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虧600萬 廣州公園改制拉開帷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5日 07:31 金羊網-新快報 | |||||||||
菊會每年均報虧損 昨天傍晚,當記者來到文化公園時,這里一如既往的冷清,只有三三兩兩的老人家在閑逛。“已經好多年都這樣了,沒什么奇怪的。”一位賣票的工作人員無奈地搖搖頭:“以前玩摩天輪的人還得排長隊,現在?唉……”
園方透露,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有53年歷史的文化公園一直在虧損,僅拿公園三大重頭戲之一的“羊城菊會”來說,最近幾年的菊會政府每屆補貼15萬元左右,但幾乎每年菊會公園都虧損20萬元左右,只有今年托美食節之福才幸免。迎春花會、中秋燈會觀展人數逐年銳減。2003年,文化公園的虧損就高達600萬元。 普通員工裁減1/3 文化公園負責人黃曉雷主任承認,近十年來公園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為了節約開支,精簡人力資源,園方已經決定進行重大人事制度改革。截至昨日,管理層改革已進行完畢,38人的管理層僅余25人。接下來是裁減普通員工,最終將有近1/3(也就是近100名)員工因此離開公園。 市民稱公園缺新意 在記者隨機采訪的近40位市民中,約30位都表示自己現在很少或不去文化公園了,因為“沒什么好看的,也沒什么好玩的”。他們希望文化公園能多些新意。 在受訪的年輕人中,大部分外地人表示不知道文化公園,本地人則多表示“很久沒去過了”。就讀廣州外語外貿大學的麥同學說:“像我們這一代廣州人,小時候的確常去文化公園。但現在已經不去了,因為沒什么好玩的。”一位在鐵路通訊有限責任公司工作的蘇先生說,“公園每年的節目都差不多,沒什么新意,自然很難提起市民的興趣。” 員工心聲 “五朝元老”依依不舍 文化公園現有職工557人,其中在職303人,退休254人。改革后,公園在職員工僅保留209人。“由于員工一直都在‘吃大鍋飯’,科級干部和售票員收入相差無幾,員工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而且300多人中相當一部分人是不干活的,聘用制改革就是要使公園里不再有一個閑人。”黃主任說。 一位在改革中離開公園的管理層干部說:“我從1998年來到文化公園至今,公園的‘一把手’已經換了五屆了。被笑稱‘五朝元老’的我,現在也收拾行李走人了。在這里工作了6年,現在說走就走,心里還真有些舍不得,但又很無奈。因為文化公園發展遭遇的瓶頸太多,不走,我個人的發展也跟著受到很大限制。” 老員工稱改革“有人情味” “今后怎么辦?”“我也不知道。可能只能吃老公那份工資了。”在被問及“內退”后的打算時,今年五十歲的驗票員吳阿姨這么回答記者。 記者采訪了好幾位公園老員工,大部分人都很擔心自己會在這次改革中提前退休。對退休后的打算,很多人也沒想好。陳女士在文化公園做展館管理員已經十多年了,回憶往日輝煌時,她興奮地說:“以前還會有一些港臺歌手來中心臺唱歌。那時臺下擠滿了穿牛仔褲的后生仔,在公園門口都能聽見他們的尖叫歡呼聲。” 年近50歲的李阿姨是驗票員,已在文化公園呆了二十多年的她,對競爭上崗表示理解:“盡管很舍不得這里的一草一木,但要走時還得走。其實這次人事改革還是很有人情味的。因為我們甚至可以自己跟局里溝通,爭取多些福利。” 相關鏈接 文化公園 曾是外賓接待單位 西堤二馬路37號,這曾是一個令多少廣州人怦然心動的地方!這里就是文化公園。 文化公園是廣州市最早的公園之一,建于1951年,占地8.7萬平方米。早期的文化公園是當之無愧的廣州群眾文化中心。當年聞名遐邇的中心臺,常香玉、紅線女等無數名家在此登臺亮相,有“高臺一出戲,場上萬人觀”之說。曾有一次游園晚會人數多達12萬之眾。廣州外事部門曾將它定為外賓接待單位,到廣州的國內外來客無不到此一游。 這里也曾是年輕人的“歡樂谷”。1985年,公園從香港引進一批游樂項目,建成了廣州第一個游樂場。人們第一次見到旋轉木馬、摩天輪等新奇玩意。家住江南大道的陳小姐回憶說,當年她去玩木馬要排上好長好長的隊呢。 由于當時園中設施日夜開放,許多文藝節目如粵劇、歌舞、曲藝、魔術等都在夜間演出,因此公園還是廣州夜生活的首選地之一。 全園整體規劃預計春節前后敲定 重塑文化品牌 打造琴棋書畫基地 據了解,為擺脫困局,今年初文化公園編制了全園整體規劃,當中包括公園生態環境建設和文化品牌重建兩方面。新規劃將公園重新細分為五大功能區,還將以“琴棋書畫”為基礎,重樹文化公園的“文化大旗”。 目前,該規劃方案正由中山大學專家進行評審,預計春節前后即可最終敲定。 興建大型停車場 新規劃將整個公園劃分為五大功能區,即東部文化休閑區、西部游樂區、南部商貿區、北部文體活動區和中部展覽展示區。所涉及項目包括“漢城”修繕,增加游樂設施(如翻滾飛車等),建籃球場等。另外,還將重金打造中部展覽中心、中心舞臺等展覽、演出重地。 更重要的是,公園將興建大型地下停車場,預計明年會有600個車位供應,從而解決該公園停車老大難的問題。 開青少年粵劇班 按照規劃,文化公園將重塑文化品牌,并將以群眾文化為主打,打造以“琴棋書畫”為基礎的傳統文化基地。 “琴”,指發展二胡、琵琶、古箏等民族音樂,計劃開設青少年粵劇培訓班,舉辦民族音樂比賽;“棋”,指公園已經舉辦了24年的“五羊杯”全國象棋冠軍賽,計劃建設南方青少年棋類培訓基地;“書”,指舉辦各個年齡層的書法大賽;“畫”,指每月邀請書畫家進行表演。“總之,要把文化公園建設成傳統文化比賽、交流、展示的基地。”黃主任表示。 擬設十三行博物館 黃主任指出,迎春花會、中秋燈會、羊城菊會三大盛會,是文化公園的老文化品牌,所以“一定不會放棄”。“傳統盛會要‘舊瓶裝新酒’。從策劃、合作方式、內容等方面引入市場化運作。比如將會展承包給專業公司策劃,這樣即可節約成本,又可收到好效果。今年的中秋燈會就是這么操作的,人流量達10萬左右,比前幾年都成功。” 對于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將文化公園改成‘十三行主題公園’的建議,黃主任表示目前尚無定論,是否適合改主題公園還值得深思:“因為毀掉一個知名的“文化”品牌,另造一個‘十三行’品牌,似乎沒有必要。不過我們有計劃在園內設一個十三行博物館。” 連鎖反應 全市公園或跟風裁員 據了解,目前文化公園正在進行的人事制度改革,拉開了廣州公園改制的序幕。作為首個試點單位,文化公園的人事制度改革將于明年初完成,園內除管理等工作由公園負責外,保潔、保安等都將實行社會化管理。主管部門市政園林局表示,文化公園若試點成功,將在廣州公園系統內全面推行。 專家看法 公益性綠地不妨免費開放 昨日,記者就文化公園進行人事改革一事采訪了市市政園林局原公園處處長、華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系李敏教授。 李教授指出,文化公園的衰落是由主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觀方面,由于文化公園是事業單位,退休職工比例占總職工數的2/3,公園負擔過重;其次公園面積太小,幾十年來活動設施落后,內容缺乏新意,再難品出“文化”的味道。客觀方面,新的文化、娛樂場所、新公園層出不窮,對其造成沖擊;同時城市中心東移也帶走了人氣。 李敏說:“文化公園要復興,就必須打好文化這張牌,還要‘兩條腿走路’。一是為群眾服務,公益性質的綠地部分可考慮免費開放,維護、投資費用由政府負責;二是公園內的展館等硬件設施,應進行社會化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