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外國飛機壟斷 中國也要制造大型客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2日 07:51 環球時報 | ||||||||||||
本報記者 石華 “你坐過國產飛機嗎?”在前往珠海的航班上,一位同行的問題讓記者陷入了思考當中。這確實是一個讓國人感到尷尬的問題,在我們已經成功地把神舟5號飛船送入太空的今天,中國的天空上飛的卻幾乎都是波音、空客等外國客機。中國何時能造出自己的大型噴氣式客機一直是國人關注的話題。隨著第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11月7日在珠海落下帷幕
中國要買2000架客機 與往屆航展一樣,美國的波音與歐洲的空客,在本屆珠海航展上進行了激烈的造勢競爭。波音將7E7夢想飛機模型當成稀世珍寶一般懸掛在展臺正中,并專門配備了燈光。一切都做得那么富麗堂皇。空客公司也不示弱,將世界上最大的客機———A380客機模型安放中空客展臺上最顯眼的位置。兩家世界航空巨頭費這么大力氣唱對臺戲,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們都看好中國未來的民航市場,都希望自己的飛機能夠在這一市場上取得優勢地位。 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全旺研究員對記者說,截至今年9月,中國擁有運營飛機774架。未來20年,隨著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持續增長,我國將迎來民航發展的重要臨界點。從國際航空業的發展歷史來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1000到3000美元之間的國家,社會消費結構將開始轉型,從基本生活型向現代生活型轉變。人們的出行方式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近距離選擇汽車,遠距離選擇飛機將越來越普遍。 據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預測,未來20年中國航空市場將呈現爆炸性增長,民用客機數量將達2194架,市場容量大約在1800億美元左右。而波音公司則預計,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2300架客機,大約占全球25000架市場容量的1/10,中國將成為美國以外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場。 支線客機為中國制造大型飛機積累經驗 中國航空市場擁有巨大潛力,但由于缺乏自己的大型客機,中國人卻被擋在了自己的市場之外。眼睜睜地看著別人一口一口吃得津津有味,中國航空界非常著急。制造大飛機的緊迫性已經顯現出來。 一位熟悉中國民用航空發展歷程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中國民用航空工業走過的路程實在是太曲折、太艱難了。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民用飛機首先是走合資之路,與美國麥道公司合作生產麥道82系列客機,但這種飛機生產了35架就因市場問題停產。此后又開始生產麥道90飛機,但僅造出2架,麥道公司就被波音公司兼并,中國引進技術之路被中斷。 中國也曾打算與其他國家聯合研制AE100噴氣式客機。 由于中國堅持在聯合研制中居主導地位,研發成果的知識產權屬于中國,結果計劃最終以流產收尾。因為與中國合作的外國廠商根本不愿意將自己的技術傳給中國人,它們真正的意圖是想利用這個計劃占領中國市場。 經過幾次失敗,中國航空界人士意識到,在完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以中國現有的能力還不足以制造大型客機。現實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從中型支線飛機入手,進行市場積累和技術積累,逐漸培養國內自主制造的大型飛機產業。 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2002年,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整合了旗下15家企業,成立了中航商用飛機公司,并推出了具備完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ARJ—21噴氣式支線飛機研制計劃。ARJ—21項目被稱為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的希望,首期投資達50億元人民幣。據中航商用飛機公司副總經理陳進介紹,這種飛機性能十分先進。比如ARJ—21是按海拔2800米的機場高度來設計的,這樣的標準遠高于國外飛機,特別適合高溫、高原的條件,不用像進口支線飛機那樣,在夏天飛高原航線時必須減輕載重,這就讓ARJ—21飛機在西部大開發中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更為重要的一點是,ARJ—21飛機可以享受到本土化的服務,因為飛機在國內生產,航空公司就可以減少備件儲存,從而大大降低運營成本。 陳進告訴記者,ARJ—21支線飛機雖然在2006年才能生產出來,但目前已經簽下35架確認訂單與6意向訂單。甚至連法國航空公司也表示了購買這種飛機的意向。這是一個驕人的業績。 發展航空工業離不開國家大力扶持 根據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的最新預測,未來20年,中國需要補充110座以下的支線客機約為918架。這個數字預示了ARJ—21飛機的良好前景,然而陳進也坦言,ARJ—21面臨著不少困難。 首先是國外支線飛機廠商加快了對中國支線飛機市場的爭奪。如全球第一大支線飛機制造商———加拿大龐巴迪集團正在全力推銷其CRJ系列支線飛機,已經在中國賣出了19架;排名全球第二的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則與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合作,在國內組裝了ERJ系列支線飛機;而享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ARJ—21客機,投入運營最快也要4年,在市場上喪失了先機。其次,許多國內航空公司出于各種原因不愿購買國產支線飛機。 談到這個現象,一位航空專家認為,政府必須對發展國產支線客機加大支持。他告訴記者,世界航空業兩大巨頭波音和空客能有今天的輝煌,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扶持。 空客在1970年12月成立時,美國飛機制造業如日中天,幾乎壟斷全球市場,歐洲的市場份額不足3%,競爭實力相當懸殊。但歐洲清醒地認識到,航空產業是戰略性產業,對經濟與國防的拉動能力是無法估量的,因此對扶持自己的民用飛機制造業制定了大量的優惠政策。根據波音公司的數據,三十多年來,空客從歐盟獲得的政府補貼累計高達150億美元。靠著政府堅定的支持和靈活的市場化運作,空客終于由幾個小公司拼湊而成的雜牌軍成長為世界航空巨頭。2003年,空客飛機銷量首次超越波音,成為世界民用航空產業的霸主。而美國政府給予波音的補貼也數量驚人,歐盟提供的數字則顯示,自1992年以來,波音公司獲得的變相補貼總額高達180億美元。 國內航空專家認為,波音與空客到底得到了多少政府補貼,我們可能永遠也搞不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任何國家,發展航空工業都是國家戰略行為,而不僅僅是純粹的企業行為。 國產大飛機要等20年 國產噴氣式支線飛機即將飛上天空,但中國何時能生產出像波音747一樣的大型飛機呢?在本屆航展舉辦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會論壇上,一位中國航空界高層人士透露了一條好消息,那就是中國正在積極展開對大型干線飛機的研究論證。但是廖全旺研究員告訴記者,國產的大型噴氣式客機想飛上藍天可能還要等上15到20年。 廖全旺解釋說,目前,我們已經明確,把支線飛機作為做大做強中國飛機產業的突破口,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堅持不懈,保持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就可以儲備技術與人才,建立民用飛機的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體系。發展大型客機,不僅要具備技術實力、經濟實力,而且要善于抓住市場機會。如果各種條件成熟,特別是有適當的市場機會,經過幾個五年計劃,中國人就可以坐上國產大型飛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