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經過去的三年里,按照中國入世承諾,中國原油的進口關稅由入世前16元/噸改為入世后的零,汽油由9%降至5%,潤滑油由9%降至6%,燃料油由8%降至6%,液化石油氣由6%降至5%。
2004年1月1日,成品油國營貿易進口取消配額管理,改為自動許可管理;4月,又逐步開放了由國家控制的石油進口貿易市場,新批了10家原油進口貿易機構,其中五家為中石
油和中石化的下屬單位,另五家為獨立貿易商。
到了8月底,15家非國有貿易企業取得原油成品油進口資格。民營石油企業可直接在國外進口原油和成品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三大集團進口的壟斷特權。
但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研究部曹曉曦認為,過去三年,中國的石油化工行業并沒有感覺到太大的入世沖擊,原因在于外資最主要的競爭體現在成品油零售和批發環節。
“化工領域入世前已放開配額限制。入世后,由于國內需求增長迅速,中國石化企業的產品銷售依舊順暢。”
整體而言,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認為,中國的石油企業未能充分利用三年的保護期為入世做準備,三年中忙于高漲的油價,忙于擴大地盤,經營質量、企業內部的運行機制卻未見根本改觀。
“現在是錢多氣壯,本來有機會解決很多歷史遺留問題,但是求穩為主,這就是沒有逼到頭上,沒有人會主動地去改革。”
隨著12月11日入世三年到來,外資對中國石油化工行業的真正沖擊正在降臨。從這一天起,中國將開放成品油零售市場,意味著外資石油企業可以獨資在中國進行成品油零售。
就在這一天的前夜,外資石油企業與中國本土石油企業在零售市場集中上演了合資大戲: 10月9日,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與中國中化在北京簽署關于合資興建加油站的協議書;11月4日,英國BP集團與中國石化的合資公司——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揭牌;11月18日,英國BP集團與中國石油合資組建的“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也在廣州宣告成立。
對BP、美孚這樣的跨國公司來說,既然零售市場即將開放,為什么急于大規模展開合資?
原因有二:其一,大部分合資意向在兩年前就已達成,是國際石油業巨頭在購買兩大石油公司股票時的附加條款,如今只不過是履約;
其二,中國成品油市場開放的只是零售部分,批發環節要再過兩年。也就是說,雖然外資興建了加油站,但還要到中石油、中石化去批發成品油。而成立合資公司,則有助于外資石油企業直接拿到長期供油合同,有利于其零售終端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