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間債市求解避險之道 券款將實現實時交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6日 13:05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馬宜 北京報道 11月8日,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系統與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系統將聯接,銀行間債市將實現券款實時交收。 日前,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以下簡稱“中央結算公司”)發布了《關于做好“券款 對付”結算業務的準備的通知》,醞釀多年的“券款對付”結算方式進入最后的測試和人員培訓階段。彌補制度漏洞 券款對付?Delivery Versus Payment,簡稱DVP?,意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按照1995年國際證券服務協會?ISSA?所做的定義,它可以表述為證券從賣方轉移到買方的同時資金從買方轉移到賣方,其間不能有時間縫隙;交付一旦發生具有終結性,不可撤消。 實行“券款對付”方式后,交易雙方在交易達成的第一時間內,分別同時完成資金及債券的劃撥,解除市場成員在交易中對信用風險的擔憂,并滿足市場高流動性要求。 被稱之為“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的“券款對付”,在市場交易員看來,意義在于其對制度缺陷防患于未然。 比起資本市場其他地方,銀行間債券市場是一個較少出事的安靜角落。在目前的市場體系中,各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主要是通過其內部的風險控制來制約因交易對手的原因可能會出現的違約風險。 銀行的風險控制中心會定期地對交易對手進行信用重新評級,以決定今后一段時間內交易對手和交易方式的選擇。 “但銀行的授信并不是每天都更新,如果一旦在兩次授信之間,對方出現問題,我們就束手無策了。”一位國有銀行的交易主管對記者說。 而且,這導致了市場的不公平。一些信譽度高的大銀行,可選擇余地大,如果對另一方的信用稍微有些不放心,它們通常都選擇具有自我保護的條款,如在買券時采用見券付款,在賣券時采用見款付券,所以風險很小。而那些小機構,由于本來選擇對象就少,不得不經常接受一些對自己不利的結算方式。 “一個有效的市場是不可能依據個人的信用或機構信用來支撐的,必須以有效的制度規范參與者的行為”,一位交易員指出。 目前市場中最常用的兩種方式是見券付款?買方通過系統確定對方有券后再劃款?和見款付券?賣方收到買方資金后再通知系統辦理債券交割?。無論是見款付券還是見券付款,都存在明顯的漏洞,因為資金、債券以及成交三個環節相脫離,容易造成市場秩序上的問題。 “去年調高準備金利率的同時又有類似于長江電力那樣的大盤股發行,當時整個市場資金鏈繃緊,很多機構根本還不了錢,市場出現大量違約情況。”一位交易員向我們透露,但因為采用手工劃款方式,一般當事機構都通過私下調節最終解決了問題。 “但這都還不是惡意行為。”這位交易員說,“當市場擴容,難免會魚龍混雜,如果不通過DVP在源頭控制風險,隨著未來的市場中資金匯轉的速度越來越快,監管機構事后懲罰措施的力度和時效性都堪憂。” 市場參與主體的不斷擴容使得制度的完善成為必須之舉。市場成立之初,成員基本上都是大的國有銀行,信譽度高。而隨著市場參與者的逐步擴大,各種各樣的機構逐一登場,一些私企還通過控制場內機構,間接地入市交易。傳統的風控機制在模糊的市場中變得力不從心。 搭建業務創新平臺 對于后臺的資金清算人員來說,“券款對付”絕對是一個大好消息,因為“券款對付”將他們從原來大量的手工劃款中徹底解脫出來。 但“券款對付”更大的意義還在于其為今后的銀行間債市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業界認為有些眉目的應該是央行醞釀已久的自動質押融資業務。自動質押融資是央行為解決支付系統清算成員日間頭寸不足時,以該成員在債券業務系統中托管的債券為質押,隨時向其提供臨時性融資,從而方便調節清算成員流動性的手段。之所以稱之為“自動”,是因為當央行發現一家機構出現透支問題時,它會根據你的債券戶頭上的債券余額,以一定比例,將債券質押,“自動”將準備金差額補上。這項業務推出后,商業銀行不必儲備高額的超額準備金,對其頭寸的調配可以更加靈活。 目前,關于推出“券款對付”結算方式的相關準備工作正緊鑼密鼓。自7月下旬起,債券簿記系統與大額支付系統已進行了幾輪聯調測試,在9、10月下旬還將再進行兩次模擬演練。 除系統測試外,“券款對付”參與方式的問題也被提上了日程。目前可以直接接入“券款對付”的機構僅限于人民銀行現代化支付系統的直接用戶,即在支付系統中有清算賬戶的存款類機構,如商業銀行和農信社。而一直通過這些直接用戶為代理行而進入人行支付系統的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其他機構未來的準入方式,是采用直接在人行開立清算賬戶還是繼續選擇商業銀行代理DVP清算,監管機構還未最終確定。 央行已于9月20日發布了《關于DVP實施中非銀行金融機構開戶相關問題的問卷調查》,對這些非存款類機構的意向進行調查。在兩系統正在忙碌地進行對接準備時,中央結算公司的簿記系統三期的升級工作也正在進行中。“上一期系統大概是四五年前的時候建成的,隨著交易量的逐步擴大,系統升級已成為必須。”中央結算公司一熟悉情況的人向我們介紹。
|