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熱身中國獨資運作 中外運面臨轉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3日 08:12 京華時報 | |||||||||
作者: 史寶華 昨天,做了16年的業務合作伙伴的中外運與UPS(美國聯合包裹服務國際運送公司)共同發布消息稱,中外運將向UPS移交23個主要城市的國際快遞操作業務。 業內人士指出,這23個主要城市業務的交接,不僅意味著UPS的國際快遞業務觸角將借
UPS張網200城市 根據12月1日中外運和UPS簽署的協議,2005年年底之前,中外運將向UPS移交23個城市的業務操控權,進而為中國內地200多個城市直接提供國際快遞業務,而不再像以往合作中的由中外運來代理。UPS為此次業務權力移交向中外運支付1億美元。 1988年,UPS進入中國,與中外運簽訂合作協議,UPS利用中外運的國內業務網絡在中國開展其國際包裹快遞業務。1996年,雙方在北京成立了合資公司———中外運北空-聯合包裹國際快遞有限公司,各持50%股權。 UPS方面稱此項交易為“獲得了在中國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城市的國際快遞業務的直接掌控權”,因為這23個城市創造的產值占據中國80%的國內生產總值。此外,UPS將借此向分布在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的200多個城市直接提供國際快遞業務。 醞釀業務獨資運作 根據上述協議,雙方的業務交接將于2005年1月開始。首先在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和青島展開,到2005年12月,UPS將在其他的18個城市獲得控制權。在上述5個城市的業務交接的過渡期,UPS和中外運將在該協議未能覆蓋的其他城市繼續保持合作關系。 業內人士表示,接收23個主要城市國際快遞業務的時間表顯示,UPS為搶得中國快遞市場2005年底進一步開放的先機而打出的一個擦邊球。 根據我國加入WTO時的相關承諾,2005年12月11日起,中國將允許外國快遞企業在中國設立獨資公司,獨資開展國際快遞業務。而巧合的是,UPS接收中外運移交的23個城市的國際快遞業務的截止日期也是2005年12月。 有消息稱,中外運與UPS的協議簽署后,UPS將成立一家獨資公司,把中外運移交的國際快遞業務置入這家新公司。隨著北京的業務移交給UPS,中外運所持有的中外運-聯合包裹50%的股份也將移交給UPS。這家合資公司將變成UPS的獨資公司,并最終置入UPS為管理200多個城市業務而成立的獨資公司中,最終幫助UPS完成身份的轉換。 考慮到UPS成立獨資公司將與中國的市場開放政策發生沖突,因為政策規定2005年12月11日以后才允許外國快遞企業在中國設立獨資公司,獨立開展國際快遞業務,因此UPS方面在透露23個城市的國際快遞業務接收進度時都不談具體的時間表,并一再聲稱,目前仍未確定新的獨資公司的成立時間。 中外運面臨業務轉型 在這筆交易中,UPS得到了中國最發達地區的龐大的地面網絡,中外運則收獲了1億美元。中外運昨天表示,2001年至2003年度公司代理UPS快遞業務的分成收入分別為1.75億、2.73億、3.5億元人民幣,呈現逐年上升趨勢。UPS則表示,2004年第三季度,UPS在中國的出口量同比去年增長了125%,而且這種增長幅度仍在擴大。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從上述業務收益來看,用1億美元來交換23個城市的操作業務也許并不吃虧,但是用1億美元來出讓飛速發展的國際快遞地面網絡,顯然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1988年進入中國后,通過與中外運的多年合作,UPS已經鋪就了自己的網絡,同時熟悉了中國市場。在中國的政策進一步開放之際,“疏遠”中國的合作伙伴也就不足為奇。盡管中外運表示,對于政策未批準開放的業務,公司將與UPS另行簽署協議繼續保持合作,但是對于日益熟悉中國市場的UPS來說,與中外運合作的純粹只是為了規避政策限制。 事實上,中外運昨日也表示,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國際快遞業務開放承諾時限的臨近,公司代理業務模式經營風險逐漸加大,公司經營和產品結構將向國內快遞業務調整。 根據中國加入WTO時的承諾,中國的國內快遞業務也將從2005年年底起向外資逐步開放。而中國企業網絡完善、市場熟悉的優勢也將不再明顯。因此,國內外快遞企業在國際快遞和國內快遞兩個業務領域展開全面競爭再所難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