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電力獨立開發商紛紛退出中國電力市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3日 16:42 中國經濟時報 | |||||||||
在日前舉行的首屆中國(杭州)投資峰會上,國電動力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總經濟師胡兆光提起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改革開放后進入我國的第一批外資電力獨立開發商已基本退出我國發電領域。 今年3月,美國電力公司以345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擁有并經營的河南南陽浦山電廠的70%出售。首家以外商特許權方式參與我國發電領域的外國投資商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目前
據國電動力經濟研究中心統計,1990年,外資占我國電力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為12.2%。1997年,這一比例上揚到14.5%。隨后逐年下降:14.3%、12%、9.9%、8.9%,到2002年,這一比例急劇下滑到7.5%。 胡兆光分析認為:外資撤出中國電力市場一方面是因為外商“后院起火”。例如,去年美、加大停電事故發生后,美國民眾和政府強烈要求電力公司整修電網,對輸電網升級改造。為籌集電網改造資金,美國電力公司公司不得不出售海外非核心資產。而1994年開始進軍中國市場的美國邁朗公司在全球整體經營中出現了危機,不得不收縮它在中國的業務并最終退出。 另一原因是投資風險。在20世紀90年代,國家為解決當時的缺電問題,鼓勵地方集資辦電。一些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資進入發電項目時,與外方在購電量和電價等方面達成了優厚的協議。但在2002年啟動的電力市場改革確定了電力競價上網的大方向后,這些協議紛紛失效,外資發電項目的市場風險因而大大增強。而為解決眼下的電荒,我國各地紛紛上馬大型發電項目,激烈競爭壓縮了市場空間。此外,許多外商擔心等到現在投資的發電項目幾年后進入收獲期時,卻會碰上電力供過于求的狀況,從而造成虧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