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ith Girard
【CBS.MW紐約15日訊】小企業面臨的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環境。格羅斯菲爾德(Peter Grosfeld)就很清楚這一點,因為他也是獵食者中的一員。
格羅斯菲爾德曾受雇于邁阿密一家電話行銷公司,該公司向警惕性不高的企業高價銷
售回收翻制的復印機碳粉盒。
這也許是最常見的一種欺詐方式了,然而聯邦的資料顯示,辦公用品方面的欺詐給小企業造成的損失每年高達2億5000多萬美元。
更何況,這僅僅只是冰山的一角。
網際網路和電腦的普及使小企業和大公司同樣可能成為欺詐對象的機率成倍上升。甚至像每月的電話費單據這類看似不起眼的東西都可能成為騙子手的工具。
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不僅使得小企業更容易成為欺詐的犧牲品,也令欺詐的偵查和起訴更加困難,因為網際網路通達全世界,騙子可以在遙遠的地方從事遠距離的詐騙活動。
商業欺詐由來已久,其歷史可以說與商業本身的歷史一樣久遠。執法機關和政府多年來從未停止打擊商業欺詐,國會也舉行了無數次聽證會。
但到今天,許多機構承認它們已經有些難以應付。為了打擊網際網路欺詐,它們不得不努力采用最新的科技。
這意味著小企業保護自己免遭欺詐的第一道防線就是自己提高警惕。
三個電話一騙局
在國會陳述證詞時,格羅斯菲爾德道出了復印機碳粉盒這種看似無空子可鉆的商品是如何被騙子手有效利用的內幕。他的供述也給企業主敲響了一記警鐘。
他說,這種騙術的關鍵,在于不是打一個電話,而是三個。
頭一個電話僅僅是為了獲取欺詐對象復印機的有關訊息,并不進行推銷。
根據格羅斯菲爾德的供述,第一個電話的內容大約是這樣:“你好,我是彼得,我只是想覆核一下您的復印機的型號號碼。”其中的關鍵詞是“覆核”,讓人下意識地以為對方知道復印機型號號碼,從而誤認為對方是通常的供貨商。
騙子手在獲取復印機型號號碼之后,隔一、兩天會打來第二個電話,這次是進行推銷,但聽起來像老供貨商。
這次推銷會打出許多引誘人的花招,諸如:一次性特價、防止未來漲價的機會、免費試用改進后新產品以及贈送小禮品等等,但決不談及具體的價格。
又過了一天,第三個電話來了,這次是為了“確認”交易。于是,故意的高價或過量供貨--通常是劣質的回收翻制產品--開始了。
格羅斯菲爾德說,第一次供貨是嘗試性的,金額一般為1000美元。然后看是誰付款,接著繼續供貨并開出帳單收款,直到最后被某個人注意到。
類似的騙局還涉及清潔產品甚至企業名錄等。
小企業的弱勢
問題是,許多小企業通常不會注意,直到數額達到數千美元才會有所警惕。小企業通常較容易成為騙子手的獵食對象,因為它們的雇員變動大、缺乏完善的追蹤系統或急于在各個方面節省成本。
專家指出,預防企業欺詐的第一道防線是良好的記帳和清晰的責任分工。例如,訂購商品和監督到貨應該由同一個人負責。
騙子手依靠的就是企業太不在意或管理太混亂,這樣就不容易發現他們的假發票或過量供貨。
如果說碳粉盒是商業欺詐的基本形式,那么網際網路就使得騙子手的獵食范圍得到極大擴展。
讓人想不到的是,電訊范圍放開管制也給商業欺詐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電話帳單及網路欺詐
今天,電話帳單已經成為各家公司向客戶收取各種通訊服務費用的“清算中心”。
這樣做是為了給予所有公司平等的接入用戶的途徑,并簡化計費過程,企業主每月因此只收到一張包括所有通訊費用的總帳單。
五年前,向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或其它當地政府機構投訴電話帳單中出現未經認可的網際網路業務或欺詐性收費的僅有1027人。
2001年(資料可查的最近時間),涉及電話帳單欺詐的投訴已經上升至3萬4000件。
在涉及網際網路服務的欺詐案中,向聯邦貿易委員會投訴的74%的受害者稱,他們一點不清楚騙子特定為欺詐而建立的網站或電話費多出來是怎么回事。
透過網際網路,推銷企業避稅策略的騙子大量增加。但是,這些所謂避稅策略或措施通常是非法的,而且極其容易引起國稅局的警惕。一旦國稅局展開調查,企業可能因為補稅或罰款損失數千美元。絕對得不償失。
另外,還有電腦駭客盜取消費者的身份和信用卡,甚至發生過敲詐事件。
專家稱,大多數電腦犯罪既未能偵破,也沒有報告。當然,這種犯罪總是很難證明的。
馬里蘭州Hartford縣律師卡斯利(Joe Cassilly)說,“大多數網絡欺詐或盜竊的涉案金額不超過10萬美元,而且當事人通常屬于不同州的居民。聯邦政府對涉案金額低于100萬美元的案子沒有什么興趣,因此這些案件的處理多數落在州司法機關的肩上。但是,一個州的檢察官愿意或有辦法引渡一個5000美元案子中的竊賊嗎?”
答案常常是否定的。
卡斯利說,“這類案件的數量成倍增加,已經遠遠超出任何一個司法機關的處理能力,而且在州及州以下的機關中,完全沒有作好應付網際網路犯罪的準備。”
最后,保護自己免遭商業欺詐的最好辦法,也許就是牢記許多世紀以前往來于絲綢之路的商人的箴言了:買家小心,售出不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