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6日 19:00 哈佛《商業評論》 | ||||||||||
作者:斯蒂芬·丹寧(Stephen Denning)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在世界銀行擔任知識管理項目的負責人。但是,工作剛開始不久,我就感覺到自己面臨著一個似乎無法解決的難題。我希望同事們都能積極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中來,但大家卻無動于衷。要知道,盡管知識管理的作用在今天已經廣為人知,但是在當時它還是一個相當新奇的概念。
于是,我向大家闡述了一些自認為很有說服力的理由,來論證把分散在組織內的知識聚集起來是多么的必要,但他們充耳不聞;我又利用PowerPoint做了多次演示,試圖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示分享和充分利用這些信息是多么的重要,但他們只是滿臉茫然。無可奈何的我為了達到目的,幾乎愿意嘗試任何辦法。 后來,在1996年的某一天,我給大家講了這么一個小故事: 1995年6月,贊比亞某個小鎮的一名醫護人員訪問了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的網站,想知道如何治療瘧疾。結果,她找到了答案。想想看,這件事情多不容易:那可是在贊比亞,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而小鎮離首都還有600公里。不過,這件事情最讓人震驚的地方——至少在我們看來——是世界銀行沒有幫上任何忙。雖然我們對貧困問題知之甚多,但數以百萬用得上這些知識的人卻無法得到它們。想一想要是他們能夠獲得這些知識會怎樣?想想我們因此會造就一個怎樣偉大的組織? 就這么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卻把世界銀行可能實現的另一個動人景象展現在員工和管理者眼前。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大家都行動了起來。后來,在知識管理正式成為世界銀行的重要事項之后,我又利用類似的故事來保持大家的干勁。慢慢地,我開始考慮怎樣才能在組織中更有效地發揮講故事的作用。 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我發現講故事能夠達到多種目的。根據我的歸納,這些目的包括激發行動、展示自我、傳播價值觀、鼓勵協作、消除謠言、分享知識和勾畫未來等。針對每個目的,故事的構思以及故事的講法也不同;如果不知道這些不同之處,故事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比如,在勾畫未來類型的故事里,領導者的最重要任務之一,是為人們描述一個遠景、讓人們相信這個遠景、在想像中熟悉這個遠景并行動起來去實現這個遠景。如果想要讓故事達到這個目的,那么這個故事應該激起聽眾憧憬未來的欲望;另外,故事還應該從正面的角度描述遠景,告訴人們需要瞄準什么樣的目標而不是注意哪些應當避免的情形,這樣他們就更有可能戰勝變革中的不確定性。 而如果故事的目的是分享知識,那么,重點就要放在所犯的錯誤上,并且要詳細地指出它們是怎樣得到糾正的,同時還要解釋解決方案為什么起了作用。雖然這類故事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比較乏味,但對于其目標聽眾來說卻具有非凡的吸引力。這時,故事的分享者往往會有這樣的反應:“謝天謝地我聽到了這個故事!”或者“哇,我們最好從現在開始就注意這個問題。” 哈佛《商業評論》2004年7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