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我國核電新力量碰撞兩大禁區(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0日 09:14 《中國企業家》 | |||||||||
第二個突破是長期的,中國對到2020年的核電發展規劃由“適度發展”調整為“加快發展”——這個消息從去年底即開始流傳。9月1日,張華祝對此作了最清晰的闡述:預計2020年前,中國將新建27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核電總規模將達到3600萬千瓦(這意味著超過千億人民幣的投資總額);核電在中國能源供應總量中的比重將由現在的1.6%提升到4%。這相當于從2004年起,中國至少每年要批準兩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亦即每年興建一座等同于大亞灣級別的核電站。張華祝介紹的3600萬千瓦的數字,其實還是有些保守:11月6日,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視察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時,甚至提出了“到2020年,中國核電要達到4000萬千瓦裝機容量”。 第一個突破對王炳華和中電投的意義可能不是太大,因為中核總和中廣核兩個“傳統核電勢力”作為是次招標的主體已經“牢牢卡位”;第二個突破卻可以給他帶來無比豐富的想象空間。面對這樣巨大的機會,中電投以及其它幾大電力集團都在焦急地等待下一個突破:獲得投資主體的地位。 第三個突破:放寬投資限制? 核電建設一個有趣之處在于,它既從屬于核工業領域,又從屬于電力工業領域。這樣,中國在發展核電這個對安全要求極高,政府控制作用很強的產業時,由核工業部門主導,還是由電力工業部門主導,或是由專門的核電部門主導,就成為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由于以往中國核電只是作為附屬,沒有列入電力規劃,而且比重很低,所以只是成立了一個核電領導小組,而沒有專門的核電主管部門。 上世紀70年代后期,核電建設提上日程后,核電站的建設主要以原水電部為主,原核工業部(中核總的前身)主要分管核電站中的“核島”部分(核電站一般包括兩大部分,即核島和常規島,核島是發生核裂變的部分,常規島是利用核能發電的部分)。 到1986年,由于原水電部既要搞水電,又要搞火電,還得負責電力供應,任務過于繁重,于是當時的中央政府決定把核電的整個建設任務交給核工業部負責。而核工業部恰好正處于“保軍轉民”的變革中,全系統有30萬人,卻沒有太多事情做。 這樣演化到今天,中國已建成或正在建的核電站,基本上是以中核總為主導、占控股地位,地方和電力部門占一部分股份。中廣核地位比較特殊,在1994年明確為中央直屬的大企業集團,和中核總沒有隸屬關系,F在中廣核的75%的中方股份中,廣東省占45%,中核總占45%,電力部門占10%。在核電建設中有資格作為投資主體的,目前只有中核總和中廣核這兩家。 現在王炳華和中電投以及其他幾家電力巨頭期待的,就是要回曾經擁有卻又交給了中核總和中廣核的投資主體資格。獲得這種資格在理論上應該沒有問題,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憲就持這樣的看法。但是,“這需要國務院的批準”,前面那位中電投負責宣傳的人士這樣說。 在投資主體問題上能不能取得突破,由是成了業界最敏感的、同時也是最具懸念的問題。不久前有媒體報道說,大唐電力集團湖南省分公司有意參與當地的核電站建設。但是當記者詢問大唐電力總部時,相關人士卻說,“這個我們還不清楚”。 中新社11月中旬曾有一篇報道稱,中電投、遼寧省政府和大連市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的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座核電廠——遼寧紅沿河核電廠目前正在渤海遼東灣瓦房店市東崗鎮悄然投入建設,其前期工程的第一階段“進廠專用道路工程”已經竣工。據報道,總投資600億元人民幣的遼寧紅沿河核電廠是國家重點能源建設工程,規劃裝機總容量600萬千瓦。工程全部竣工投產后,年發電量為525.6億度。加上“江石底”預留區,共可建設十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甚至超過了目前中國擁有的核電總規模,其雄心可見一斑。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