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昌飚闖三關跨過鴨綠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0日 16:22 《競爭力》 | ||||||||
少年獨闖北京,憑借敏感掘得第一桶金;而后再闖關東,打下重要基業;等待7年后,他又成為在朝鮮承包商場的第一人 記者 東狄 插圖 李鉞 日前,一位35歲的溫州商人對外宣布,他以在沈陽創辦的沈陽中旭集團為基點,以在
這位商人就是沈陽市沈河區人大代表、朝陽市政府經濟顧問、沈陽中旭集團董事長、沈陽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曾昌飚。帶上數百名以溫州商人為主的業戶到朝鮮搞承包,曾昌飚的膽量真是不小。 少年只身闖北京 1969年,曾昌飚出生在溫州市橋頭鎮鄉下。3歲時,他患上了小兒麻痹,從此落下了殘疾。20歲時,他說服了當鄉黨委書記的父親,決定只身一人闖天下。對于曾昌飚來說,出遠門要克服的困難首先就是行走不方便,而且還要面對一切未知的事物。 1990年,曾昌飚只身一人登上了駛往上海的輪船,他要從上海轉道北京,因有他的一個叔叔在那里經商。他想,北京是首都,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那里他不僅可以學經商,還可以有很多其他機會。賺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曾昌飚還希望自己能夠多長一些見識。 曾昌飚一上船,眼淚便止不住地流了下來。他時常提起那段時間的感覺,“那種感覺,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就是一種從心底里反映出來的一種感覺,非常強烈的背井離鄉的感覺。盡管我有很多準備,但是,當時一旦離開的時候,我的眼淚還是就出來了,那是我第一次出遠門,而且是一個人。” 在北京的一年多時間,曾昌飚在叔叔的商場里邁出了自己獨立人生的第一步。他學到了最初的商業經驗,不僅長了見識,也親身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同時挖到了第一桶金。 曾昌飚做的第一筆生意就是“塑料蒸汽熨斗”。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北京國家專利局查到了一個“塑料蒸汽熨斗”的專利。當時,他認為這個項目經濟適用,應該很有市場。為了檢驗自己的判斷力,他就給合肥市的廠家打電話詢問此產品的出廠價格。對方回答是7.5元。曾昌飚覺得這個產品與其他同類產品相比,價廉、方便、安全。于是,他帶上5000元錢坐上了前往合肥的火車。到廠里一看,對方是國營大廠,有信譽,產品質量也非常不錯。于是,曾昌飚就毫不猶豫地把5000元交給了廠方,做成了這筆生意。事后,曾昌飚說,“自從這場經歷之后,我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只有相信別人才能讓別人充分的信任你,這就是信用的投資。” 在北京的那段日子,他還利用一切時間去學習,除了在叔叔的商場里面工作,余下的時間都用在了北京圖書館里面。曾昌飚表示:“因為我的知識面不夠,有心給自己充電。我有一個想法,人就像蓄電池一樣,知識和能量是一回事,而要吸收多少能量,他就能發多少光。所以我就拼命在學習。” 闖關東打造“溫州一條街” 曾昌飚的二叔是吳江工藝制造廠的廠長,在沈陽有個很大的經營部,連續虧損了兩年。曾昌飚就很奇怪,東北那么大個市場,他們怎么能做得虧損呢?他就自告奮勇從北京到了沈陽,主持經營這個200多平方米的店面。 曾昌飚分析了經營部虧損的原因,他認為首先要保持一個網絡關系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親自去和每個客戶溝通,并把客戶的需要一一記錄下來,及時滿足,他還經常走訪客戶。慢慢的,曾昌飚贏得了客戶的信任,他也由此很快形成了獨特的進貨、銷售的市場信息網絡,同時把經營的品種擴大了很多,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他帶領這個營業部扭虧為盈。后來,他決定留在沈陽,并且花了30萬元把叔叔的經營部買了過來。 1993年,在沈陽市沈河區委和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曾昌飚在沈河區南樂效路購買了門市房,帶頭組建了溫州一條街,即現在的東北服裝材料城。溫州一條街建成后,每年都上繳稅金數百萬元,不僅為各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同時為當地解決了上千個就業機會。如今,東北服裝行業的人都知道沈陽有個溫州一條街,知名度極高。 現在,曾昌飚的生意已經從經銷服裝面料、輔料等,進入了電子商務、鐘表、食品、房地產等領域的經營。目前,中旭集團在東北三省100多個商場設有連鎖專柜,擁有國內外十多個知名品牌的代理權。他還在朝陽市投資了1.2億元建設了當地最大的華隆商業廣場。 朝陽市位于遼寧西部,是一個古老且貧窮的城市,也是一個等待開發的商業寶地。到目前為止,華隆廣場是遼西最大的市場,運轉良好,曾昌飚認為,“華隆廣場是成功的,更為我進入朝鮮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后方保障基地。” 蟄伏7年闖朝鮮 7年前曾昌飚就去考察過朝鮮市場,結論是當時朝鮮的政治經濟環境還不適宜民間資本進入,但是他沒有放棄,一直密切關注著朝鮮國內的變化。7年間,曾昌飚先后去過了朝鮮很多次,主要目的就是了解這個國家到底今年和去年有什么區別?國家政策又有什么改變調整? 與朝鮮7年來的接觸,使曾昌飚先后認識了朝鮮駐沈陽大使館、朝鮮部級領導、省級領導,偶爾也做一些貿易。并且,朝鮮這些領導人只要來中國,他都認真接待,回去的時候,也會買一些鉛筆、筆記本等日常生活用品,讓他們帶回去。 2003年10月,朝鮮國家最高人民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開會決定,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政策進行調整。曾昌飚敏感地意識到他的機會來了。他向記者分析:“在朝鮮,像牙膏、牙刷、鉛筆這些生活用品和日常用品,是他們最需要,甚至可以說有錢也買不到,并且價格和中國相差5到10倍,利潤空間非常驚人;通訊業方面,還在用模擬制式的手機;電力嚴重缺乏,除了自己家隱隱約約的燈光之外沒有其他亮的燈;還有娛樂業,看場電影都要提前占座,大家一起去看,就像我們小時候在農村看電影一樣;另外,建材、電器等都很落后。” 他接著說,“正是這樣別人認為落后的東西在吸引著我,并且吸引力是那么大,以至于7年的時間里我每時每刻都在想著朝鮮。同時,我考慮到我們中國的小商品和輕工業嚴重過剩,而朝鮮輕工業相當不發達,通過我們的橋梁,把供需雙方連接在一起,這樣很自然就會產生利潤。” 曾昌飚時刻都在夢想著朝鮮的成功,他時常說,在朝鮮簡直是牽到了一頭“不付錢的牛”。他解釋說,“就像中國過去的一個寓言,一個老人家牽著一頭牛拴在一個樁上喊,大家不用付錢就可以直接牽走,沒人相信。后來一個小孩過來把牛牽走了,大家都瞪著眼睛:真有這么回事。朝鮮現在對待我們公司就是這么一個做法。我就是這個幸運的孩子。” 在平壤第一百貨大樓項目上,朝鮮政府給了他很大的政策與稅收優惠,定下只征收兩種稅,即5%的進口關稅和5%的所得稅。另外,中旭集團被允許使用持幣證,可以隨意將人民幣帶出境,另外可以使用持幣證購買易貨,如可以換購銅礦石、絲綢等中國市場上的緊俏商品。朝鮮急需輕工產品,而曾昌飚的家鄉溫州是中國著名的輕工產品制造基地,溫州制造的鞋子、服裝、打火機、皮具、電器、建材等產品正適應朝鮮市場的需要,市場潛力十分巨大。他認為,現在進入朝鮮,是搶占市場先機的最佳時刻。 平壤第一百貨大樓位于平壤市中心黃金地段,營業面積3.6萬平方米,中旭集團將投資5000萬元對整個大樓進行改建裝修,并直接從國內組織貨源在朝鮮銷售。改建后的新大樓計劃在今年底正式開業。曾昌飚表示,在大樓周圍都要做廣告牌,整個大樓會成為朝鮮的一個標志性建筑,里邊貨源之充足也是每個沒有出過國的朝鮮人平生未曾見過的。 曾昌飚還計劃將平壤第一百貨打造成朝鮮國內重要的中朝貿易基地。現在初步統計,已經有幾百位供應商準備跟隨他到平壤第一百貨,其中大部分是溫州人,其中很多人本來就是曾旗下華隆商業廣場的店主。他還計劃每個月在平壤第一百貨舉辦一次貿易交易會,將中國商品批發給朝鮮其他地方的零售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