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記者 黃光紅 報道 黃 偉 攝影
按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中國零售業的過渡期將于2004年12月11日結束。屆時,在外資零售業的準入方面,將取消地域、股權和數量的限制,一場中外零售業的大戰在所難免。而在這場對決中,政府扮演的角色顯得至關重要。
零售業開放過度?
在所有實行對外開放的行業中,零售業的開放時間可謂是最早的,開放力度可謂是最大的。
據記者了解,我國零售業對外開放早在1992年就開始進試點。當時的試點地域只限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六個城市和深圳等五個特區。
隨之而來的,是中國市場上,有了越來越多的外資零售企業。
在重慶,外資零售企業最早進入的時間是在1997年。當時,重慶在西部率先引進法國商業巨頭家樂福,在重慶商業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據統計,目前,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和單列市的營業面積為8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場中,外資商場的比重已經超過了23%,而且,其市場份額正在日漸上升。在高端零售市場,外資商場所控制的市場份額甚至達到了50%以上。
因此,有專家認為,我國零售業的開放已經過度。
但重慶市商業委員會現代流通處的袁處長認為,目前,外資零售企業在重慶的數量還不是很多,對重慶零售企業還沒有形成大的沖擊,重慶的零售業開放不存在過度的問題。
“過去,重慶的商業并不發達,引入外資零售業不但可以激活市場、豐富群眾生活、讓本土企業學習其先進的管理理念,而且還能帶動相關生產制造業的發展。從這方面來講,重慶零售業對外開放的意義是積極的!痹庨L說。
因此,袁處長稱,雖然國家的零售業開放政策談不上完美,卻是對的。重慶仍然歡迎外資零售企業入駐。
政府面臨考驗
零售業12月11日向外資全面放開后,大量的外資企業涌入國內已成必然之勢,國內零售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已無可避免。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最需要經受住考驗的應該是各級政府。
記者了解到,零售業之所以存在開放過度的“嫌疑”,是因為近年來我國一直將引進外資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戰略。 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完成引資指標,不惜出讓城市黃金地段,對跨國零售業采取敞開大門、來者不拒的態度,甚至繞過原國家經貿委的規定,無條件協助國外零售業大開分店,并給予外資零售企業各種“超國民待遇”。
“這是一個誤區,它助長了洋巨頭在中國土地上安營扎寨的速度,使得國內零售業在入世保護期內沒能形成保護緩沖,陷于被動! 一位業內人士說。
這位人士分析,很多人覺得外資零售企業的進入對中國市場有利,主要在于他們有這樣的觀點:引入外資零售企業可以帶來大量國外資本和增加就業、可以促進中國商品出口,并能帶來大量的跨國采購額和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
“但事實上,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除了注入一定初始股本金外,絕大部分是用中國的信貸資金和供應商的資金來發展其在中國的項目。而且,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開店與其在中國增加采購量也并不掛鉤!边@位人士說。
這位人士還說,認為引進外資能夠增加就業的觀念也是錯誤的。一方面,外資零售商的經營方式很現代化,在提供同等服務的前提下,其所需雇用的工人往往比本土企業要少得多;另一方面,外資每開一個大店,往往會擠垮很多中小店鋪,而這些中小店鋪加起來所能創造的就業崗位是大店鋪的五、六倍。因此,大量引進外資零售企業將增加失業幾率。
政府應保護民族企業?
在國內外零售業大對決即將到來時,面臨嚴峻考驗的政府應該做些什么?
在我國零售業對外開放的三年過渡期中,本土企業在規模、經營管理、人才及信息技術等核心競爭力上都已有了迅速提升。然而不能否認的是,本土企業與國外零售巨頭在這些方面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未來這場短兵相接的較量中,本土企業能否取勝,還要取決于政策的保護程度。
但重慶市商業委員會現代流通處的袁處長認為,中國既然已經加入了世貿組織,就應該按世貿規則來辦事,讓市場來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目前,政府應該做的,是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行政執法體系,規范、協調好市場,為國內外零售企業營造一個公平、安全、良好的市場環境,而不是實行民族保護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