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重化工業加速外遷 中國成主要目的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6日 12:59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王佑發自上海 “歐洲化工產業確實在萎縮,工廠外遷亞洲的情況已無法逆轉。”昨天,科萊恩(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韋德林(WernerJ.Wittin)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最看好的是亞洲和拉丁美洲,近期公司就將跟中國的一家公司組建合資工廠。”與此同時,歐洲其他一些大型化工企業紛紛遷往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地區。
即將在歐盟實施的《未來化學品政策戰略白皮書》,則是使眾多歐洲化工企業在本土如鳥獸散,轉投中國的關鍵因素之一。 《未來化學品政策戰略白皮書》由歐盟委員會的企業總司和環境總司起草,2003年開始全面征詢意見。其核心內容是,將在歐洲建立統一的化學品監控系統(簡稱“REACH”),一旦履行,歐盟成員國所有的化工生產企業和進口企業的化學品都要進行更加嚴格的檢測、登記、評估和授權。該法案原定于2004年實施該規定,因歐洲當地企業的強烈質疑,不得不推遲。其中,每個化學物質的基本單元試驗需花費8.5萬歐元,每噸產品都要有相關的登記和評測。 據悉,歐洲各大化工集團在近日成立了一個強大的反白皮書聯盟,與歐盟就此事進行專門的溝通與交涉,目前還沒有最終的裁定結果。歐洲化工企業東遷亞洲 目前歐洲各類化工公司生產線都在本土縮減或關閉,其中科萊恩已開始減少其在瑞典的生產線,而巴斯夫也痛下決心在德國等地裁員。 “現在50%的客戶都搬到亞洲,我們再舉棋不定,就有些遲了。”歐洲重化工業企業都一致認為外遷已是當務之急,其中尤以越南和中國為外遷主要國家。以染料和化學品原料生產為主的科萊恩公司,新近又在上海、廣州等地設立工廠,公司計劃在中國再投1億美元用于生產制造。巴斯夫近期也在南京投資建造了一座年產70萬噸乙烯的生產設備﹐投資額為29億歐元。目前,在北京注冊的外資化工企業分公司、工廠或辦事處已達到723家,而在上海這個數字是428家。其中拜耳公司已在中國建立了11家生產性企業,2003年該公司最大的投資項目落戶上海。2003年中國化工市場總量達9702億元,接近國內GDP總量的10%,晉升為國內第一大產業。2004年,兩個數字都將繼續遞增。環境與發展的抉擇 “歐洲及國外其他化工公司紛紛遷往中國,與其他外資企業投資中國的最大不同就是污染。”復旦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殷醒民表示,“歐盟的這個標準,下一步就會推廣到全球的,雖然時間會拉長,但是以后無論你的工廠建在哪個區域,對產品所要求的環保和安全標準都是一樣的。中國也有自己的環保標準,或許這個標準離歐洲的標準還有一些距離,你也不能苛求,但至少會保證工廠建立的安全性。”殷教授還說,污染是會有的,特別像這種重化工的生產,國家是要就業率和投資額,還是要環保則是需要抉擇的。要環保,你就肯定會犧牲就業率。要投資,也就要開辟地塊出來弄工廠。如果這一代發展好了,后代的日子也會好過。而且,化工企業引進的還是技術含量低的產品,主要技術還是在歐洲。 科萊恩化工中國區總經理周唏博士也說,“歐洲對于高技術的化工產品需求仍然存在,而將這些產品轉移到中國,又與中國水土不服。因此暫時還不會將主要研發力量放在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