛帝國沒能繼續閃耀它頭上的百貨業光環,繼退出億安廣場后,百盛百貨再一次在廣州中泰國際廣場黯然謝幕,暫時告別廣州市場。同一年,來自北京的華聯商廈坐困中旅商業廣場,最后落得股權轉讓、轉型家庭百貨;賽特也沒能保持它與億安廣場的短暫婚約,以致勞燕分飛。還是同一年,廣州本土麗的百貨閉門轉型;新大新拋棄名匯廣場;天貿南大(現天河城百貨)兵敗佛山,曾經托起“第二次日出”的廣州大百貨軍團2003年曾上演最慘烈一幕。 “地產商在癲狂與混亂中度過了它的繁榮時代,在這個時代中產下的物業‘怪胎’需要在新時代重新尋找生存方式;商家急于入市而忽略了物業的潛在危機,同時受招租優惠條件所惑而冒險犯難。當前者遇到后者,當雙方都謀求短期回報,廣州大百貨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總結當時教訓,一位身受其害的商家反思之后得出了這一結論。在他看來,前一輪開店熱短短一年就“玩砸”,實在有虛火上升圈錢圈地的嫌疑。“經過生死考驗的廣州大百貨,在擠掉泡沫之后應該會迎來一輪新的擴張。” 2004年12月11日,中國零售業全面開放,以大賣場為主的世界500強企業一路高歌猛進地大肆跑馬圈地,超市的增長以幾何數字遞增,無論是數量還是速度都遠遠超過其他業態。與之相比,外資百貨的入市速度卻非常緩慢,尤其在廣州,除了民營與國有資本參與外,目前還沒有外資介入競爭。 “廣州是個建筑密度很高,‘針插不入’的城市,在經歷了近一兩年大賣場圈地熱對商鋪物業的吞噬后,優質店址已成稀缺資源,后來的商家要選個好位置有時真是要看運氣。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對廣州本土環境不熟悉的外來戶,落入物業陷阱的比率就相當高。”廣州一知名地產顧問公司的老總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當初百盛百貨參與選址的都是外籍人,北京王府井、北京華聯涉足廣州之初都是找北京人挑頭,以至于交了多年高昂的學費。臺灣的太平洋從2003年就開始在廣州選址,但到現在遲遲不敢落定,也是對物業沒有把握。 “廣州市場很邪,阡村百貨、百盛百貨、北京華聯,眾多知名百貨在這里折戟沉沙,即便如王府井者,也是在付出了8年沉重的代價后才立足市場。”曾在廣州多家百貨公司任職并目睹過廣州大百貨多次命運更替的中華百貨總經理黃文杰認為,這是因為,在消費上,廣州不同于北京、上海、深圳,它毗鄰港澳,語言、文化、生活習慣一脈相承,消費視野更廣闊;在地理位置上,它靠近熱帶,商品組合、配置特殊;在商品來源上,它地處服裝制造加工中心與集散中心,可選擇的范圍更廣。“廣州市場與中國其他任何城市相比,都是一個另類,或者說是一個挑戰。但另一方面,廣州城市人均收入、人均消費多年排在全國前三位,這塊市場蛋糕太大太誘人,中國零售業開放后,外資肯定是要進入廣州的,但不是現在。” 向外擴張 的確,去年以來,商務部新批的外資百貨店及購物中心達44家。2004年12月24日,臺灣最大連鎖百貨公司新光三越已正式宣布進軍祖國大陸市場,但第一家店的地點最有可能在北京。而在此之前,香港新世界百貨、崇光百貨、日本伊騰洋華堂、日本伊勢丹等知名百貨公司紛紛入境,但落腳點不是上海、北京,就是武漢、重慶,甚至是廈門,但從來都不是廣州。“在外資準備好進入廣州之前,這里還留有很多空間。” 廣州的大百貨顯然也看到了這一空間。2004年10月28日,本土最老牌的百貨公司廣百股份,瞄上白云機場搬遷后廣州市政府全力打造的白云商圈,在百信廣場開出11000平方米的百貨商場。同屬廣州百貨業一哥的廣州友誼,在沉靜了多年之后,于“去年”再次啟動擴張策略,與廣州正佳廣場簽訂租賃合同,謀劃廣州最核心商業圈的3萬平方米的尖端百貨。本土百貨新貴,民營資本挑梁的摩登百貨,大手筆接下曾讓“百盛敗走”的中泰國際廣場,去年9月初,開出公司旗下的第6家分店。與此同時,在招攬了深圳茂業等一批管理人才之后,廣州新光地產耗資2億元打造出2004年廣州唯一一家入市民營百貨。 “為鞏固本土市場的領先優勢,我們確定了‘立足廣州、拓展珠三角、輻射華南’的發展路線。”廣百股份總經理黃永志透露。去年12月8日,廣百集團董事長周炳耀親自帶隊,廣百股份的所有管理層同時出現在肇慶,連續11年名列廣州單家零售大店銷售第一名的廣百百貨又與當地中鑫集團舉行簽約儀式,進駐粵西首座超大型購物中心時代廣場。“到目前為止,公司已擁有百貨門店數9家,2004年銷售規模將創歷史新高達到19億元。2005年,廣百將加速擴張步伐,積極構建連鎖網絡,除在廣州拓展外,下一步正打算走出省外,在湖南、河南等二線城市開店。” 向珠三角轉移的還有中華百貨,根據黃文杰透露,12月初,中華百貨與東莞第一國際簽訂了租賃合同,欲在當地籌建一家近萬平方米的百貨。“這一輪擴張與以往不同,商家不僅謹慎許多,商鋪物業也是在建之中便與商家接洽,地理位置更是得天獨厚。”據了解,廣百百貨選擇的肇慶時代廣場地處核心商圈,中鑫集團是肇慶地產龍頭。第一國際身處東莞未來城區的CBD商圈,周邊行政部門林立,中華百貨作為主力店前景看好。而正佳廣場更不用說,作為廣州天河核心商圈剩下的最后孤本,廣州友誼拿到這一項目可謂是披荊斬棘,經歷了重重波折。“最重要的還有,所有商家都以自己直接投資的形式拓展,避免了與地產商的沖突與賺快錢的尷尬。” 拓展業態 廣州大百貨新一輪的擴張沖動還有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硬件升級;一是業態創新。天河城去年花費3000萬元對商場進行了二次裝修。受惠于“東家”整改,天河城百貨不僅在硬件上提升了檔次,更將面積擴大到3萬平方米。無獨有偶,廣州友誼環市路總店、廣百百貨北京路總店也在同一年展開“軍備競賽”,重新裝修專柜、強化品牌LO-GO效果。“中國零售業開放后,外資百貨公司將把更先進的技術與服務帶進市場,面對競爭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有所改變。提升硬件、改造購物環境只是我們未雨綢繆的第一步,接下來,培訓、增值服務項目也將陸續出臺。”廣州友誼商店的一位負責人透露。 外來百貨也蠢蠢欲動。此前,北京華聯在廣州的拓局未達到預期轟動,于2003年年中將廣州店71.4%的股份轉讓給了合作伙伴洋浦天馬商業投資有限公司。但換了“東家”的廣州華聯商廈仍以委托管理的形式由北京華聯經營。在此前,北京華聯一再聲稱,其拓展華南市場的決心不變,但如何規避風險同時又真正實現規模的同步擴張成為廣州華聯面臨的考驗。在這種思路下,北京華聯于去年底再次對資源進行整合,商場第三次變臉,重新調整為“女性百貨”思路。”在對市場進行反復調試后,我們發現廣州地鐵二號線為商廈帶來大量人流,加之該店周圍政府機關、公司林立,給商場帶來大量有消費購買力的女性白領。另外,伴隨著中旅商業城順電、屈臣氏、肯德基的配套功能完善,我們決定重回自身擅長的時尚百貨路線,在軟硬件服務上調整升級。”廣州華聯商廈的一位新聞發言人透露。 整合手中運動品牌資源在天河城五樓開出3000平方米的“運動營”之后,天河城百貨去年年底將原來名牌折扣店重新裝修,并把經營面積擴大至1300多平方米,拉起“LastCall名牌折扣店”的旗號。據天河城百貨有關負責人表示,雖然短短兩個月不到,但名牌折扣店的投資已經收回。 心情愉快的還有黃文杰。在“LastCall”叫響市場之前,中華百貨已先其一步將苦心經營兩年有余的“愛尚名牌折扣店”推向了連鎖擴張之路,在廣州石牌崗頂天河購物中心開出了一家5000平方米的“愛尚名牌折扣廣場”,并早早回籠了資金。 “其實折扣店最重要一點就是直接從廠家拿貨,沒有任何中間環節,折扣店有自己的采購員,專門赴國外一級代理商或者從國內的生產廠家拿貨。由于不用通過代理商,采購成本比原來低了很多。”天河城百貨總經理林翠告訴記者,這不僅為商場贏得了顧客與銷售額,它還讓商家直接與生產廠家發生接觸,強化了手中的品牌資源。 黃文杰看得更遠,他認為,現在國內百貨業同質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許多商場千篇一律,難有新意。廣州毗鄰港澳,被香港分流的消費者已經很多,要留下本地人在本地消費只有通過差異化經營。況且,廣州物業條件有限,商家選鋪艱難,但折扣店是由百貨公司商品部派生出來的連鎖專營店,它既可是百貨公司的組成部分,也可單獨脫離百貨店在其他地方連鎖經營。而且面積小、經營靈活,定位與大百貨涇渭分明又相互補充,選址相對容易,能在較短時間內擴張規模,形成區域優勢。最重要的是,它還能聚斂品牌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