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頭重組中航油總公司 航油供應難改一家獨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1日 11:14 南方日報 | |||||||||
11月8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簡稱“中航油集團”)在北京簽署了有關框架協議,共同商定對中航油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中國航空油料總公司(簡稱“中航油總公司”)進行公司化改制。 有關業內人士表示,這標志著歷時近兩年的中國航空油料供應企業改制重組工作,終于進入具體操作階段。在新的有限責任公司中,中航油集團持股51%,仍處于主導地位;中
意在應對國外石油巨頭沖擊 國內三家石油巨頭重組中航油總公司目的何在?新公司能否改變目前國內航油供應的格局?這是業界最為關心的問題。 中航油集團企業文化部總經理蒲廣濟對記者表示,借助此次重組,國內航油資源將得到進一步整合,提高我國航油供應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有利于在即將開放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 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航油市場將于2006年與成品油市場同步開放。符合條件的航油供應商可通過投標或與航空公司協商的方式獲得航油供應合同。目前,我國航油主要由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團供應,不足部分進口。由于國內油品開采與煉制成本較高,致使航油出廠價格高于國際市場。 與此同時,中航油集團正積極推動價格機制改革。目前,中航油集團已經確定了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方案是差別定價,即推動航油定價的市場化,實現從政府定價到政府指導價再到市場定價的轉變。 未改航油供應壟斷局面 對于此次中航油總公司的重組改制,有業內人士評價說,這標志著繼民航6大骨干企業集團重組與民航總局脫鉤后,民航系統企業開始走出民航,面向市場化發展。但廣東油氣商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的加入,并不能改變我國航油供應的壟斷局面。他指出,因為沒有更多供應商加入,無法形成供應多元化,最終也影響不了居高不下的航油價格。 據該人士介紹,國內的航油市場幾乎都由中航油集團所屬或與其有密切關系的公司所把持。中航油集團的全資企業中航油總公司在全國近百個機場建有航油銷售網絡,為國內外108家航空公司提供加油服務。華南5省區16個機場40多家中外航空公司的航空油料供應服務,則由華南藍天航空油料公司獨家提供。華南藍天航油公司最大股東是中航油總公司,占51%股份,中航油集團控股的中國航油(新加坡)擁有其24.5%股份。 “目前只是生產商與供應商聯手,參與中國航油市場高額利潤的再分配。”該人士表示。 “這次重組目前對航油供應格局確實沒有什么改變,但長久來看,是勢在必行的。”中航油集團企業文化部有關人士說,“眼看2006年就要到了,我們可說是未雨綢繆。” 期望航油供應引入競爭機制 目前,航空公司在國內幾乎都是通過中航油系統來采購燃油,但國內航空公司更愿意看到的,是一個有競爭性的國內航油供應市場。 國外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通常只占總成本的20%左右,而在中國的航空公司成本構成中,燃油成本往往占30%。因此,油價高漲對中國航空公司的沖擊也更大。 面對燃油成本的壓力,一些航空公司表示,他們會利用往返國外或香港的航班,從內地之外的市場“捎帶”些航油回來。一位航空公司的負責人說:“與內地相比,香港燃油每噸的價格通常要比內地低1000元左右。”但航空公司表示,由于受到諸多限制,對于耗油巨大的航空企業來說,從國外或香港“捎帶”航油畢竟只是權宜之計。中國還有很多小航空公司沒有國際航線,唯一的購油渠道只有中航油系。 很多航空公司認為,國內航油供應體制應盡快引入競爭機制,就如同航空公司之間存在競爭,機票的價格才能降下來一樣,如果國內供油商更多,并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才能使企業燃油成本降到正常水平。 本報記者 蘇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