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再下賭注
文|CBN記者 肖可
回歸主流是李寧公司在徘徊多年并遭受重創之后的選擇,這一次,它的決心能否幫助它擺脫困境?
在擊敗耐克、安踏奪下CBA聯賽5年贊助合約之后,李寧公司還在繼續下重金以展示自己的改革決心。
10月10日,李寧公司宣布簽約NBA超級球星、上賽季總冠軍球隊邁阿密熱火的德維恩·韋德(Dwyane Tyrone Wade)。根據ESPN隨后披露的合約細節,李寧將為韋德提供為期10年總價1億美元的報酬,同時韋德還擁有品牌分成以及李寧公司的股票權益。
在已公開價格的NBA球員球鞋合同中,韋德的這份合約價值僅次于公牛隊德里克·羅斯此前與阿迪達斯簽下的13年總價1.85億美元的合同。
距離李寧公司第一次帶領NBA球星亮相并引起轟動已經過去6年。2006年,李寧與奧尼爾簽約,成為第一個簽約頂級NBA現役球員的中國品牌,在那之后,本土運動品牌們開始將目光投向NBA巨星。
但是率先在中國開啟NBA營銷的李寧公司卻沒有堅持下來。2005年就已經提出籃球策略的李寧隨后在選擇運動還是時尚路線上猶豫不決,有限的資源被分散到多個運動品類,2009年還錯誤地提出了以羽毛球為核心項目的公司戰略。
在簽約韋德之前,李寧以5年20億元的代價成為CBA贊助商,這個價格幾乎是安踏此前贊助價格的10倍。
今年7月5日,張志勇辭任CEO職位,來自私募基金TPG的金珍君來到臺前,他與回歸公司的李寧本人一起開始主導公司變革,這場變革被解釋為“三個聚焦”:聚焦核心品牌、聚焦核心業務、聚焦核心市場。
這不是李寧公司第一次改變。2010年,李寧公司提出“make the change”,進行品牌重塑,但之后證明定位90后的策略完全失敗;提高價格拉近與國際品牌距離卻又不得不糾結于既有市場被追隨者趁機占領;以羽毛球為核心偏離第一市場的籃球足球業務;多元化戰略不得不面對副品牌的長期虧損;國際化進展緩慢—所有一切都讓李寧距離成為一家頂級運動用品生產商的目標越來越遠。
2011年,中國本土五大體育用品商安踏、361°、特步、匹克、李寧的凈利潤分別為17.3億元、11.33億元、9.66億元、7.8億元和3.86億元,李寧排名最后,而其2010年凈利潤是11.08億元。
今年1月20日,李寧公司宣布以股權交易的形式引入TPG作為戰略投資者,同時還獲得TPG 7.5億元的投資。緊接著,李寧公司主動對外宣布進行戰略調整。調整包括整合非核心業務部門和子品牌,改善渠道存貨等。
2011年年報顯示,李寧存貨為11.33億元,比2010年同期的8.05億元增加四成。今年上半年,公司新開248間店鋪,關閉了1200間低效店,曾經被視為國際化標志的李寧香港門店正式關閉,這被認為是不留情面的自救。與此同時,上半年李寧品牌工廠店和折扣店數量分別增加為271間和394間,清貨渠道的零售銷售收入占比有所提升。
但改變并非易事,壞消息仍然不斷。根據媒體報道,李寧公司位于美國波特蘭的設計中心已流失一半雇員;同時,與美國合作伙伴Foot Locker的協議終止;西班牙授權商因為市場環境惡化經營不善宣告破產。
根據財報,李寧上半年收入38.80億元,同比減少9.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44億元,同比減少了84.9%。
李寧公司還發布預警稱,今年Q4訂貨總訂單金額出現高雙位數下降,全年營收及利潤恐將出現負增長。
顯然公司也并不奢望能迅速改變現狀。金珍君稱李寧公司要花三年時間去完成業務重組。其中2013年至2014年是第二階段,會專注于改善集團的供應鏈、營銷和產品規劃模式,包括產品開發及消費者體驗;未來兩至四年是第三階段,將改善利潤結構和渠道、零售效率,以及現金及投資回報率。
在簽約韋德的同時,公司宣布首席財務官鐘奕祺及公司秘書已經請辭。目前TPG有8位全職高管在李寧工作。
資本是目前挽救李寧的最快辦法,李寧已經投下了賭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