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征戰全國小品牌鎮守陣地 啤酒業天下無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9日 03:41 信息時報 | |||||||||
“中國啤酒消費有濃郁的中國文化特色,啤酒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大品牌與小品牌共存的市場格局。傳統市場的競爭對手,在啤酒江湖里,有時候又是盟友,啤酒業欲步入了‘天下無賊’(沒有絕對競爭對手)的良性發展時代。”在啤酒業摸爬滾打了近20年,廣東活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弼爾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分析道。 啤酒業大小品牌共存
談到啤酒市場格局,盧弼爾談到了外資品牌啤酒進入中國采用方式的變化: 20世紀80~90年代,很多外資啤酒企業看到中國巨大的市場的潛力,進入了中國。這個時期的進入方式是全資進入,在中國內地設廠,從生產到銷售,都是外資自己說了算。這個時代的中國經濟還是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致使外資啤酒品牌進入后,嚴重“水土不服”,而紛紛撤離中國,這是外資進入的第一個高潮。也就在外資進入又離開的時期,中國的啤酒行業也開始崛起,發展到后來是每個縣都有自己的啤酒廠,啤酒消費呈現鮮明的地域特色。 到了2000年左右,撤離中國的外資啤酒品牌不甘心放棄中國市場,換了一種方式進入中國。這一次,他們用資本說話——自己不建廠,而是以投資入股的方式與本土品牌合作,利用本土企業的生產優勢和渠道優勢,逐步進入中國市場。而中國自己的啤酒品牌也在數年的市場競爭中,逐步成熟,也形成了全國品牌如青島、燕京等,這些全國品牌看到外資品牌以資本進入,也采用了收購兼并的措施,擴大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和品牌知名度,啤酒消費出現了品牌消費的趨勢。 通過資本進入和并購洗禮后的中國啤酒業,越來越有中國特色,越來越成熟。盧弼爾介紹說:“中國特色是因為啤酒的消費有明顯的中國文化在里面,這樣也就形成了啤酒行業大品牌與小品牌共存的新格局。啤酒行業現在不是自己之外都是對手,而是在不同時期對手會轉化為‘盟友’,是敵是友不是企業自己結盟或敵對,是市場讓各品牌在‘敵’‘友’之間平衡。也就是說,小品牌有小品牌的生存之道,大品牌有大品牌的陽關道,品牌共存。不同于國外有些國家的一個品牌一家獨大的格局。” 品牌知名不代表市場第一 據悉,啤酒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的最大特色是,產品雖然同質化,但是某個品牌在市場上的個人行為卻不會影響到行業。記者從酒類專賣局了解到,廣東2004年啤酒市場容量是260萬噸,各品牌在市場上的排名為珠啤、金威、藍帶、活力、青島、百威等,按照慣例,全國性品牌應該市場占有率也大,但是在廣東,還是本地品牌唱主角。 盧弼爾對記者談及排名分析說:“目前中國啤酒的消費,品牌忠誠度還不夠,消費者不可能在某個消費場所,因為沒有自己喜歡喝的某品牌啤酒而離開這個場所,這樣一來就給很多渠道打造好的地方品牌有了生存空間。 品牌成熟才可“天下無賊” 盧弼爾告訴記者:“中國啤酒行業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而有的品牌可以作到每年50%的增長。這兩個數字表面看是矛盾的,實際上這50%由增長中有啤酒業整體的增長和吃掉對手市場份額組成。”可以看出,啤酒的同質化導致有些品牌市場份額增長,有些品牌下跌,還是存在著競爭。對于啤酒業而言,市場容量是沒有上限的,這就需要我們結成'盟友'去教育消費,將消費群體擴大了,整個市場盤子作大,這樣以來就不是你爭我奪地看著有限地蛋糕去吃。 盧弼爾說:“未來如何讓這種大小共存的平衡持續下去,關鍵就在于要老百姓形成品牌忠誠度,我喜歡那個品牌,我就只喝這個牌子,當消費成熟到完全品牌消費了,啤酒行業各品牌間的平衡點就找到了,天下無賊的啤酒江湖也就形成了。”時報記者 張夢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