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牌局已顯亂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8日 10:51 南方日報 | ||||||||
□本報記者 郭逸晴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在百佳及家樂福的貨架上,悄悄地增添了一些英國醬豆、意大利通心粉、法國奶酪、西班牙橄欖油及法國、澳大利亞、智利等國的葡萄酒…… 這一切,都是零售業全面對外資開放后必然出現的一幕。越來越多以前只是在精美的
后WTO時代的利害變化,已在身邊顯現。對消費者而言是利好,對本土企業而言卻意味著更加殘酷無情的競爭。 牌局已顯亂象 今年這個少有的暖冬,卻在零售業界刮起了一陣冷風。24日晚上,廣州市海珠區下渡路“美國花購物中心”的法人代表失蹤,警方在為供貨商登記被欠款項。而之前的20日,東莞常平香港商貿城也被踢爆“開業70天夭折,老板卷款出逃被封”事件。再往前不久,廣州的諾瑪特、家誼島內價、福特瑪同樣挨不過入世過渡期的最后一刻,關門的關門,離去的離去。 后WTO時代零售業牌局的亂象已經開始顯現。 有人開店,有人關張,這并不特別,因為競爭永遠伴隨著陣亡。客觀而言,從中國入世到現在,外資與本土企業尚未形成直接、正面的沖突。 而外資零售店也未能對本土企業構成直接的威脅,“近期連續出問題的商家,無一例外都是盲目發展導致資金鏈斷裂所致。”廣東連鎖經營協會一位權威人士如此評價。但仔細分析,資金鏈繃緊的背后擺脫不了擴張的沖動,擴張沖動的背后是無形的競爭壓力。有供應商分析道,“美國花購物中心”經營不足4個月就倒閉局面的出現,外因是隨著外資連鎖超市的大批進入,加劇了市場競爭。 事實上,零售業的開放腳步比中國入世所承諾的走得更快,否則就不會出現國家勒令家樂福等外資企業限期整改的事件。先破城而入的第一批外資企業無一不是世界一流的零售高手,緊隨其后的又是一批外省、外地的“過江猛龍”。在只有規模化才能降低成本的鐵律下,本土零售企業加緊擴張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但也正是擴張失控,誘發了死亡種子破土而出。有人已經列出了WTO過渡期內的一批“死亡名單”,僅2003年一年內,就包括家盈江南西店關門停業、北京華聯超市珠江廣場店歇業、中泰百盛棄走華南以及東澤六家連鎖店正式停業隱退江湖……2004年華南重地廣州幾乎是外資零售業在唱“獨角戲”,本土零售業維持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表面沉寂后,突然有人撐不住垮了。比起入世前三年,淘汰賽明顯在變速升級。 風險慢慢積聚 現在,業界更多的擔憂是更為殘酷大洗牌還在后面,而零售企業的倒閉僅僅是拉開了序幕。 近日在廣東商學院舉行的“廣東流通產業競爭力高峰論壇”上,專家們痛指廣東連鎖經營的改革難度大,人才結構性短缺十分嚴重等弱點,但最致命的問題還在于資金來路和盈利模式。 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看到,同樣是擴張,外資與內資建立的基礎不同。已經構建了全球網絡的跨國零售企業從身上輕輕拔出幾根“汗毛”,認認真真在中國進行戰略性長線投資,志在必得。而本土零售企業只有啟動資金是自己的,以后的滾動靠銀行貸款以及占用供應商貨款,有的零售商與供應商的結款期竟長達1年半之久。一旦商鋪單店銷售能力不強,這種建立在通道費用上的非經營性盈利模式,就立刻會像建立在沙子上的建筑一樣塌方。 供應商指責“美國花購物中心”道:“如果‘美國花’現在有一二百萬元的流動資金,能償還供貨商60%-70%的貨款,超市仍舊可以運轉。但事實上經營者不誠信,在開業之初便資金不足,錢少攤子鋪得過大,初期全靠供貨商鋪貨維持經營,一旦資金鏈斷了就面臨崩盤。” 也許這是起初誰也預料不到的。一開始,國門打開,外資涌入,人們猛然間看到了“零售網絡為王”的魅力,于是各種社會資本忘情投入大肆“織網”,成就了不少本土零售業一時的風光。 但是一開始的“差之毫厘”,走到后來就變成了“謬之千里”。人才、技術、管理水平、成本控制等問題在擴張中迅速暴露,大多利用別人的資本快速擴張的本土零售企業也迅速積聚著風險,許多風光是坐在“火山口”的風光。 一環失手,環環失利。開店盈利不好就拆東墻補西墻,資金周轉不靈就尋求上市,上市進程艱難就找買手接盤,暫時找不到買手就只有自己硬撐,實在不行還可以一走了之。有些商家就是懷著這種僥幸心理,企圖以小博大,通過占用各種資源實現企業所謂的“高速擴張”、“做大做強”;另一些則干脆動機“不純”,做大網絡的直接目的就為今后賣個好價錢。但這種罔顧自身實力、拼命搶占山頭的做法,最終為將來企業爆發支付危機埋下了定時炸彈。 別被牽著鼻子走 展望明年,真正的大戰剛剛開始。但是對于本土零售業而言,形勢已顯得非常嚴峻。 其一,資本積聚的方式尚未根本改變。沒有什么更快捷有效的辦法可以提升本地企業對抗外資的實力。其二,先期問題的爆發形成“惡性循環”,零售商分店越開越多、貨款越拖越多,供應商如深度套牢的股民進退兩難,幾令供應商們“集體倒戈”投靠外資企業。相比之下,外資企業整體結款信用高,供應商們更愿意向外資零售商投懷送抱。如此一來,更加大了外資原本就有優勢的采購談判籌碼,外資比內資企業更有向供應商討價還價的空間。反過來對實力已遜一籌的本土零售商而言,只會造成更沉重的競爭壓力。其三,中國零售業全線開放,外資頭上的緊箍咒已經解除,在成熟的市場機制運作下誕生的洋巨頭們,攜帶著物流、人才、科技、資本等方面的優勢吹響進攻的號角,因此明年開始,必將是外資零售店整體提速擴張時期。 對策在哪里?近日針對后WTO時代的到來,省經貿委一位負責人在“廣東流通產業競爭力高峰論壇”上表示,明年工作重點之一是開展“廣東流通產業競爭力研究”。這是近期主管部門最高調的表態了。從大勢來說,作為游戲規則制定者的政府越來越不可能出手保護本土企業,只能在宏觀層面保持關注姿態。 路只能在腳下。2004年中國連鎖經營排行榜第18名的家世界董事長杜廈在聯商網上發表觀點:“千萬不要被外資企業的擴張速度帶著跑。”杜廈警告說,“我們正在同‘家樂福、沃爾瑪們’在中國市場上進行一場馬拉松比賽,他們現在是領跑策略,如果我們跟著他們的節奏跑,最后沒有體力而退出的是我們;如果我們不理他們,以我們自己的節奏和策略跑,最后退出的可能是他們。”這話奈人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