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創業故事 > 財經雜志秀之《商界》2004 > 正文
 
托普激情病危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1日 13:54 《商界》雜志 譚強

  滾滾赤子之心,拳拳報國之志,助他成就一番事業,也將他卷進一場冒險和賭博的游戲

  2004年2月9日,對托普集團老總宋如華來說是個永生難忘的日子,經過痛苦的思想斗爭,他終于還是在一份股權轉讓協議上簽了字。至此,他持有的“托普發展”1800萬股股權,以每股1元的價格轉讓給了他的2個下屬:虞新友和夏育新。隨后宋如華辭去“托普科技”董事長職務,以治病的名義出走美國。而當時“托普發展”每股凈資產高達6.03元!

美女啦啦隊招募中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搶注旺鋪得超值禮物 新浪招商引資征代理商

  宋如華,年銷售額55億元的托普集團的掌舵人,2000年在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名列第45位,2002年排在第77位。這個統領著上百家企業和3家上市公司的大老板,在全國各地擁有27個園區共1.2萬畝土地的“大地主”,怎么會為了區區1800萬元錢而以跳樓價變賣手中的股票呢?又是什么讓曾經意氣風發的宋如華如此“鬧心”,以致心臟病發?回顧宋如華傳奇式的商海生涯,我們也許能找出些答案。

  教授經商

  浙江紹興,曲水蜿蜒,輕舟穿梭。1962年4月,宋如華就出生在這里。紹興秀美山水催生了宋如華高遠的理想,也熏陶出了他真誠、純樸、善良的品質。

  1979年,天資聰明的宋如華考入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今四川電子科技大學)應用物理系。學習上總是名列前茅的他大學畢業后順利留校任教。此后攻讀光學專業研究生并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宋如華思想活躍,演講極有煽動性,多次被學生評為最受歡迎的老師,年僅28歲就被破格評為副教授,此后更加專注于教學科研,希望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壓根沒想到今后竟會縱橫商海。

  鄧小平南巡講話后,曾一度感覺很是壓抑的宋如華終于邁出人生最重大的一步。1992年7月,他和兩名同事以5000元資金創辦托普公司,即英文“TOP”(頂尖)的諧音。

  初出茅廬,宋如華騎著一輛三輪車去見成都實達公司的經理,做起了實達成都公司的電腦終端代理。1年后,“托普”和“實達”發生沖突,“串串公司”做不下去了。一天,一家公司打電話到電子科大,問能不能制造證券交易廳的大屏幕,接電話的人把這條信息告訴了宋如華,“托普”何曾做過顯示屏?但宋如華藝高人膽大,成功地做成了這單32萬元的生意,掘到了“第一桶金”。

  重大的轉折出現在1994年。當時成都金牛區稅務局從“托普”買了幾臺電腦,在安裝的時候,“托普”員工偶然看到局長桌子上的一份文件,里面提到了“金稅工程”,即引入一整套軟件系統,加強對增值稅的監控管理。

  宋如華得知消息后,馬上趕到金牛區稅務局洽談合作事宜,最終得到了這筆大單,回頭再找電子科大的技術人員開發。發現這個商機后,宋如華一鼓作氣拿下四川省內多個“金稅工程”項目。1年下來,“托普”產值突破億元。

  宋如華嘗到甜頭,并從巨大的成功中總結出了一條秘不示人的生意經:要做成大生意,就得和政府合作,政府機關龐大的采購“盤子”將是“托普”一個巨大的生意來源。

  后來,宋如華曾對好友透露過:他每掙100元錢,就將其中的70元用于對政府的公關,剩下30元才用于企業的擴張發展。這是一種典型的“通過市長找市場”的做法。事實證明,這一被中國企業家運用得極為嫻熟的手法在短期內雖然有效,但卻是一種近視的做法,有著致命的缺陷:即企業過度依賴政府,對政府的能力過度迷信,而忽視了對市場本身的分析、了解,最終使企業的決策可能與市場大趨勢背道而馳。

  “園區地主”

  好景不長。1996年初,有關部門對各地稅務局自行建設計算機稅務系統進行了限制,“金稅工程”業務難以繼續。此時,一位發誓要為“宋式托普”奮斗終身的副總公然和宋如華決裂,并拉走一大幫成熟員工。宋如華很痛心:其中不少人進“托普”時都是貧窮的農村子弟,他像親人一樣照顧他們,幫他們租房子、買衣服,但在“托普”困難時他們卻離他而去。

  從這次事件中宋如華總結出了一個教訓:任何一個階段新員工的增加,一個年度內都不能超過員工總人數的50%,因為新員工帶來形形色色的思想,會對原有的企業文化造成很大的沖擊。

  事業陷入低谷的宋如華不得不為“托普”謀劃新的出路。1996年,宋如華去沈陽東大阿爾派公司開“全國軟件產業發展研討會”,見到了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沈陽東大軟件園。正承受著叛軍之痛的宋如華大受啟發:環境好才能穩定人才。

  回來后宋如華依葫蘆畫瓢,在成都郫縣科技工業園內建起了西部軟件園。他說,一塊地,就是投資、就是關系、就是市場、就是服務。宋如華后來將這一思想總結為“用投資換市場,用貢獻換資源”。

  宋如華為自己的這一創意很是得意:既有益他人,報效了祖國,自己的事業也可以有一個巨大的發展,典型的多贏格局。

  事實證明這一戰略也的確使“托普”受益匪淺。他的相當一部分園區土地,買來時只花了幾萬元一畝,后來升值為近20萬元一畝。然而這一創意的基礎是必須有雄厚的實力。

  宋如華實力并不雄厚,為空手玩轉園區,他設計了一套滴水不漏的完美運作:用軟件園、IT產業等時髦概念和對當地經濟的巨大貢獻打動地方政府,通過政府的優惠政策用很便宜的價格圈到大片有著巨大升值空間的土地,然后用土地作抵押向銀行貸款,買地建房開發軟件,并進行其他多種經營。

  有了與地方政府的良好關系和滴水不漏的資本運作這兩張王牌,信心大增的宋如華開始了大規模擴張。此后幾年時間,宋如華一鼓作氣,在全國各主要大中城市建成27個軟件園,總占地1.2萬余畝,樓房建筑面積100多萬平方米,并因此成為中國IT界最大的“地主”。  

  然而,此時金融企業經營機制不健全,管理松懈,社會信用觀念淡薄等問題正在引起國家的重視。早在1998年,我國政府就已經開始著手對金融秩序進行整頓,2002年2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江澤民、李鵬、朱镕基等政治局常委全體出席,可見黨和政府對整頓金融秩序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強。各大銀行開始加強貸款清查,并逐步緊縮銀根。

  此后,國家大力清理整頓開發園區,清除園區建設中的違規違法占地、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

  對政治并不敏感的宋如華,天真地以為他與某些地方政府官員有著良好的關系,他的有高科技概念的“軟件園”與“清理園區”并不搭界,渾然不知他正在與整個國家政治經濟發展大趨勢背道而馳。方向的錯誤注定了他跑得越快,離成功就越遠,最終跌得也最痛。

  宋如華這匹小馬要拉動園區發展的大車只能采取“借雞生蛋”的辦法,在銀行大規模貸款,“托普”命運的控制權因此也交到了別人手里。銀行緊縮貸款,“托普”將無米下炊。

  同時,宋如華在很短的時間內圈占大量的土地大建園區,投資用盡,園區后期投入難以跟上,產業并沒有搞起來,當初對地方政府描繪的增加稅收、解決就業、拉動經濟發展等美妙藍圖難以兌現,以致于不少地方政府紛紛收回園區。宋如華“賠了夫人又折兵”。就像一臺設計精確的物理儀器,雖然絲絲入扣,環環相接,然而某個環節一出問題,整個儀器就將徹底癱瘓。

  “借殼”上市的隱患

  宋如華的另一個成功之作便是“借殼”上市。搞西部軟件園時,宋如華只有緊巴巴的200萬元,離建軟件園所需的巨額資金還差得老遠,銀行的貸款只是杯水車薪,宋如華想到了上市融資。

  當時四川的上市指標都給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只有希望集團上了市。通過他人指點,無路可走的宋如華選擇了“借殼”上市。這時虧損嚴重的上市公司四川長征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川長征A)進入了宋如華的視野。1998年,托普集團斥資將其收購,經過2年的調整改造,恢復了公司的再融資功能。

  2000年5月,已改名為“托普軟件”的“川長征”增發成功,一舉融資9.5億元,宋如華不由感嘆:“如愿以償!”而整個過程,托普只動用了3000萬元現金,從而開創了四川民營高科技企業收購國有老工業企業的先河,成為民營企業重組國有企業的經典案例。

  這一成功運作讓宋如華體會到了股市的神奇,從此對資本運作樂此不疲。此后又“借殼”常州“金獅股份”,改名為“炎黃在線”。2001年,成功分拆“托普軟件”下面的“托普科技”,以H股登陸香港創業板,一舉融資1.2億港元。

  宋如華的軟件帝國在資本戰車的推動下飛速發展。到2001~2002年全盛時期,托普集團總資產已達100億元,擁有“托普軟件”、“炎黃在線”、“托普科技”3家上市公司及120余家控股子公司。

  有道是“福兮禍所伏”,成也股市,敗也股市,股市的高深莫測注定了宋如華要在股市上栽大跟斗。多年后,宋如華的得意之作把他拖進了數億元的“陳年”官司:1993年,四川聚酯股份有限公司向建行四川省分行貸款,“川長征”與自貢東新電炭股份有限公司應有關部門要求做擔保,后“川聚酯”不能按期償還銀行債務,被告上法庭。法院判決“川聚酯”償還貸款及利息共3487.5萬美元,“托普”和自貢東新電炭公司一道承擔連帶責任,托普為此將承擔1.5億元人民幣的償付責任。

  “托普”稱,事先他們對此擔保事件并不知曉,而且收購之初也與自貢市國資委有言在先,自貢市國資委明確承諾和保證“轉讓股份未涉及任何爭議事項”。但“托普”最終還是輸掉了官司,不得不為當初買的“殼”擦屁股,而手紙是1.5億元人民幣。

  “圈人”敗招

  輸官司并未引起宋如華太多的警惕,與飛速發展的托普集團一道膨脹的還有宋如華迅速發福的身體和驚人的自信心。儼然一個控制全局的大師,宋如華完全忘記了自己總結的“一年內新員工不能超過50%”的教訓,揮出了一個又一個大手筆、大運作,并為“托普”規劃了一條環環相扣的發展鏈條:先“圈錢”(9.5億元),然后“圈地”(1.2萬畝),再“圈人”(5000名軟件工程師),最后“圈市場”,有了市場就有了錢,最終形成良性循環。而正是這一項大規模“圈人”最終釀成了宋如華的“滑鐵盧”。

  2002年6月,“托普”10周年慶典之際,宋如華宣布啟動“5000軟件工程師計劃”,從而揭開了“圈人”大幕,宣稱未來10年之內將“托普”打造成為“中國軟件航母”。

  毫無疑問,宋如華的思維是縝密的。關鍵是社會不是物理實驗室,人才也不是機器零件。物理教授出身的宋如華,把企業經營想象成做物理實驗,把企業員工想象成一個個零部件,篤信通過環環相扣的機械運動后,必然產生一個可以預知的實驗結果。但人是有思想的,用得好,可以推動企業進步;用得不好,則會起反作用。

  宋如華的5000名軟件工程師招聘計劃在媒體上一公布,立即引來一片嘩然。媒體紛紛質疑,認為這不過是宋如華的一次無聊的商業炒作。因為僅5000名軟件工程師的工資就將是一筆巨額的開支,宋如華到哪里去找這么多的流動資金?

  媒體對“托普”的質疑和攻擊集中爆發,最終使各界,特別是金融界人士對宋如華的冒險游戲警覺起來,從而掐斷了托普最脆弱的一根神經——資金鏈。同時,質疑也使得股民發生恐慌,他們紛紛低價拋售“托普軟件”股票,僅在股市上“托普”就損失了7個多億。

  事實證明,媒體的擔心不無道理。盡管由于軟件設計人才的奇缺,“托普”最終還是“圈”到2000名軟件工程師。但由于招聘過急,來不及仔細審查每一名應聘者,使得招聘的“人才”良莠不齊,“有些員工文憑甚至是假的”。

  經過3個月試用期的考核,企業對人才進行優勝劣汰本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孰料一些被涉及到的員工竟將“托普”的這次內部人事調整計劃通報給媒體,稱新招聘進來的軟件工程師們被要求“10分鐘之內在一張已經打印好的工作調動通知單上簽字同意,否則將被視為自動離職。”

  一些員工認為,自己正在成為“托普”炒作的犧牲品,“托普”大招聘炒作完成了,他們就要被踢出門去。而為了到“托普”應聘,他們已經辭去了從前優裕的工作。這再一次引起了媒體的集中發難。“托普”的內部人事調整計劃不得不擱淺打折。

  宋如華在人才的管理上又跌了一個大跟斗。最可怕的是,這并不是一次單獨的事件,它直接導致了外界對“托普”的普遍質疑,并使“托普”的社會信譽大打折扣,從而推倒了托普集團的多米諾骨牌。

  速度后遺癥

  就在宋如華狂熱擴張的同時,國家卻在對有點過熱的經濟降溫,金融秩序的持續整頓使銀行金融風險的防范意識加強,宋如華的冒進讓銀行難以放心。四川某銀行的調查報告稱,“托普”隨時有可能因項目失敗而面臨巨大風險,應盡量避免與其發生貸款業務,已發生的貸款業務也要足額抵押。

  一場金融風暴終于襲來:銀行不再向宋如華放貸并加緊催收貸款,大大小小的債主蜂擁而來,幾乎踏破了“托普”門檻。近12.8億元的巨額債務,近7.9億元的巨額擔保,顯然不是說拿就能拿得出來的。宋如華的資金鏈一時被切斷,“托普”如同一個正在輸血的高危產婦被突然切斷血源,氣若游絲。

  其實宋如華對“托普”的命門所在有著清醒的認識。他曾多次在內部會議上強調:“‘托普’將來出問題,或者‘托普’將來徹底失敗,仍然是金融問題,其他問題不足以致命,致命在于資本。”

  但是,對于一座建立在泡沫上的大廈,盡管你能清醒地看到危機的存在,卻仍然無能為力,只能無奈地祈求危機不要爆發。而在越來越透明的市場經濟環境下,追求真相的人們總要試圖挑開泡沫外面那層看似“堅硬”的虛假外殼。這其中,媒體無疑起了極大的作用,或者說,是媒體,是公眾的信息透明化要求捅破了“托普”大廈的泡沫地基,并最終使“托普”大廈搖搖欲墜。

  記者手記:

  理想向前邁進一步便變成野心;方法向前邁進一步,便成為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運籌帷幄向前邁進一步便變成陰謀、詐騙。簡樸的宋如華一直認為不接受記者采訪便是保持低調,而“托普”的公關危機應對能力更是讓人不敢恭維,以致宋如華不能在媒體面前闡明這幾組關系的區別。于是“托普”被媒體猜測異化,最終社會信用度大打折扣,宋如華只得黯然離去。這一點,恐怕更是宋如華始料未及。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英語四級考題泄露
美國將移交薩達姆
第三輪六方會談
我國部分省市供電告急
河南高考舞弊案
遼寧盤錦大橋垮塌
2004世界難民日
2004歐錦賽 NBA總決賽
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