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鄭少魯五年前,資深的實戰型培訓專家余世維演講的《職業經理人常犯的11種錯誤》已經廣為流傳,被眾人所熟悉,近日,在《益策·名師大講堂》上,余世維再次演講了《職業經理人常犯的11種錯誤》,不過與時俱進,余世維對《職業經理人常犯的11種錯誤》注入新的內涵。
拒絕承擔個人責任
中國人開會很少有人站起來說這是我的錯,但是我在外國在他們的企業里,他們都會有人站起來承認說這是我的錯。我們太喜歡說這是別人的錯,不是我們的錯。有效的管理者要為事情負起責任。一個人不要常常在那里不停地辯解說我做不好是因為我在哪里,我生意不好是因為我在哪里,這也是中國人的毛病。中國英特爾過去的總經理楊旭談到中國員工與美國員工的區別,說美國員工做事情非常自覺和主動,只要在他的職責范圍之內就會主動做。而中國員工就是不夠自覺和主動,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沒有負起責任。
未能啟發工作人員
“有了制度和文化,企業不一定要靠強人”。我非常喜歡這句話,強大的企業不靠強人,我常常在想海爾的張瑞敏如果有一天不干了,海爾會有什么樣的變化?最近傳出來的消息,華潤的老板被中央調到另外一家企業了,華潤突然失去了他,今年明年會有什么變化嗎?一個企業不要常常跟別人提起自己的領導,只要建立自己的制度和文化,誰當領導都不會太差,除非真的是亂搞。領導的突然調職、退休、死亡也不應使公司癱瘓。華潤的老總調到中央,他有沒有想到2004年底自己會調,那完蛋了,現在再栽培接班人也是來不及了。所以大家都要想萬一有一天我不做了公司怎么辦?
只重結果,忽視思想
讓公司的干部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做領導的不是常常將自己的想法講出來,你跟手下講兩句話,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你認為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這樣多問問他就會思考了,反正領導會講,反正上面一定有答案,底下就再也不動腦筋了,這就是思想和教條的差別,人首先是有想法然后是觸動再就是行為最后是習慣。
在公司內部形成對立
走遍世界,很少聽到人家說中國人不聰明,但是我很少聽到別人說中國人很團結、工作態度很好。中國人的態度不好,這是指做事的習慣和責任心不夠,中國人不夠團結,內聚力永遠不會很強,也就是所說的在公司內部形成對立。比如總經理說“你們財務部將數據講一下”,財務部馬上站起來說“總經理,不是他們財務部,是我們財務部”。談到自己公司的時候,只有一個代名詞,“我們”。大家嚴謹使用三句話,不知道、他不在、這不歸我管,這樣公司的團結精神就起來了。
對什么人都一視同仁
中國人習慣說一視同仁,是指我們非常公平,但是這里所說的不是公平,講的是管人不可以只有一種辦法,如果管人只有一種辦法,人家在背后會說:唐廠長不過是運氣,那個位置我也會做,人家為什么會這么說?就是你的管理方法只有一種。每一個主管我們都要讓底下的人滿意,光上面的人滿意是沒有用的。所以管人要有很多種辦法,什么道理?因為孔子說過一句話,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一種技巧只能夠對一個人有效。
忘了公司命脈:利潤
中國的企業沒有活二三十年都不要說很厲害,海爾去年20年,聯想去年20歲,TCL去年20歲,連萬科都是20歲,我發現這是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后的第一批,現在他們要面臨第三個十年了。現在全國都在如火如荼地再生產,任何公司都要記住一件事:沒有利潤什么都是假的,再好的形象再好的員工都沒有用。所以大家只有一件事做,讓企業活下去。(下期待續)(子琦/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