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緣何失去光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8日 12:56 《環球企業家》雜志 | ||||||||
麥克尼利正在努力使Sun重新燦爛,但他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那片烏云 無可否認,斯科特.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是一名個性鮮明的首席執行官。十幾年前,作為Sun公司(Sun Microsystems Inc.)CEO的麥克尼利力排眾議,堅持投入巨資開發自主標準的服務器芯片和操作系統,將公司的未來作為賭注押在這套新型服務器上——的確,它擁有更加強大的性能,但同時其價格也頗令人咂舌。
當時,Sun公司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在努力開發基于微軟公司Windows操作系統的服務器,這種服務器的價格更便宜一些。但Sun服務器在速度、安全性等多項指標上均超出競爭對手,征服了金融公司等大型公司的機房,并一度成為誕生于互聯網熱潮的無數互聯網公司指定購買產品。 麥克尼利說出了那句名言:“人云亦云并不是大智慧”。 從這句話開始,他逐漸變成一個無法被說服的人,并為此付出代價—— 最近3年中,Sun公司丟掉了自己原有市場份額的1/3,營業額萎縮了48%;2003財年的凈虧損高達34.29億美元;而且,從2002財年到2003財年,資產總額縮水了21%;被麥克尼利稱為無知的華爾街終于拋棄了他,公司股價由2000年的64美元變成如今的不到4美元(經過拆股)。截止到今年6月30日的公司財年報表顯示,與2003年相比Sun公司營收額下降2.2%,跌到111.85億美元,凈虧損達3.76億美元。 盡管各家科技巨頭在這段時間里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但沒有人像Sun這樣傷痕累累,直到如今行業回暖的時候都沒有恢復過來。 一意孤行 當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研發的標準芯片在性能上可以匹敵Sun的專用芯片的時候,像戴爾(Dell Inc.)這樣生產低價電腦的硬件廠商便開始購買這些高性能的芯片來制造服務器;同時,如果使用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的操作系統或者免費的Linux操作系統,這種基于英特爾芯片的服務器同樣能夠滿足企業用戶的需要,而且價格便宜。通過使用標準化芯片和操作系統,這些公司大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另外,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滅和科技企業寒冬來臨,僥幸存活下來的公司開始在IT設備的投資上小心翼翼:控制成本成為互聯網公司CEO們的主要任務,價格便宜量又足的微軟-英特爾架構服務器成了許多公司現實的選擇,相形之下,Sun服務器幾乎成為奢侈品。 這個世界對于Sun公司來說已經改變了。Sun服務器的老客戶、辦公產品供應商Corporate Express公司副總裁安德瑞格.米勒(Andrig Miller)認為:“對手已經在價格和性能上超越了Sun公司,像我這樣的人將會去尋找便宜的替代品。” 2005年,這家公司租用的價值200萬美元的Sun服務器到期后,米勒將會用更便宜的IBM或者惠普服務器來代替Sun的產品,據說,這將會為他節省30%-50%的資金。 在位20年的麥克尼利一直像鴕鳥一樣無視這種標準化服務器浪潮席卷整個行業,他堅信,自己的服務器是用戶最佳選擇。此時的Sun公司,沒有對此做出任何調整,仍然依賴著專有的UltraSparc芯片和Solaris操作系統。 事實上,早在1997年,Sun公司的幾名工程師便提醒他注意價格低卻功能強大的英特爾芯片,但麥克尼利不僅沒有對此表示出應有的重視,反而決定Sun公司的服務器決不使用英特爾芯片。 接下來,他拒絕了華爾街分析師關于削減研發成本、裁員等建議,甚至,連Sun公司首席科學家比爾.喬伊(Bill Joy)和公司總裁愛德華.詹德(Edward J. Zander)的勸告都置之不理。 這兩位高層苦勸麥克尼利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如何度過行業寒冬,而并非好高騖遠地堅持理想。2000年末,一向支持在研發方面投入大筆資金的喬伊都建議麥克尼利節省開支;詹德則在一次會議上透露,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 Inc.)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告訴他,思科的銷售已經大幅度下滑—— 到了2001年初,思科公司裁員18%的計劃警醒了許多科技公司,詹德為Sun公司制訂出裁員20%的計劃。但麥克尼利堅信經濟復蘇在即,互聯網公司不會總不購買新的網絡設備!拔艺J為我們將會迎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設備采購,增長的機會是驚人的! 麥克尼利表示。他認為為下一次采購浪潮做好準備更重要,因為暫時的困難就削減開支是短視的行為。 首席執行官的固執使Sun公司浪費了許多時間和機會,同時也令許多高層失望出走。到2002年的中期,大約有一半的公司高層管理人員離職,愛德華.詹德帶著落空的裁員計劃離開Sun,成為摩托羅拉(Motorola)公司董事長兼CEO。 麥克尼利的倔脾氣可不是一兩天形成的。出生在底特律、父親是美國汽車公司副主席的麥克尼利曾是個多才多藝的孩子,不僅學習好,還是一名出色的豎笛演奏手,同時兼任校網球隊隊長。一年夏天,他在一家汽車零配件廠打工,正好趕上聯合汽車工人協會(United Auto Workers)在這家工廠組織罷工。據說,惱怒的工人軟硬兼施,或出言譏諷,或以炸彈相威脅,麥克尼利絕不參加罷工!斑@看起來實在是太愚蠢了,” 麥克尼利回憶道,“除了給公司帶來損失,我看不到這些高工資的工人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在斯坦福大學獲得MBA學位之后,麥克尼利沒有像大多數同學那樣沖進華爾街或者進高科技大公司工作。而是在享受了一段啤酒、高爾夫時光之后,1982年幫助朋友一起創建了Sun公司,負責日常生產管理。2年后,憑著那股子倔勁兒,麥克尼利被任命為公司CEO。 這種堅持專用芯片和操作系統、抵制行業標準化浪潮的做法,在高科技行業的歷史上不在少數。DEC(Digital Equipment Corp.)、蘋果公司(Apple Computer Inc.)等多家公司都曾相信自己的系統能夠抵擋住標準兼容浪潮,利用其專有系統賺取高額的利潤。但熬到最后,這些公司都難逃倒閉、被吞并、或淪落為行業中小角色的命運。 進退維谷 麥克尼利陷入了矛盾之中。1980年代,他曾經堅持放棄使用摩托羅拉芯片而選擇自己開發芯片,這和后來他力主自行開發操作系統一起建構起Sun公司往日的輝煌。就是說,正是麥克尼利的固執曾拯救了整個公司,但如今他的判斷力和性格開始不斷遭受來自外界和公司內部的質疑,而實際情況也的確不容樂觀,現在按照發貨量計算,使用英特爾或AMD芯片的服務器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了90%。 2001年底,麥克尼利考慮過讓別人接替自己,但最后,他認為這時候公司需要他的堅持和勇氣。 為了把親手創立的局面苦苦支撐下去,2002年,自負的CEO被迫作出了改變——Sun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低價服務器,盡管似乎有些為時過晚,然而,這畢竟是一種基于英特爾芯片而使用Sun公司自己Solaris操作系統的設備。推出這種低價服務器是冒著很大風險,它侵蝕了長久以來Sun公司建立起的品牌形象。原本為銷售高端服務器所建立起來的商業模式因此變得混亂,這種低價服務器需要更大的銷量來確保利潤,而這卻正是Sun公司所不擅長的。 況且,這并不代表麥克尼利就此打算“洗心革面”,由于同微軟的長期爭斗,盡管采納了英特爾芯片,但Sun并沒有推出采用Windows操作系統的服務器,還是堅持使用自己的專有操作系統Solaris。這實際上會對Sun公司原有的產品產生競爭,并且損害了許多長期用戶對Sun公司的信任。 另一方面,近年來的困境仍沒能使Sun擺脫眾矢之地的命運,它還是那些擁有更多資金、更強大技術力量的高科技公司超越的目標。1999年IBM公司為超越Sun公司重組了其服務器部門,如今它已經是最大的服務器廠商。而戴爾公司則擁有高效和低成本兩大優勢,其研發成本只占到銷售額的2%——這個比例Sun公司則達到了17%。 可以說,這位注重研發和長期計劃的CEO嚴重低估了行業衰敗的程度。保持著大規模研發投入的Sun,在技術創新方面就此落后于實力雄厚的IBM等公司。 戴爾公司新任CEO凱文.羅林斯(Kevin B. Rollins)如此描述麥克尼利和Sun之間的關系:“斯科特是個聰明人,但我看不到Sun公司有任何出路。Sun公司會消失嗎?不,不會。但我們同客戶交流時發現,大多數人正在盡量減少使用Sun公司產品! 從根本上說,當Sun成為大公司后,麥克尼利創業式的管理方式并不能夠很好地保證股東的長期利益。在公司的鼎盛時期,他放棄了持續發展所需要的進一步努力,沒有對未來的行業趨勢有所預測,而只顧著以行業領袖的姿態同微軟打口水仗。整個科技行業都不會忘記反對微軟一度成為Sun公司文化的一部分:麥克尼利花費了整個1990年代來宣告微軟不僅是他的競爭對手,而且還是一家低能公司,干掉微軟——這是Sun的第一要任。 去留問題 自1984年起,麥克尼利就開始擔任Sun公司董事長和CEO之職。2002年Sun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愛德華.詹德離開公司后,麥克尼利便集董事長、CEO和總裁三職于一身。 可以說,大權在握的管理結構加重了這種個人控制危及公司前途的弊端,這使得輿論不約而同地將麥克尼利的去留確定為Sun重放光芒的決定性因素!澳壳罢麄公司只能看到麥克尼利一個人在表演,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Sun公司能夠對其管理結構進行調整,那么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外界普遍認為“三權分立”有助于Sun公司東山再起。一些投資者希望麥克尼利能夠就此離開Sun,至少應當讓出CEO的寶座只保留個董事長的頭銜——當船一直駛向冰山的時候,更換船長是很正常的選擇。 不同于2001年時的猶豫,如今的麥克尼利打算以自己的方式回應這一問題。 49歲的他開始向外界強調,自己擁有20年的管理經驗,而且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充滿智慧,人際關系遍及全世界——總之,面對過去幾年的批評他泰然處之,承認自己犯了一些錯誤,但絕對有能力幫助公司恢復盈利。同時,盡管已經連年虧損,但Sun仍然有75億美元的現金和短期投資,這令麥克尼利信誓旦旦地表示將會重視削減成本,痛下狠手的他已經在3輪裁員中減少了28%的員工。在這些基礎上,麥克尼利表示——“也許現在是趕走我的時候了。” 同微軟的和解被外界理解為麥克尼利即將退位的信號。今年4月,這對冤家終于拋棄宿怨,達成一攬子和解協議,微軟同意向Sun公司賠償約20億美元。麥克尼利也同巴爾默(Steve Ballmer)握手言和。輿論認為,作為著名的反微軟斗士麥克尼利能否繼續執掌一個對微軟態度轉變如此之大的公司呢? 幾乎是同時,麥克尼利任命現年38歲的喬納森.施瓦茲(Jonathan Schwartz)為公司新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施瓦茲在1996年以麥克尼利顧問的身份加入Sun,負責公司的軟件業務已經將近兩年。 如果麥克尼利能夠交出CEO的權杖,施瓦茲被認為是繼任者的第一人選。因為施瓦茲的工作風格同麥克尼利十分相似。人們猜測,按麥克尼利的性格邏輯,離開公司的可能性取決于他找到了信得過的人來管理,而與自己相似看來是最能符合麥克尼利的要求,這會使他放心離開。 但反對的聲音同時存在,華爾街就認為,施瓦茲缺乏足夠的管理經驗,而且施瓦茲充分認同麥克尼利的商業策略,這正是危險所在。目前Sun公司需要的是創新精神,施瓦茲并不具備。因此建議Sun公司應當從外部聘請一位麥克尼利的繼任者,“至少應當從外部引進一批新鮮血液,這將對Sun公司很有好處。” 麥克尼利對該建議的反映是——甚至沒有給Sun公司以外的候選人一次面談的機會。 盡管施瓦茲的反對者不得不承認他在公司軟件業務方面做得相當出色:成功確保Sun種類繁多的程序能夠協同工作,同時制定出合理的價格吸引很多客戶購買這些軟件產品。但這些很難確保他成功上位,因為他目前所取得的成績并不能夠彌補Sun公司在硬件市場的一蹶不振。他本人也承認,想成為Sun公司需要的穩健領導者,他還需要學習很多的東西!拔医^對沒有足夠的運營經驗。”施瓦茲暗示如若繼任成功,將會——“我身邊有的是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就算是他們已經忘掉的運營經驗也比我知道的多。” 但愿這其中暫時不包括斯科特.麥克尼利。 (文/《環球企業家》□ 王崢/文 出自:2004年10月 總第1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