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建設銀行外匯業務持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主要業務指標再創歷史新高。特別是外匯存款業務新增,在全國外匯存款市場整體低迷而同業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逆市上揚,一路領先,成為建行開辦外匯業務16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外匯貸款質量顯著上升,現匯貸款不良金額和不良率雙雙下降。實現外匯中間業務收入 13.28億元人民幣。實現外匯帳面利潤4.9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0.56億元,已提前完成全年計劃。
建設銀行董事長張恩照表示,建行要全面提升整體競爭力,確保本外幣業務均衡發展。在全力推進股份制改造的征程上,全力發展外匯業務早已成為建行向跨國金融企業轉變的戰略選擇。
探索外匯業務的開端
讓外幣業務與本幣業務比翼齊飛,一直是建設銀行的不懈追求。建設銀行的外匯業務,是適應建設銀行開辦國際業務的需要,從無到有逐步開展起來的。建設銀行原來是從事國家基本建設的專業銀行,主要經營人民幣業務。在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軌過程中,建設銀行開始探索開辦外匯業務,以在本、外幣兩個方面為客戶提供全面服務,增強銀行的綜合競爭力。
1988年建設銀行總行組建國際業務部,同年底該部門成立外匯資金處,負責全行外匯資金的運營。1989年初,為了適應30萬噸乙烯境外籌資中美元以外的外幣的支付需要,建設銀行上海分行設立了外匯交易室,在全行率先開辦了代客外匯買賣業務。在該項目中,建設銀行開我國銀行界之先河,最早使用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和貨幣互換等金融衍生工具來代客進行債務風險管理。擴大了建設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知名度。同時,建設銀行境外同業拆放業務、境內金融機構外匯拆借業務、外匯債券業務、國際結算業務也逐步展開。
從1988年到1992年底,外匯業務從“零”開始,發展到包括代客和自營外匯買賣,境外和境內同業拆借,外幣債券投資與交易,調期、期權交易等業務。與此同時,建設銀行從建立境外代理行網絡,開設境外賬戶,開通全行外匯聯行往來開始,通過實行集中對外開戶清算,統一境外資金存放和經營,以及統一頭寸調控等管理措施,逐步理順建設銀行與境外代理行及建設銀行總行與分行在資金往來方面的關系。1990年10月,建設銀行第一次外匯資金管理專業會議召開,總行通過建立全行集中統一的外匯資金管理體系的戰略,理順了建設銀行與境外代理行、總行與分行的外匯資金往來關系,使全系統外匯資金納入總行統一管理的軌道。一個靈活、高效、規范的集中統一外匯資金管理體系初步形成。
為了適應加強外匯資金管理工作的需要,降低經營和操作風險,確保外匯業務健康順利發展,建設銀行在及時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先后制定了一批外匯資金管理規章制度。
1990年1月,建設銀行印發了《關于試行繳存外匯存款準備金的通知》,開始實行各分行向總行繳存一定比例外匯存款準備金制度。1991年4月,經過總結各地實踐并參照國際管理經驗,建總行印發了《外匯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辦法涵蓋了外匯資金拆借、存款總行、定期存款、對外拆放、付款報頭寸、總行代付款、密押保管和使用及外匯買賣業務等各個方面,是全行外匯業務較為完整的規范性法規。隨后,《自營外匯買賣管理辦法》、《代客外匯買賣辦法》、《代客外匯買賣業務操作規程》相繼出臺。1993年6月始,根據人民銀行的收縮拆借資金規模的精神,建設銀行以回收資金拆借為工作重點,對拆借對象、額度、期限、利率重新作了規定,保證到期回收。這些措施,有效控制了經營風險,確保了業務的健康發展。
國際金融業務的全面發展
經過1986年到1992年的開拓與發展,建設銀行的國際金融業務聲名鵲起。隨著國際金融業務范圍不斷擴大、業務品種不斷增加、經營實力不斷增強,迎來了國際金融業務的大發展階段。在此階段,項目融資業務進一步深化,從辦理出口信貸、商業貸款、政府混合貸款逐步發展到發行境外有價證券、飛機融資業務、對外提供融資擔保、實施債務重組和對外提供出口買方信貸等業務;外匯資金業務從簡單的外匯買賣、日常資金拆借、債券投資業務發展到衍生金融交易、購買短期商業票據、代客外匯買賣、自營外匯買賣等業務;商人銀行業務也實現突破,跨國公司業務得到拓展,代理行范圍進一步擴大、帳戶行關系進行全面整合,國際結算業務更是得到突飛猛進地發展,國際結算量在1997年突破500億美元。到2003年12月31日,全行外匯結算量達到819億美元,一般性外匯存款余額110.18億美元,各項外匯貸款余額96.7億美元,外匯貸款不良率降至9.66%,全行實現外匯中間業務收入15.2億元人民幣。
根據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情況,建設銀行積極拓展代理行業務。截止到2004年9月末,中國建設銀行已與100個國家和地區的869家國外銀行總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
自1991年在倫敦設立第一家代表處以來,建設銀行的海外業務取得了長足發展:先后在香港、新加坡、法蘭克福、約翰內斯堡、東京、漢城設立了分行,在倫敦和紐約設有代表處;實現了對香港建新銀行100%的控股經營,使建新銀行成為建設銀行的全資子銀行,目前正在對香港地區進行全面的資源整合;持有香港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5.3%的股份。截至2003年底,建設銀行海外經營機構(含建新銀行)的資產總規模達到71.69億美元,實現稅前利潤2784萬美元。
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推進,中國建設銀行代理行的范圍已逐漸從境外銀行擴展到其在國內的分行,業務范圍也從傳統的外匯資金、清算、結算等業務擴展到人民幣借款、代理異地資金清算、備用信用證擔保人民幣貸款、票據轉貼現、現金管理等新的人民幣業務產品。截至2003年12月31日,中國建設銀行已先后與匯豐、花旗、荷蘭、東京三菱等10家外資銀行的18家國內分行簽署了代理人民幣異地資金清算協議,與30余家外資銀行國內分行簽署了人民幣額度借款協議。
2003年,中國建設銀行成功獲得匯豐銀行QFII業務托管權,成為首家為境外機構投資者提供托管服務的中資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還緊密跟蹤兩岸通匯的最新政策,推出“兩岸匯款即時通”業務,為兩岸資金清算提供了快捷通道,推動了對臺業務的發展;同時,中國建設銀行與德意志、花旗和渣打等銀行在現金管理領域內的合作也步入了實質性階段;此外,中國建設銀行還先后與埃及國民銀行、越南投資發展銀行簽署了全面業務合作協議。邊境貿易是我國與周邊國家對外貿易的重要形式。自1993年開始,經過十年的發展,建行通過邊貿結算不僅獲得大量國際結算手續費收入,還相繼與俄羅斯、越南、朝鮮等周邊國家金融機構建立了邊貿結算賬戶行關系,并積極推動邊貿結算業務本幣化,達到本、外幣聯動的效果。
在國際結算業務中,建行特別重視遵守國際慣例,控制業務風險。1994年建設銀行下文要求分行依照《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的規定辦理信用證業務,嚴格遵守國際慣例。1996年總行加大管理力度,進一步規范國際結算業務操作程序,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在總行的有效管理下,1997年前的十年國際結算量年平均增長幅度高達63.5%。盡管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國際結算業務量在1998年后有所下降,但建設銀行國際結算的業務結構不斷優化,信用證墊款得到了有效壓縮,福費廷業務逐步推開,業務品種向縱深方向發展。國際結算業務量很快恢復上升,2003年達到819億美元。
2002年建設銀行加入國際保理商聯合會,2003年下發《中國建設銀行國際保理業務試行管理辦法》,開始在試點國際保理業務。
國際融資業務是建設銀行的優勢業務。在國際業務發展初期,核心業務是為國內重點項目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建設銀行曾先后七次在歐洲、美國和亞洲市場上發行債券,通過境外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近11億美元,既滿足了項目建設對外匯資金的需求,又極大地提升了建設銀行的國際形象和知名度。90年代中期,建設銀行的國際融資業務已經發展到占據全國國際融資市場份額的50%以上,居同業之首。
多年來,建設銀行承辦大批大型項目境外籌資、債務重組、出口買方信貸等任務:寶鋼三期工程、武鋼三煉鋼、北京郵電、河北己內酰胺、伊朗德黑蘭地鐵項目出口買方信貸、北京乙烯債務重組、天津乙烯債務重組,江陰大橋英國政府貸款、包鋼連鑄連軋利用l.55億美元德國出口信貸及商業貸款、四川郵電項目5000萬美元西班牙政府貸款、山東華能德州電廠三期工程、天津港煤碼頭項目5000萬美元英國出口信貸、上海地鐵三號線利用1.9億美元法國政府貸款和出口信貸、廣東茂名石化債務重組、上海航空公司飛機融資轉貸、巴陵石化、福建電信和山西陽城電廠項目等等,為企業發展籌集了大批建設資金,促進了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節約了大量對外利息支出,提升了企業競爭力,促進了國家經濟發展。
目前,建設銀行已經形成了以境外籌資轉貸業務為基礎,穩步開展外債重組業務,積極推進出口買方信貸業務,密切關注國際融資產品創新的國際融資業務的新局面。
在外匯信貸業務的歷史上,銀團貸款是建設銀行在市場上的一大優勢。自1995年起,建設銀行參與了多個有限追索權方式的銀團貸款項目:山東日照合資電廠項目、上海閘北合資電廠項目、江蘇揚巴合資化工項目、河北邯峰合資電廠項目、安徽合肥合資電廠項目、山東中華電力項目、上海通用汽車貸款項目等等,其中不乏經典案例。為規范外匯現匯貸款業務的操作流程和風險控制,建設銀行總行于1993年編篡了《中國建設銀行外匯信貸手冊》,這是建設銀行歷史上的第一本信貸手冊,為全行外匯貸款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到2003年,建設銀行外匯現匯貸款的余額達到達到了64.95億美元,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
個人外匯業務異軍突起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金融、外匯及外貿體制改革的加快,個人外匯業務需求提升,個人外匯業務成為各商業銀行競爭的焦點。早在1995年建行籌資工作會議審時度勢,明確提出:“要拿出當年大辦人民幣儲蓄的拼搏精神,敢于競爭,努力開創建設銀行外幣儲蓄業務發展的新局面”。這一果斷決策,標志著建行以外幣儲蓄為突破口,吹響了向個人外匯業務進軍的號角。
經過幾年發展,特別是1999年加入WTO后,建行順應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相繼推出了外幣兌換業務、個人外匯匯款業務、出具個人存款證明業務、個人外匯買賣業務、個人購匯業務、開具外幣攜帶證業務、個人外匯衍生產品等等,個人外匯業務有了長足發展。
2003年下半年,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呼聲不斷高漲、人民幣利率遠高于同期美元利率的情況下,外匯業務發展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建行變壓力為動力,在深入研究了外匯結構性產品的市場需求的情況后,于2003年11月17?27日在上海首推“匯得盈”個人外匯結構性存款。新產品一經推出就立即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短短11天便募集資金1億多美元。之后,該產品在各地陸續推出。截止2004年8月底,全行共募集外匯資金15億多美元、8億多港幣,開戶數達15萬多戶。大大提高了外匯業務市場占比。該項業務的創新和快速發展,極大地提升了建行個人外匯業務競爭力和聲譽。
據了解,外匯業務作為建設銀行戰略性業務,將進一步加大資源配置,制訂吸引、穩定外匯業務人才政策措施,促進業務穩健發展。建設銀行要成為一流的跨國金融企業,必將進一步推動外匯業務的發展,讓本、外幣業務比翼齊飛,協調發展。相信,隨著我國金融業改革的不斷深化,騰飛中的建行外匯業務將擁有更加廣闊的天空。 (黎永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