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石油饑渴 中印日韓博弈中東石油市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5日 10:25 北京晨報 | |||||||||
四大石油進口國聯手向八大產油國討價還價 晨報訊 (記者 李雋瓊) 對石油同樣的饑渴讓中、印、日、韓四個亞洲大國不得不抱在了一起。 1月6日,也就是兩天后,這四個亞洲石油進口大國將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石油峰會
這是個部長級的會談。中、印、日、韓要共同面對的是,將悉數到場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伊朗、阿曼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8個中東產油國的石油大臣或部長。 記者昨日獲悉,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將率中國代表團赴新德里。 在全球激烈爭奪原油及天然氣進口渠道的亞洲各國猛然間發現,往日這種相互惡性廝殺只是讓“漁翁得利”,受傷的卻是自己。中日“安大線”和“安納線”之爭無疑就是上述弊端的一次“暴露”。 “實現亞洲石油經濟的穩定、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成為此次印度石油峰會的主題。商討“原油定價”和“原油安全”正是亞洲各國齊聚峰會的最大理由。 向產油大國們抗爭合理的進口油價,這是目前亞洲各國最需要“同仇敵愾”的。從1992年起,“亞洲溢價”的陰影便籠罩著亞洲各國——由于亞洲嚴重依賴原油進口,中東產油國向亞洲石油消費國收取的每桶原油價格高出歐美1至1.5美元。 事態更為嚴重的是,這種“亞洲溢價”正在向整個能源領域彌漫。而眼見著亞洲各國進口原油需求持續攀升,他們對中東原油的依賴度居高不下。“亞洲溢價”的長期存在將給亞洲經濟埋下愈來愈大的隱患。 為此,學會聯合起來向產油國們“討價還價”,這可以說是近年來亞洲各國的一點“心得”。早在2004年6月,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石油部長就曾在馬尼拉舉行會晤,原則上同意為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需要進口更多的石油,并且在和產油國討價還價方面要步調一致。 “合則兩利,斗則雙傷。”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宏圖極力贊成亞洲國家之間的合作,“目前,亞洲各國已成命運'共同體',在發生能源危機時,各國難以獨善其身。如果能整合亞洲力量,將形成強大的協商力和購買力,減少進口費用,共同確保石油供應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