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行業專題--機械制造業 > 正文
 

首次回應杠桿收購 凱雷徐工均拒絕確認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4日 04:56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禹剛 發自北京

  凱雷收購徐工集團,這樁國內首個由國外私人投資公司進行的杠桿收購交易,目前當事雙方首次作出回應,均表示拒絕確認此次收購。

  日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向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董事總經理祖文萃求證
時,他拒絕確認收購徐工集團一事已有結果,“現在就談成功還太早”。由于存在法律、政策以及各種關系協調方面的不確定因素,“短期內不會出來最后結果。”他表示。而在向徐工集團了解有關情況時,徐工集團同樣不愿正面回答凱雷收購一事是否敲定。

  他認為,“在中國,這么大的項目非常敏感,一談起來,大家都要問,”但從實際操作上來看,要等最后的結果出來,“幾個月還是一年,誰也說不好,其中牽涉的關系太復雜。”

  11月26日《第一財經日報》曾報道,全球最大私人投資機構凱雷集團極有可能在競購中勝出,控股中國最大工程機械制造商之一的徐工集團。估計這筆交易價值三四億美元,將是內地首起由外國私人資本運營公司進行的杠桿收購。

  據悉,在本次收購中,凱雷集團將通過杠桿收購方式購得徐工集團60%~80%的股權。在近4億美元的收購資金中,凱雷本身無須拿出很多真金白銀,大部分資金將利用徐工集團的資產和由此產生的利潤作擔保,進行再融資。

  徐工集團成立于1989年,2003年其營業收入為150億元,是國內最大的工程機械開發制造和出口企業。而作為江蘇省進行改制的82家大企業集團之一,徐工集團早在今年6月就開始與若干國際投資者接觸,除凱雷集團外,還包括摩根大通亞洲投資基金、卡特彼勒公司、美國國際投資集團、花旗亞太企業投資管理公司等。

  祖文萃強調,凱雷集團在世界各地積累很多改革大型企業的經驗,也有足夠的財力,“這兩樣我們都能帶入中國,這是我們與其他投資基金不同的地方。”他認為凱雷可以利用其在全世界積累起來的“改革和重組大型企業”的經驗,“幫助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進行改革”。

  他向記者表示,凱雷集團所看好的國有大型企業都是行業內的翹楚,在市場上是成功的,同時具有優秀的管理層,“但現在這些管理者不是企業的擁有者,我們進入后,可以讓管理者變成‘為自己干’,發揮出更大的潛力。”

  根據他的觀點,與傳統的風險投資不同,進入國有企業對凱雷集團而言,企業層面的風險并不大,真正的風險在于“如何處理與政府的關系、如何完善企業的財務狀況以及改善企業的內部結構”。

  而此前卡特彼勒(Caterpillar)作為世界著名的重工業企業,曾被外界看好,認為其有望入主徐工集團,并將帶領徐工集團成為世界先進行列。但徐工集團內部人士則持不同意見,他們“不愿意徐工集團成為卡特彼勒在中國的代理商”。

  凱雷集團一貫的風格就是不直接參與收購公司的運營,凱雷集團高層曾向記者透露,收購徐工集團是為了“幫助徐工擴大規模,賺取回報,而非推廣自己的品牌”。據接近徐工集團以及徐州市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當地政府認為凱雷的入主對徐工不會有副作用。

  而記者注意到,卡特彼勒在今年4月26日整體并購了中國工程機械業第七大企業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

  祖文萃還認為,投資領域需要軟銀、IDG這樣“幫助企業起步”的公司,更需要凱雷這樣的在企業“需要大量資金進一步快速發展”時提供幫助的投資者。他認為,目前在中國從事這種投資的國際基金不多,除去凱雷,還有華平(Warburg,Pincus)、新橋(New-bridgeCapital)和JP摩根等不到5家。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徐工集團新聞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健力寶收購案風云突變
楊振寧與女碩士訂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審判決
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
年底多款國產新車上市
網友幽默汽車貼圖欣賞
家居家裝實用圖片集
窺視房地產業偷稅黑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cite id="aae2a"></cite>
  • <blockquote id="aae2a"></blockquote>
    <source id="aae2a"></source>


  •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