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菱圖謀中國鋼鐵行業十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4日 02:08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王曉紅 喻向陽 11月21日,致力于打造中國鋼材精品生產企業的華菱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收獲了沉甸甸的碩果——年產鋼突破300萬噸大關。該公司自2001年鋼產量登上200萬噸臺階后,今年再次大步向前跨越。而令人感興趣的是,1997年,由素有湖南鋼鐵工業“三強”之稱的湘鋼(原湘潭鋼鐵廠)、漣鋼(原漣源鋼鐵廠)和衡鋼(原衡陽鋼管廠)重組而成的華菱集團自重組
記者:新一輪宏觀調控對中國鋼鐵行業帶來了哪些影響? 李效偉:作為國家經濟基礎支柱行業,2002年以來,中國鋼鐵行業涌現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在市場經濟配置和宏觀調控的綜合影響下,2004年5月—6月鋼鐵行業風云突變,一改2003年高投資、短回收期、高利潤的情況,今年上半年甚至出現了部分鋼鐵產品售價低于成本的情況。經過近期調整,目前已經趨于平衡,包括諸多民營鋼鐵企業已經跨出“成本控制+市場機會”的盈利模式,開始轉向“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的盈利模式?梢哉f,宏觀調控對于鋼鐵行業的影響是急促地一擊,從全年來看,鋼鐵行業的平均凈利潤仍能維持10%—20%的增長,增速較去年明顯放緩。 但是,這次宏觀調控更利于行業內優勢企業的資源整合,宏觀調控的舉措加速了行業內的洗牌,使優勢公司更具競爭力,如提高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事實上提高了行業的進入壁壘。 記者:針對這次宏觀調控,華菱集團如何應對,取得了哪些成績? 李效偉:說實話,此輪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根本著眼點,不是為了限制發展,而是為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及時消除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促進國民經濟既快又好地平穩向前發展。國家限制的只是某些過熱的領域,而不是全行業限制,實行的是既有壓,又有保,既有退,又有進的政策。加強宏觀調控不是“急剎車”,也不是“一刀切”。 對于鋼鐵行業,國家限制生產螺紋鋼等“大路貨”,支持生產替代進口的薄板、寬厚板、彩板等,華菱集團不但沒有增加“大路貨”的生產,相反減少了100萬噸生產。當前,湖南省鋼鐵行業在建的華菱薄板項目、衡鋼大無縫鋼管項目均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項目。 今年以來,面對國內鋼材市場的風云變幻和大起大落,部分鋼鐵企業產品積壓,虧損嚴重。華菱集團持之以恒實施高附加值產品戰略,在低迷市場中凸顯出英雄本色: 1—10月份,累計完成鋼581萬噸,全國名列第7位,完成生鐵557萬噸,鋼材557萬噸,與上年同期比較,分別增長34.7%、53.9%和32.1%。結構調整收到良好成效,熱軋薄板、精品線材、高壓鍋爐管、油管等附加值和技術含量較高的品種產量達336萬噸,同比翻了一番,占鋼材總量的66%,比上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截止到11月9日,華菱集團今年累計鋼產量突破600萬噸大關,達到600.5萬噸,在國內同行中排第7位;完成銷售收入204億元,成為湖南省第一家銷售收入過200億元的企業,預計全年產鋼將突破700萬噸。 記者:華菱集團成功重組有何奧妙?對湖南國企改革有何借鑒意義? 李效偉:應該說,華菱集團成功重組是因為華菱選擇了嚴格遵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制度拉動”。 1997年10月,對于素有湖南鋼鐵工業“三強”之稱的湘鋼(原湘潭鋼鐵廠)、漣鋼(原漣源鋼鐵廠)和衡鋼(原衡陽鋼管廠)來說,可稱秋意蕭瑟:湘鋼生產經營難以為繼,資金緊缺,職工工資欠發;衡鋼告貸無門,部分生產線被迫停產或半停產;漣鋼僅有微利,產品結構因單一而后勁乏力。 不過,要將三家具有40多年建廠史、各自有著不同文化底蘊的大型企業“擰”成一股繩,顯然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為避免重蹈覆轍,華菱選擇了嚴格遵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制度拉動”。首先著手建構規范的母子公司運作框架,各司其職:母公司作為資本運營中心,重點管集團的發展規劃和子公司的經營管理者,在證券市場融資、協調部門和地方關系、爭取政府扶植政策等方面為子公司搞好服務;而子公司作為利潤中心,則只要能完成經濟指標,生產和經營活動全部自行組織、自主開展。其次,強化三家企業的整體意識,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通過制訂董事會議事規則和總經理辦公會議制度,華菱集團重點突出了董事會在重大決策中的作用,明確重點項目和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項均由董事會集體決策。 重組后的湖南華菱鋼鐵集團用“華菱現象”結束了人們關于湖南發展鋼鐵工業極不明智的爭論:從1997年至2003年,銷售收入由55.46億元增加到154億元,利潤由0.36億元上升到8.6億元,一舉闖入了全國十大鋼鐵企業的行列,而且華菱集團逐步形成了“板、管、線”專業化分工,實現了低投入、低成本與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完美結合,鋼的年生產能力從200萬噸迅速躍升至650萬噸,其生產的高附加值產品占到了2/3以上。 “華菱現象”的出現,不僅在湖南省內引發了國企應該如何真正做大的深層次思考,而且震動了處在結構調整關鍵時刻的全國鋼鐵行業。我認為,企業的重組要體現五個有利于:第一,有利于實現企業的規模經營,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和抗風險能力;第二,有利于實現企業的專業化生產經營,促進實現精品戰略,促進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第三,有利于行業技術進步,統籌安排規劃,淘汰落后和防止重復建設;第四,有利于市場規范化,防止產品雷同和價格大戰;第五,有利于實現企業效率與效益的同步增長。 記者:近年來,華菱出口勢頭強勁,其原因何在? 李效偉:近年來,華菱集團外貿發展勢頭強勁,鋼材出口繼續大幅度攀升,出口量僅次于鞍鋼、寶鋼,躍居全國三甲。據最新快報統計,1-10月,華菱集團累計出口鋼材61.3萬噸,出口創匯2.86億美元,與上年同期比較,分別增長98%和195%。今年是國際市場鋼材價格最高的一年,國際市場的價格總水平,比國內市場還要高,這為華菱搶占國際市場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作為一種長遠戰略選擇,華菱集團自1997年成立以來就把開拓國際市場、擴大產品出口作為促進企業內部管理上水平、技術質量上檔次的戰略措施來抓,經過持續數年的努力,取得了顯著效果。一是華菱集團各子公司先后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認證、ISO14002環保認證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拿到了產品通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為今后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二是鋼材產品出口實現了由以生鐵、鋼坯等初級產品為主向以成品鋼材為主的轉變。三是出口規模迅速擴張,鋼鐵產品出口由1997年的4萬噸劇增到2003年的40.4萬噸,今年預計將達到77萬噸,出口創匯今年預計將達到3.6億美元,基本實現了生產經營用匯的收支平衡,華菱集團創建國際型大公司的戰略實施繼續邁出堅實步伐。 記者:華菱集團離中國鋼鐵行業“巨無霸”有多遠?怎樣實現您的夢想? 李效偉:上海寶鋼集團公司可以說是中國鋼鐵行業的“巨無霸”,在2003年世界500強中,寶鋼以營業收入1204億元人民幣(折合145.48億美元)居第372位。目前,寶鋼的年產量已達到2000萬噸,營業收入達到了1204億元。華菱鋼產量預計2004年達到700萬噸,但是顯然,與上海寶鋼等鋼鐵巨頭動輒幾千萬噸的業績相比,華菱還只是個“小弟弟”。雖然,華菱集團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117位,但中國500強企業與世界500強企業對比,中國企業500強的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只相當于世界500強的7.11%、6.12%和32%;人均資產、人均營業收入、人均利潤只相當于世界500強的14.58%、14.15%、72.5%;世界500強企業排第一位的美國沃爾瑪公司的營業收入相當于中國500強的29.32%。因此,華菱集團要成為中國鋼鐵行業的“巨無霸”還有很遠的路程要走。 當今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趨勢概括起來是五句話:裝備大型化,產品專業化,質量潔凈化,生產連續化,經營集團化。這五句話反映了當今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趨勢。要實現中國鋼鐵行業“巨無霸”的夢想,就必須緊跟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趨勢。第一,進一步優化企業的組織結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的鋼鐵企業通過聯合兼并,促進了產業集中和結構優化。但總體上講,產業集中度低的問題還遠沒有解決。2002年世界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有41家,其中:日本5家,其鋼產量占日本鋼產量的75%;美國6家,占美國鋼產量的50%;韓國2家,占韓國鋼產量的68%俄羅斯4家,占俄羅斯鋼產量的68%:歐盟15國共6家,占歐盟鋼產量的74%。 而我國寶鋼、鞍鋼、首鋼、武鋼、本鋼、馬鋼、唐鋼、攀鋼8家,2002年合計鋼產量6710萬噸,只占當時全國鋼產量的36.9%;2003年有13家,合計產量達9770萬噸,占當時全國總產量的44.4%。我國鋼產量居世界第一,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在世界鋼鐵企業的排行榜僅排第5。我國鋼鐵企業的規模小、專業化生產水下低、產業分散是造成鋼鐵行業重復建設、產品檔次低、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2002年世界鋼產量在2000萬—40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4家,ARCELOR、LNM、新日鐵、POSCO,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進入。世界在1000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有18家,我國僅有寶鋼和鞍鋼。 第二,調整產品結構,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有競爭力的產品。我國鋼材生產的板帶比與我國市場實際消費還有較大差距。2003年我國鋼材消費的板帶比為40%,而鋼材生產的板帶比只有34%,造成近年來板帶材的大量進口。2003年我國進口板帶材3325萬噸,占進口鋼材總量的89.5%。在進口的板帶材中數量大的品種是厚度小于1毫米的冷軋板、厚度小于3毫米的熱軋板、不銹板、鍍鋅板和冷軋硅鋼等品種。用于家電、轎車、高速鐵路、造船、造橋、壓力容器的高性能鋼材實物質量還有待提高。主要問題是鋼質純凈度較低,性能均勻性、穩定性較差,幾何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還不能完全滿足相關行業的要求;其次,生產標準落后,我國的鋼鐵產品標準中80%以上需修訂并與國際接軌。我國按國際先進標準組織生產的鋼材近年在36%左右,能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實物質量標準的鋼材數量相對較少;三是特鋼行業的技術改造滯后,我國生產的優鋼比較低,距世界10%以上的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