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S.MW維吉尼亞州12月2日訊】我們都知道,十二月至次年一月這段時間,小型股平均表現異常強勁。沒有任何一段兩個月的時期,股市表現能夠望其項背。
然而,學術研究對這種現象的解釋并不一致。兩種廣為接受的假說,一個認為與年末節稅售股行為有關,一個認為是基金經理人鎖定年終業績的手段。
你也許以為,有關兩種假說中哪一種正確的爭論只局限于學術界,因為對投資者來說,重要的是這兩個月小型股表現出色,僅此一條就夠了。
但事情并不如此簡單,因為理論不同,對這兩個月內可能發生何事以及何時發生就會有不同的預測。
節稅售股理論好理解:投資者接近年末售出發生虧損的股票,以沖銷同期的資本利得。隨著12月31日的趨近,這種節稅售股行為慢慢也就減少直至消失,于是股市反彈。
雖然投資者同樣可能售出虧損的大型股以達到節稅目的,但拋售對小型股價格的打壓顯得更加厲害,因此,一旦售股行為減弱并結束,小型股反彈也更為強勁。
另一種假說稍微有點深奧,盡管也不乏狂熱的支持者。這種理論的核心是:許多基金經理人的獎金取決于其全年表現是否超越標普500指數。于是,每年隨著12月31日的到來,經理人有極強的個人動機使其投資組合更加接近標普500指數。
為什么呢?
比方說,一支基金十二月初的表現好于標普500指數,如果該基金經理人用標普500指數中的大型成份股取代投資組合中的小型股,則其領先地位就牢不可破了,于是就能確保年底拿到獎金。
至于那些迄今為止表現不及市場的基金經理人,也會盡量使投資組合的持股與標普500指數更加接近。按理說,落后的經理人在十二月份應當冒更大風險以圖超越市場才對,但是對基金經理人行為的研究表明,試圖超越市場的動機遠遠被必須承擔巨大風險的擔憂所壓倒,因為這可能導致更大虧損從而使基金排名居于末尾。那樣的話,不僅談不上獎金,連飯碗都可能丟掉。
因此,就是目前表現不及市場的經理人,也會對投資組合進行調整,使其更接近標普500指數。
一旦進入一月,年終獎金問題已經成為過去,這時經理人冒險的心理又重新占據上風。于是,經理人又會將投資組合中的大型股替換為小型股。
上述兩種假說到底哪一種正確呢?不妨看看依據兩種理論,十二月股市會是怎樣一種狀況吧。
如果節稅售股是年末至年初小型股強勁的主要原因,那么可以預見,在小型股一月至十一月出現虧損的年份,十二月小型股表現將是一年中最糟糕的,因為這種情形下售出才更有節稅效果。
同樣,一月份的表現則應當是全年最好的,因為節稅售股行為到上年12月31日一定完全結束了。
相反,如果經理人鎖定基金表現假說是主要原因,那么每年十二月份小型股都會遭到打壓而不管一月至十一月表現是好是壞。
為了找出哪種假說更為合理,我依據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金融學教授法瑪( Eugene S. Fama)和達特矛斯大學(Dartmouth)金融學教授法蘭奇(Kenneth R. French)的資料。兩位教授研究了半數大型股和半數小型股自1926年以來的每月回報。
從他們的資料看,節稅假說似乎占了上風。小型股十二月至次年一月的平均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之前十一個月的表現。
請看下面數據:
1926年以來所有年份:小型股十二月平均回報1.57%,小型股次年一月平均回報4.78%;小型股一至十一月份下跌的年份:十二月平均回報-1.48%,次年一月平均回報6.90%;
小型股一至十一月份上漲的年份:十二月平均回報3.09%,次年一月平均回報3.72%。
從這些數字來看,很難說是基金經理人鎖定表現的結果,即使經理人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相較節稅售股行為可能也只是次要原因。
那么,這對未來兩個月又有何意義呢?2004年1至11月,小型股表現可謂相當出色,期間羅素2000指數(Russell 2000)上升了14.9%。按上面分析可知,這意味著小型股今年十二月表現將很好,而明年一月則不會特別出色,兩個月表現相差不會很大。
有鑒于此,如果你打算利用年末反彈投資小型股的話,那么現在就應該采取行動而不是等到年關逼近。
下面三支按晨星(Morningstar)分類屬于小型股基金,都獲得了過去十年風險調整后表現超越市場的投資通訊中至少兩家的推薦:
Baron Small Cap(BSCFX)
Heartland Value Plus(HRVIX)
RS Partners(RSPFX)
(本文作者:Mark Hulbe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