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之困催生長三角變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5日 14:54 新華網 | |||||||||
新華網南京12月4日電題:“能源之困”催生“長三角變局” 新華社記者鄧華寧 周放 “油荒”緊牽“電荒”神經,“電荒”凸顯“煤荒”窘境……持續難解的能源短缺,讓眾多高耗能企業如梗在喉,也緊緊絆住了一些經濟強省、強市的前行之軀。
但與此同時,“能源之困”猶如一把雙刃劍,在帶來切膚之痛的同時,也促人警醒,由此催生出部分地區經濟發展的嶄新變局。種種跡象表明,在經濟前沿長三角,一場圍繞能源解困的經濟變局已經開始發端。 能源緊缺,無法承受之累 此次國內油價上漲的一大“尷尬”在于,處于原油加工上游的石化企業可以把因原油上漲而增加的成本轉嫁給下游企業,而以原油下游產品為原材料的企業,由于數量眾多、檔次低、市場競爭激烈,“無力”將成本上漲消化于產品價格的漲幅,企業由此面對利潤嚴重下滑或虧損。 在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雖然近期該企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TTA乙醇價格上漲85%,但公司的主要產品切片短絲和長絲的價格上漲近期已達100%。但在使用該公司產品錦綸切片為原料的揚州金倫化纖有限公司,面對原材料價格的不斷攀升,企業負責人表示,如果油價繼續走高,企業將面臨減產或停產。 常州賽德熱電廠發電的燃料是0號柴油,目前所用柴油價格為4100元/噸,比8月初上漲超過10%,公司每天需耗油240噸,這意味著電廠每天多增加成本10萬元左右。 揚州某公司是用油大戶,月消耗柴油和重油約100多噸,柴油消耗約占成本的30%。由于不堪承受油價上漲的沉重負擔,企業只能采用一種叫“碳久”的溶劑油暫時代替柴油,隨著冬季的來臨,“碳久”已不能適應工藝需求,還必須改用柴油,企業將很難維持。 儀征化纖蘇南銷售總經理王冰認為,能源緊缺對相關企業是一件好事,成本大幅提高后,那些管理科學、產品過硬、知名度高的企業將生存下來,有的企業將被市場無情淘汰,相關產業進入一個整合期。能源漲價對不理性的企業擴張起到剛性的約束作用。 困境求解,長三角經濟悄悄醞釀變局 面對無法承受的能源之困,各地政府大張旗鼓出臺應急措施,當地的經濟也在悄悄醞釀著一場“變局”。其中,由“長三角制造”轉向“長三角設計”正引起越來越多的注目。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長三角的“電荒之痛”,已經讓許多開發區改變了發展模式。許多開發區把招商引資重點從一般加工型生產企業轉向引進以知識經濟為特征、高新技術為主導的跨國公司,尤其是跨國公司的研發機構和產品銷售中心,并進而產生連鎖反應。 昆山開發區主任宣炳龍說,龍頭企業、研發中心的落戶“牽”來了供應商,由此帶來了配套產業、服務產業的繁榮。昆山開發區前15年的發展,用掉的土地、能源、勞動力等資源占昆山市的40%。隨著招商引資方向的轉變,今后5年,昆山開發區的引資總量將達到前15年的總和,但消耗的能源、占用的土地都將大幅度減少。 與此同時,根據計劃,昆山開發區對產業檔次低、效益差的企業將逐步搬遷。去年,已有26家企業遷出開發區。 在蘇州工業園,園區被定位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一方面大規模吸引高科技含量的外資制造企業和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一方面積極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高科技企業。目前蘇州工業園國際科技園已經吸引200多家高科技企業在園區注冊,經營和孵化。 蘇州工業園科技局局長夏芳說,目前,外商在江蘇設立研發中心58家,在上海設立的研發中心有80多家。“以制造業聞名于世的長三角正在從制造加工業向制造設計業轉型。” 破除資源大進大出:“經濟區經濟”呼之欲出 專家指出,原本資源稀缺的長三角“三荒”齊聚,暴露出長三角城市之間經濟布局缺乏統一協調的痼疾。根治能源緊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變目前的行政區經濟為經濟區經濟。 蝸角爭利,遺患無窮。蘇、滬、浙三地連年來在招商大比拼中爭降商務成本,各施奇招,從土地供應、用電用水、廠房租金等方面為投資者提供優惠,力圖在激烈的引資大戰中勝出。 “引資大戰讓各地爭相把電子、機械、化工與醫藥等產業作為本地區未來的主導產業,產業同構現象在更高的產業層次上重演。”一位專家說。“目前,因產業同構導致的競爭內耗過大,造成各種資源和優勢的巨大浪費,已經直接影響到長三角參與國際競爭的整體實力。” 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伴隨以往產業發展的慣性,在長三角,選擇汽車的有11個城市,選擇石化的有8個城市。蘇錫常前5位產業幾乎一模一樣。蘇、浙、滬制造業中有8個重合。資源大進大出的重工業讓長三角成為全國“三荒”最烈之地,僅江蘇今年的用電缺口就占全國四分之一。 在無序競爭加劇的態勢下,“能源之困”使矛盾無處可遁,引入“經濟區經濟”勢在必行。 經濟區經濟,一個極具針對性的經濟概念。指在一個自然區域內,不同行政區域以相同或互補稟賦要素為基礎,以共同發展目標為紐帶的區域經濟共同體。一個關鍵點在于,發展往往會突破既定行政區劃的框架,最終形成更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律的新型區域格局。 專家指出,長三角作為我國最具競爭力的經濟區域,由于受行政區經濟的傳統束縛,無論是規模還是自身的水平,都還遠遠不能適應需要。“在當前能源‘三荒’業已暴露無疑的情況下,實行嶄新的經濟區經濟正當其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