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盛洪稱民營油企有廣泛空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2日 11:06 南方周末 | |||||||||
本報駐京記者 鄧瑾 記者:在現有的壟斷體制以及跨國石油巨頭壓境的情況下,您認為民營石油企業的生存空間在哪里? 盛洪:中國對石油的巨大需求迅速增長。明年中國要進口相當于石油需求的50%。新
第二,這些年它們也在國外尋找資源,但由于國有企業的身份遭受了一些挫折。因為石油是戰略資源,產油國通常對國有企業非常敏感,怕被外國政府控制。這不是僅對中國這樣,歷史上英國人、美國人都碰到過類似的問題。要知道石油不是一般的商品。 第三,由于我國只有三家石油生產企業,它們在國內享有從生產到運輸到銷售的壟斷地位,在國內比較舒服,到國外尋找資源的動力不夠。不像民營企業,動力很強。所以民營企業這股新的力量就有了發展空間。 記者:石油商會正在醞釀成立一個石油產業投資基金,并計劃要在香港而不是內地注冊,您對這個思路怎么看? 盛洪:石油勘探、打井,風險極大。彈盡糧絕前才打出油來,這種戲劇性的故事在石油工業史中很多。但一旦出油,回報也非常高。所以是高風險,高回報,需要有雄厚資金才能進入。所以搞石油產業投資基金,思路是對的。但投資者要注意,這里的風險很高。如果要投資到下游,如加油站,雖然最終消費者是穩定的,但由于沒有自己的油源,會有上游供應方面的風險。 如果石油基金要到香港注冊,說明境內這樣一套金融制度已經不太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變化,就應該進行一些調整。到香港去也有好處,這給出了一個信號:內地不具備這樣的制度環境。政府有關部門就需要思考,內地的資金為什么要跑到香港去? 記者:在您看來,現行的石油壟斷體制需要有怎樣的調整? 盛洪:第一,石油產業要多一點競爭。現在三大石油企業劃分了市場,他們之間沒什么競爭。這就需要有更多企業進入石油產業;某種程度上也要對現有結構進行縱向分拆,即將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運輸、加工和銷售的階段分成不同的企業。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不是自然壟斷的,完全可以由多家來生產。美國的天然氣產業就是這樣,把生產和輸送分開。氣田是競爭的;而輸油管輸氣管一般是壟斷的,由政府來規定租金。到了下游又可以是競爭的。總之,能競爭的盡量競爭,不能競爭的政府要管制。 其次,反映石油資源稀缺的“經濟租”應該由政府拿走,而不應由企業拿走。現在的石油企業把石油稀缺所帶來的價值的很大一塊吃掉了。假設每桶油成本是20美元,但現在賣到40美元,中間這20美元實際上是因為石油稀缺導致的價格上升,被經濟學稱為“經濟租”,企業對此沒有任何貢獻。所以西方國家一般都征“汽油稅”,就是通過征稅把“經濟租”拿走;歐佩克通過控制產量而提高的價格,也是攫取經濟租的方式,被西方人稱為“歐佩克稅”。在中國,這些經濟租完全被企業吃掉是不恰當的。由政府獲得才比較恰當。 政府應該鼓勵競爭,讓價格下降。但隨之出現的問題就是事實上鼓勵了人們多用油。這時政府要再征汽油稅。這樣,一方面政府可獲得經濟租,一方面鼓勵節約用油。征稅得來的錢還可以用來研究替代能源。 這個改革設想其實對中央政府是有好處的,不僅可以獲得更高的稅收,也可以增加中央政府的談判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