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2日,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與中國著名財經管理期刊《經理人》雜志在北京共同宣布,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將其出版的《哈佛商業評論》的“姐妹刊”--------《哈佛通訊》(HBSP Newsletters)的簡體中文版權,正式授予《經理人》雜志。從2004年1月起,《哈佛通訊》中文版將置于本土品牌期刊《經理人》雜志之中,中文名《哈佛管理實踐》(Harvard Business Management Practice),在全球范圍出版、發行和銷售。
一向關注自身品牌價值的哈佛,這次例外地將自己產品置身于中國本土的一個品牌之中,將〈哈佛通訊〉HBSP Newsletters植根于《經理人》雜志之內,而且《哈佛管理實踐》這一名稱也是專為中國確立的。
至此,加上此前已經進入中國內地的哈佛四大產品------哈佛圖書、哈佛案例、哈佛網絡課程(e-learning)、《哈佛商業評論》等,哈佛商學院五大出版物產品已經全部落地中國。《哈佛通訊》(HBSP Newsletters)以植根于中國本土品牌期刊形式落地中國,標志著以《經理人》雜志為代表的中國本土期刊為迎接入世挑戰,加速推進國際化戰略的同時,也標志著以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為代表的國際出版巨頭的中國化戰略驟然提速。
《哈佛商業評論》的“姐妹刊”
在中國,《哈佛通訊》系列期刊此前曾鮮為人知,但實際上,它在美國工商管理界卻有顯赫的地位。
據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陳欣章(John Chen)透露,它與《哈佛商業評論》,同為哈佛大學商學院出版的兩份權威刊物,實戰、技能、工具,是其最顯著的特征。在美國的工商企業中有“管理利器”之稱,是著名公司中高級管理者必讀的文卷。雖然定價甚高,但是銷量仍大。
作為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五大支柱產品之一,《哈佛通訊》包括《管理前沿》、《談判學》、《管理溝通》、《策略與創新》、《平衡計分卡》及即將推出的《供應鏈管理》共六本系列刊物。這些刊物由哈佛的資深編輯和頂尖顧問群共同編輯,鎖定全球六大商業管理主題,以講管理故事的形式,為企業中高級管理者及企業領袖提供深入淺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哈佛通訊》上發表的文章,其篇幅比《哈佛商業評論》和哈佛圖書要短,講述的都是全球管理的新實踐、新案例和新理念,每一篇文章都以關注理念的驗證和效果為導向。
“土”與“洋”的融合
為了迅速地打開在中國的影響,《哈佛通訊》產品在進入中國時,采取了“史無前例”的“植根”已擁有80萬讀者的著名期刊《經理人》雜志“體內”的形式。
據經理人雜志社社長于紹文介紹,《哈佛通訊》中文版,既不同于此前進入中國的哈佛《商業評論》另起爐灶創立新刊物,也不同于哈佛圖書產品是純粹的翻譯引進,而是采取了“本土內容與國際品牌內容融為一體”的獨特模式。
根據這一模式,從形式上,將《哈佛通訊》起一個響亮的中文名------《哈佛管理實踐》,然后將“洋”內容《哈佛管理實踐》以大版塊的形式,置入本土品牌《經理人》雜志之中。
從內容上,《經理人》雜志也不簡單地把《哈佛通訊》內容全部照搬到中國,而是由《經理人》雜志根據對中國讀者的市場需求調查,從哈佛通訊的六大產品系列中,挑選出適合中國高級管理者需要的內容,編輯成《哈佛管理實踐》系列文章,置于本土原創內容為主的《經理人》雜志之中。在每期出版的中文版《哈佛管理實踐》中,美國《哈佛通訊》總編輯安吉拉女士還將根據中國讀者的需要,撰寫專門的卷首語。
哈佛中國戰略提速
在90年代,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對中國市場并沒有太多的深刻認識,在它的全球戰略中,地位也不是十分顯要。2001年,隨著中國入世的腳步聲,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中國戰略提速,并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大商學網、光華研修中心、IBM、香港晨興集團等眾多著名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
2003年,美藉華人陳欣章John Chen,出任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開始直接負責拓展中國內地業務。熟悉中國內地的陳欣章,很快使總部認識到了中國市場的戰略意義及廣闊的市場前景。得到總部大力支持的陳欣章,迅速加大中國市場的拓展力度。
2003年底,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繼此前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成功推出哈佛案例圖書之后,又與其簽訂了在國內銷售哈佛網絡課程(e-learning)的協議。2004年夏,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與中國出版集團旗下商務印書館達成合作,將哈佛圖書產品授權商務印書館出版。
但是,在哈佛五大出版物產品中的“四大”均來到中國情況下,《哈佛通訊》卻因種種原因,遲遲未能如期落地中國,這不能不說哈佛中國戰略提速后的一個遺憾。
一場演講推進了合作的進程
據知情人士透露,《哈佛通訊》的中文版《哈佛管理實踐》之所以遲遲未能落地中國,主要是當時有幾家出版機構同時在競爭其中文版,哈佛方面還需要時間來判斷幾個競爭者中,到底誰最合適。
在哈佛方面的選秀大戰中,雖然《經理人》雜志每期發行量已經達155,220冊(BPA國際媒體公司認證),按平均傳閱5人計(新生代市場檢測機構報告),讀者已近80萬/期,而2004年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調查數據更顯示:在中國新富階層中,《經理人》在中文財經期刊中閱讀率排名第二、在本土財經期刊中閱讀率排名第一。盡管如此,哈佛方面對包括《經理人》在內的眾多本土財經管理期刊在國際化經驗方面存在著擔心。因此,哈佛最后選擇誰作為合作伙伴,以及何時能確定,都是個未知數。
為了得到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總部的認可,2004年國慶剛過,經理人雜志社社長于紹文飛赴美國,與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的高層直接接觸,并向哈佛商學院的MBA中心教授、案例研究中心專家、出版公司的編輯及MBA學員等,做了題為“中國經理人和管理實踐”的演講。這也是中國新聞出版人士第一次應邀登上哈佛講壇。
以“F1上海站暴棚”開頭,于紹文在演講中,從中國入世后的快速變革,到中國經理人“洶猛”的管理提升需求,再到中國企業領袖對管理前沿的探索,娓娓而談,讓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的高層感受到了中國市場的廣闊商機,感受到了《經理人》對中國本土期刊市場精準和強大的把握能力。
“這場演講贏得了哈佛對中國傳媒人的尊重,也打動了哈佛,使《經理人》在《哈佛管理實踐》的簡體中文版授權中勝出。”于紹文在得到良好的演講反饋效果后異常喜悅。演講過后第二天,中國《經理人》即在波士頓贏得了哈佛方面的授權協議。
“從中國經理人中來,到中國經理人中去”
當前,不少“洋”管理理念與工具到了中國后,由于中國有些企業盲目崇洋迷外,照搬照抄,以至水土不服,甚至引起中國企業經營的混亂。在期刊傳媒領域,也曾經有引進國際版權內容水土不服、不為中國讀者所接受的先例。
那么,《經理人》引進先進《哈佛管理實踐》時,能否做到“土” 和“洋”的真正融合,做到真正適合中國經理人的需求呢?這是《經理人》雜志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經理人》雜志社社長于紹文說,對這個問題,我們已經研究了很久,已經制定了一個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即《哈佛管理實踐》每期的選題,都堅持“從中國經理人中來,到中國經理人中去”的流程:首先由《經理人》編輯部根據充分的讀者調查和企業調查,整理出足夠數量的選題,交由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資深編輯和研究人員,從中遴選、確定出版選題計劃,然后進行文章和相關內容的特別選配,全部內容均來自哈佛商學院的智庫。為了保證其精準的漢化,原本的形象,高保真的品質的到位,《經理人》在世界范圍內整合資源,包括翻譯、設計、監督、IT技術平臺、市場反饋系統。
“我們是在以《經理人》雜志原有本土內容為主的前提下,引進哈佛管理智慧的。我們的目標是 ‘以哈佛的理念,辦本土的內容’,以中國管理實踐為基礎,建造本土案例中心,實現哈佛智慧與本土實踐的完美結合,為中國的經理人提供真正適合他們管理需求的解決方案”于紹文最后強調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