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城商行集體增資待嫁 外資躊躇選秀另有心思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1日 14:55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劉兆瓊 唐君燕 上海報道 “最近兩個月,我們走訪了江浙的不少城市商業銀行,希望能夠以參股或者業務合作的方式進入江浙一帶的城商行。”2004年12月27日,一家外資銀行投行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目前,覬覦江浙城市商業銀行的外資銀行多達十幾家,包括法國巴黎銀行、澳洲聯邦銀行集團、新西蘭銀行集團、新加坡華僑銀行等,而在他們走訪和洽談的對象則包括蘇州商業銀行、寧波商業銀行、杭州商業銀行、溫州商業銀行等多家名列前茅的城商行。 與外資走訪江浙同步的是這些城市商業銀行緊鑼密鼓的增資步驟。 從2004年4月到11月,溫州、寧波和蘇州商業銀行相繼確定了各自的增資計劃,而2004年11月無錫商業銀行增資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見附表)。 “但當地財政局作為城商行的大股東,在短期內不愿意放棄控股地位,對城商行引資確實造成了一定障礙。”浙江省銀監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對記者表示。 增資待嫁 “目前,我們已經動員了全行職工認購我行的股份,普通員工平均認購額為2萬,高管平均10萬元,增資2.4億資本金之后,職工將持有大約5%-6%的股份,資本充足率將達到8%左右。”蘇州商業銀行辦公室主任對記者表示。 然而內部員工認購股份卻是“外熱內冷”,沒有出現期盼中的熱烈。“我對城市商業銀行的改革沒有很大信心,雖然我們行的情況要好一些,但是誰也不能保證回報。那么多城商行都要上市,我們能不能上市是個問題,萬一上不了,股權都不知道能不能轉讓。”蘇州商業銀行一位內部員工私下對記者表示。 截止到2003年底,蘇州商業銀行年報顯示,總資產37.37億,凈利潤30.83萬,每股凈資產1.2044元,核心資本充足率為7.46%。 “增資就是為了提高資本充足率,我們希望兩年之內,資本充足率在10%以上。”蘇州商業銀行方面表示。 2004年11月9日,全國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資本管理座談會在寧波召開。會議被業內人士理解為“城商行改革深化,競爭失敗的將被淘汰出局”的信號。 與會一位城商行代表認為:“這次寧波會議要求城市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在兩年內達到8%,對城商行來說,增資擴股是快速彌補資本充足率的惟一方法。監管層將資本充足率作為衡量城商行改革的重要標準,所以增資就成為很多城商行的工作重心。” 時至2004年年末,不少江浙城商行增資工作已經“棋到盤中”。雖然從長遠來說,都將引進外資合作對象作為戰略目標,然而各家城商行的增資卻各有所異。 除了向原有的股東和內部職工募集資金,蘇州城商行增資并不面向外資,并積極準備發行次級債;無錫商業銀行增資全部面向原來的股東和新股東,并不針對銀行內部員工和外資;溫州商業銀行則將外資的戰略投資者作為自己的潛在增資對象,外資不超過20%,目前正在洽談的可能是兩家外資銀行,兩家外資行將有可能各出1億,平均入股;寧波商業銀行增資最多,募集完成后資本金將從現有的4.19億元增加到18億元,其中包括外資入股。目前已經有包括法國巴黎銀行等多家外資銀行與該行洽談合作和入股。 除此之外,杭州、南通等城商行也都有引進外資行作為戰略投資者的計劃。“我們增資當然是為了吸引外資的需要,當然從最根本上說是為了完善我們的經營,提高抗風險能力。”上述一位城商行高層對記者表示。 與增資相對應的是城商行積極的改革。10月初,無錫商業銀行開始將對風險資產進行九級分類,根據行業內通行標準將風險資產劃分為信貸資產、非信貸資產和表外資產三類,使風險分類的范圍更加全面,基本涵蓋了該行所有資產。 引資障礙 面對多家城商行“整裝待嫁”的心態,外資行開始“斟酌拿捏”。 “每家城商行不大,外資行完全有實力控股,但是當地政府財政局大多不愿意出讓控股權,所以只好先參股。城商行大多股權分散,采取什么方式來參股,由誰出讓股權都是外資行要考慮的。”一家外資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表示。 對于中外合資經營商業銀行,中國人民大學證券與金融研究所所長趙錫軍表示:“中外合資是最難做的。合資雙方在文化背景、利益分配、權利義務等方面都有很多需要長久磨合的地方。合資是在政策或制度的限制下才會采取的一種經營方式。合資對外資行來說,是一種市場策略,不是贏利策略。” “我們打算參股城商行是出于戰略考慮,并不考慮一兩年之內的分紅,我們希望能夠在中國金融領域完全開放的時候有自己的一個據點。”上述外資行人士稱。 自1995年,城市信用社撤并組建城市合作銀行,國務院允許地方財政以一部分預算資金參股城商行,入股的最高比例為總股本的30%。這不僅使得城商行的經營區域只能局限于一個城市,而且造成了現在幾乎所有的城商行都由當地財政局控股的局面,與此相對應的是,城商行的高管基本上由當地政府部門任命,內部管理體制沿用了事業單位的體制。 而這一歷史包袱在這次江浙城商行的增資以及引進外資的過程中,又成為了障礙。“其實很多銀行希望在這次增資過程中,稀釋當地財政局的股權,外資高比例參股是我們的設想,這樣可以使內部管理變得更加靈活有效。”一位城商行行長私下對記者表示。 作為民營經濟繁榮的江浙一帶,城商行增資也吸引了不少民營企業家的眼球,但他們也顧慮重重。 一位參股溫州商業銀行的溫州企業董事長12月2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亦表示,“不打算再增資,國家宏觀調控明年可能會持續,希望留下可以騰挪的現金;另外,1%-2%的參股比例分紅不多,而且也無法享受到貸款的優先權。” 2004年12月28日,銀監會高層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對城市商業銀行的監管方面,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保護存款人的利益;我們對城商行引進戰略投資者表示支持,至于增資擴股,是國外資本還是民間資本,這是各家銀行的自主決定。” 然而,各地卻并不完全和銀監會的導向相一致。江蘇人行相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城商行引進新股東,監管方面的態度是不提倡占比10%的新股東出現。現在的大股東可以保留相應比例股份,主要是為了大股東之間需要互相制衡。” 而浙江省某城商行高層也表示,當地政府并不希望喪失對城商行的控股權,所以引進外資的步伐也只能是“慢慢來”。 “其實當地政府也有自己的考慮,一般來說,城商行如果經營不善發生風險,就會殃及地方,發生地方性金融風險;一旦發生,罪責就是當地政府的,也必須由當地政府來善后,所以,政府希望能夠在改革中控制局面。”江蘇省一家城市商業銀行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